佛山市顺德上半年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88户
日前,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上半年市场主体最新数据,今年1-6月,顺德区新登记市场主体达34203户,较去年同期增长40.88%,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88户,较去年同期的133户增长41.35%。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为30.67万户,同比增长13.87%,五年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从市场主体类型来看,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占比均衡,呈“四六分”结构,齐头并进。其中,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分别是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与顺德坚守实体经济、推动旅游美食文化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从各镇街特色行业布局可以窥得,十个镇街各有千秋,已然走出“一镇(街)一特色”。大良、北滘、伦教的特色行业为商业服务业;勒流、容桂、陈村的特色行业为金属制品业;乐从、龙江的特色行业为家具制造业;均安的特色行业为纺织服装业;杏坛的特色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顺德市场主体保持稳步增长,与便利营商改革息息相关。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为目标,顺德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模式,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推出了多项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以自助办为例,顺德依托“商事主体一门式受理审批平台”和“24小时智能商事登记系统”,率先构建登记窗口、自助办照终端机、手机微信端、电脑PC端“四位一体”的商事登记服务模式。数据显示,自助办理设立登记的业务占比为77.51%,其中个体户自助办理设立登记的业务占比93.30%,自助办理率在佛山五区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起,顺德率先试行“一照通行”改革,经营许可证信息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加载在营业执照上,群众办理执照和许可证时限压缩85%,材料数量压缩30%,惠及全区4万多户市场主体。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佛山市委提出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在优化企业开办便利度和激发市场活力上,顺德接下来多箭齐发,推动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深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完善网上办理营业执照业务的相关系统、流程、应用等程序,实现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再者,推行“证照联办、一照通行”改革,今年7月起,办理企业营业执照时需多部门审批的“多件事”整合为一个主题“一件事”,将把各部门的许可信息归集到营业执照上,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此外,推动行政审批实施“全区通办”“跨城通办”,以整合服务资源,打破地域界限,实现顺德与番禺、南沙、蓬江等地业务的互通互办。
7月2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广东顺德:决战“村改”》为题,聚焦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这项“头号工程”。报道称,经过近三年攻坚克难,目前顺德已完成土地整理超11.2万亩,提前完成2021年村改总攻应改尽改任务。接下来,顺德将决战最后3万亩改造任务,实现应拆尽拆,村级工业园将总体退出顺德的历史舞台。
2018年1月,顺德将村改列为“头号工程”,攻坚这项被视为“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工作,并坚持工改工为主,坚守实体经济。报道认为,对顺德来说这是一场“逆天改命”之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改变区域的发展上限。村改这关键一子落活了,顺德高质量发展这盘大棋才能走活。
2018年9月,顺德获批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次年,顺德村改获得11条省级利好政策支持,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在顺德的村级工业园,动则四五十年的长租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利益关系的交织,发展模式的惯性,种种现实让村级工业园改造像是难啃的“硬骨头”。为推动村改工作,顺德区镇两级有超过1000名“铁军”奋战在村级工业园改造一线。
随着村改的深入推进,顺德已经总结出9种可复制推广的改造模式。报道称,顺德村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学习样本。
如今,顺德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276个园区、510个项目启动改造。2019年以来,顺德累计引进了286个超亿元项目,总投资2865亿元。本地企业增资扩产项目89个,投资总额达470亿元。
曾经被2000多家废弃塑料加工厂所分割的杏坛,通过政策突破整合出4000亩连片产业用地,吸引了美的集团等企业的投资。美的集团将在杏坛建设世界级灯塔工厂。
报道认为,在开发强度已经接近50%的顺德,破旧立新不仅是顺德的态度,也是顺德的方法。村改让顺德再度站在了时代的潮头。顺德,正走在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郁郁古榕染绿湾华古村,小巷陪伴岁月悠远绵长;抚青砖石板,赏蚝壳满墙;听曲艺社里,粤曲依然唱……在湾华这个“宝藏古村”里,有一家古朴的茶舍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静谧、安逸,但在两年前这里却是一家破旧的古民居。这家面积不大的网红茶舍,正是近年来湾华村积极招商促改,探索旧村居改造的新模式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阳光照耀下,茶舍显得静谧而安逸。
招商促改,古村粤韵出新篇
湾华村地处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走进村内,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碧波荡漾的明窦涌,蜿蜒两公里长,宛如一条银链,把有着74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巧妙地贯穿着。两岸古榕参天,绿树成荫,相映成趣,蚝壳屋、曲艺社、参天古榕、古祠堂、古民居,这些明清古建筑和岭南风韵,仿佛在诉说几百年来的变迁,勾起人们对乡愁的忆记。
湾华村明窦涌两岸景色。
“湾华村历史悠久,尽管全村面积不多,但村内的古建筑却不少。”对于湾华村几百年来的历史沉淀,湾华村党委第一书记徐青山如数家珍:“清代古祠堂有9座,古民居150余间,古榕树、樟树有55棵,其中这家民居通过招商促改,从原来破旧低矮的瓦房改造为一个集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茶舍。”
茶舍青砖黛瓦的外观,散发着古韵的魅力。
位于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湾华村沃秀坊八巷2号的古民居,始建于民国时期,平面布局为一厅两房民居建筑,青砖黛瓦,古韵悠悠。修缮后,既保留了原来的外表和整体风格,也引进茶文化元素、现代商业理念,使之既承载老湾华韵味,又展现新湾华风貌,成为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共赢体。
旧居新貌,茶香袅袅解乡愁
“正是因为湾华村的岭南水乡韵味,我决定选择这里作为我创业的基地。”茶舍负责人卢明洋表示,两年前,他一不小心“闯入”湾华村,被村里的景色所吸引了,河涌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沿途古建筑尽显沧桑之美,“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特色瞬间让他忘记了城市的喧嚣,从此钟情于此。
河涌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
“传统瓦房建筑具有通风、采光等优势,瓦片层层叠叠地铺在屋顶坡面上,形成了利于空气流通的缝隙,使得整栋屋子冬暖夏凉。”改造过程中卢明洋充分利用古民居这一巧妙的设计,保留了屋顶的木梁以及天窗,轻松引进了自然光。除此之外,卢明洋还对破旧的木门进行重新利用,在打磨、抛光一道道工序下,旧木门以新桌子的身份获得了重生。
改造过程中,古居屋顶的木梁以及天窗的设计被保留了下来。
经过半年的改造,古民居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网红茶舍,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来到茶舍犹如来到丽江,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宁静,岁月静好或许就是这般模样。”曾打卡茶舍的游客说道。
改造后的古居,充满了小资情怀。
“在湾华村这里,我能品到甘甜的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得知卢明洋要打造古色茶舍,古居的原主人把家里闲置的旧物件赠予卢明洋,使他的茶舍增添不少的历史韵味。“房东还会偶尔给我送来美食,虽然是普通的菜肴,但却让我在异乡有种家一般的温暖。”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