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6月8日,广东高院发布“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专题改革案例,佛山法院改革经验入选;6月1日起,在佛山考自动挡小车驾照或残疾人专用自动挡小车驾照,不用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了;今年,佛山在全省率先建立律师远程会见中心,为我省律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贡献了“佛山经验”……在佛山,这类改革措施和经验还有很多。
今年以来,佛山政法系统聚焦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不少便民利民措施,给市民带来实惠。
政法服务更高效 创新经验获认可
疫情当前,律师走进佛山市律师远程会见中心(南海),运用专有网络,就能与看守所“点对点连接”,与看守所在押人员实现远程视频、通话、笔录制作,高效又安全。
今年启用的佛山市律师远程会见中心(南海),由市及南海区两级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市律师协会积极谋划建成。启用仪式上,省司法厅副厅长梁震评价,佛山在全省率先建立律师远程会见中心,实现了律师“线上会见”,大大减少了律师会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高了律师会见的便捷度和安全性,为我省律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贡献了“佛山经验”。
据了解,这是继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佛山律师信息管理系统(律师一卡通)”后,在探索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落实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工作方面的又一项创新举措。
6月8日,佛山法院改革经验入选广东高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专题改革案例。据介绍,佛山两级法院深化“多元解纷、科学分流、智慧审判”三项举措,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效能,着力用最短时间、最优质量化解矛盾纠纷、兑现债权人权益,探索形成了“当简则简、该繁则繁、分流合理、提质增效”的审判执行工作局面。
推出便民新措施 群众更多获得感
今年以来,佛山公安交警部门持续推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新措施,进一步提升交管服务便利化,让市民考取驾照更方便。驾驶证考试内容和程序自6月1日起优化。
一方面,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驾驶证的科目二考试取消“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项目,考试项目由5项减少为4项;另一方面,交警部门将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变更考试地的次数,由原来的1次调整为不超过3次,更好地满足大家异地考试需求。同时,还缩短了考试预约间隔时间。
佛山检察系统则建立精准司法救助机制,及时主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进行司法救助。如今年3月,三水区检察院受理一起案件,发现被害人小花一家生活困难。经审查,小花的情况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4月25日,三水检察院向小花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5.4万元。小花一家感动地表示:“谢谢你们点燃我们生活的希望!”
此外,佛山通过各派驻镇街检察室把检察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对群众反映强烈但基层法律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监督。如不久前引发关注的不良商家非法收集消费者人体生物学特征的事件。各派驻镇街检察室开展清理非法收集消费者人体生物学特征专项监督活动,分组到各镇街内各房地产售楼处走访摸查,了解相关楼盘使用设备监控访客情况和缘由,及时收集和固定相关楼盘的语音、照片等证据,保护公民隐私。
“我要保住这份工!”日前,广州一名女子在微信群的“打工言论”戳中了不少市民的心。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市民的工作受管控区域的影响,需要在家办公或暂时停工,亦有部分市民待业在家,暂时无法找到新工作,因而产生对工作前景的焦虑、收入的担心。昨日,记者采访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针对职业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分析及疏导,为市民开出一份“心理处方”。
正确认识并接纳“焦虑”情绪
“不确定还能不能回公司上班、不确定老板会不会发工资、不确定会不会被炒鱿鱼,焦虑是对不确定性情况的担心。”市三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俞洋表示,疫情带来持续的外界压力会让大家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出现变化,有可能产生不恰当的认知,从而导致一些恐惧焦虑、坐立不安、愤怒、抑郁的情绪。
这种心理变化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外界环境即疫情防控的背景因素,另一个是内在情绪,其中正确认识和接纳情绪才是最关键的。市民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焦虑情绪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即使在非疫情期间,职业焦虑也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受影响,常见的焦虑情绪会加重,这是正常的现象。
俞洋说,人们的情绪往往依赖于对事件的认知,同样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此前我有同事出省,需在当地接受14天的隔离。而他对于这件事的认知,是觉得可以趁这14天完成一本专业书籍的阅读,这期间他十分专注于看书和学习,因此‘被隔离’没有对他的情绪产生不良后果。”
俞洋提醒,对于职场人而言,首要明白“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其次就是学会转换对“疫情职业焦虑”的认知,调解自己的心情。“换个角度看,居家远程办公是难得的陪伴亲子的时光,或者是一次锻炼厨艺的好机会。”
把“问题”和“情绪”分开
“疫情面前,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以理性、健康的心态正向面对。”俞洋表示,对于居家隔离办公的职场人来说,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要对疫情保持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政府防控举措。
对于待业在家的求职人来说,可能会陷入一种“无法找到工作,继而没有收入,无法生活”的负面情绪中。“这个时候,要把‘问题’和‘人’分开看。”俞洋解释,“找不到工作”是受当下环境限制所产生的“问题”,并非人力所能改变,求职人应适当弱化焦虑情绪,趁着这段时间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比如进行专业领域的自我提升、通过线上招聘的方式完成投简历、把隔离当作一次短暂的休假来对待等。
俞洋还建议,职场人也要注意正常作息,规律生活,以更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期的生活。俞洋提醒,在疫情逐渐好转的情况下,焦虑情绪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话,则需要引起重视,求助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调解。
此外,如出现心理问题或因此出现的家庭问题,无法自我排解,可拨打佛山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57-82667888求助。
两招助你缓解焦虑
1. 深呼吸练习法
深吸气5秒、呼气5秒,尝试这种方式呼吸三分钟。
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让呼吸自然地发生,用心观察感受呼吸。在每一次呼气或吸气时,感觉当下气息的出入,让身体放松。
2. 蝴蝶拍
双臂在胸前交叉,左手放在右肩,右手放在左肩,交替慢慢轻拍肩膀4~6次。关注当下身体的感受,然后做一次深呼吸。如果觉得有改善,可重复以上动作5次。
6月14日,记者从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由该局具体指导、南海区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和南海区餐饮业协会联合制定的全省首个《餐饮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该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将有利于推动餐饮行业疫情防控标准化、规范化,助力疫情防控。
实施标准引领 提升餐饮行业疫情防控质量
《指南》从餐饮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营业场所环境要求、服务提供要求、人员管理、营业场所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采购进货管理、外卖和应急处置等各环节、各方面提供了建议和指导,堪称餐饮防疫的“教科书”。比如服务提供要求提出,餐饮服务单位入口处应配备体温检测设备、消毒剂、口罩,专人对进店顾客进行体温测量和手部消毒。
有餐饮企业表示,以往大家仅记住“入门三件事”,如今有了这份详细的《指南》,才知道餐饮行业防疫是一个系统周密的体系,各个环节、里里外外都马虎不得。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餐饮企业疫情防控压力大、难度高,餐饮业从业人员防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该局积极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以团体标准为切入点,开展多元共治,提升餐饮行业疫情防控质量。在团体标准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餐饮企业、从业人员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为南海区餐饮企业开展疫情防控明确了路径和方法。
强化应急反应 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水平
同时,《指南》充分考虑到疫情的反复性、复杂性,从常态化防控和突发事件应对两大方面作了指引。在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时期,《指南》规范了员工管理、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的消杀程序、采购及进口冷冻食品要求,增加了具体指引,提升了可操作性。
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时,《指南》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为餐饮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做出了参考和指引。其中,应急预案明确,在就餐场所发现消费者和工作人员有发热、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轻微症状时,应积极劝离现场并提醒其及时到医院就诊。而在就餐场所发现消费者和工作人员有发热、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严重症状或现场昏迷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单独隔离区,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并对后续的监测救治、暂停餐饮服务、核酸检测、流调消毒处置等做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引。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餐饮行业防控应“在于防”“专于控”,要把功夫做在平时,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快速反应、精准施策,把防控措施按标准落到实处。
下一步,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将指导行业协会加大团体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力度,规范餐饮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切实提升餐饮企业疫情防控水平,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在餐饮环节传播的风险。同时希望两个协会从会员企业做起,由内而外把这个团体标准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餐饮单位共同执行,一起构筑疫情防控的有力屏障。
南海餐饮行业
防控标准(部分)
1. “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
对于合餐顾客,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公勺公筷宜采用不同颜色、材质或突出标识等方式进行区分;
2. 外卖外送餐食要加“食安封签”
用于顾客自取或外送的餐食,宜采用密封方式盛放,提倡每份餐食使用自制或订制的封签。如无封签,可选用一次性使用、不可复原的材料封闭外包装;
3. 划设“一米线”
餐饮服务单位在店内外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人员易聚集区域可划设“一米线”;
4. 公示冷链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
鼓励将进口冷链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及追溯码,在餐厅内显著位置进行张贴公示;
5. 做好人工服务引导
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体,其健康码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登记、亲友代办、出示“通信行程卡”等替代措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