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了首个校内家电博物馆
南海实验中学让学生拆装“老古董”,为创客教育开辟新方向
■南实家电博物馆内收藏了各式各样的旧家电。
一件件“古董”家电,带你穿越时光隧道,勾起制造业之都——佛山的旧时记忆;一堂堂拆装课程,激起学生动手实践、创新创造的兴趣。6月10日,记者从南海实验中学获悉,该校建成佛山市首个校内家电博物馆,成为南实学子又一科技创新“小天地”。
南海实验中学家电博物馆位于该校六艺楼6楼,场馆简洁大气,年代感十足,自2019年创建以来收到藏品138件。这些记录佛山制造业变迁的旧家电,大部分来自南实学生和家长的捐赠。
“如今不少同学缺乏生活常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不可能凭空去进行科技创新,怎样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场所?又怎样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家电博物馆创建者、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南实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海锋向记者讲述了他创建这个博物馆的初衷,“佛山是制造业之都,应该有一座家电博物馆来见证佛山家电发展史,而且收集、拆装废弃家电,本身就是一门很好的创客课程,可以弥补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时缺乏实操的遗憾。”
小小的博物馆,馆藏却十分丰富。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电视机、通讯工具的“前世今生”,从黑白老电视到液晶电视乃至最新的全面屏电视,从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有许多是“00后”从未接触过的家电。
“学生在学习废旧电器的结构原理后,可加以改造,融入新的知识,通过拆、改、创,把它变成新的东西。我要教会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陈海锋说。
目前,南实家电博物馆已经成为科创基地,在这里开设的拆装废旧家电课程,激发了学生科技研究、动手实践、创新创造的兴趣,为创客教育开辟了一个新方向。未来,南实家电博物馆有望申报为南海区科普教育基地。
南海实验中学践行“幸福1+N”教育理念,构筑“幸福1+N”课程体系,科技创新教育特色鲜明。一直以来,南海实验中学在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从多方位着手探索初中物理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多层次地开展以科学探究、创造发明和科技创意等为主的创客活动,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展现自由灵性、促进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6月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2021年总第76场)。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通报相关情况。
将对重点地区人群进行多轮的核酸筛查
陈斌介绍了关于核酸大排查的情况。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将会根据需要,对重点地区人群进行多轮的核酸筛查。其中,荔湾区已于6月8日起,对封闭和封控管理区域内9条街道的全体居民再次进行核酸检测。
她呼吁各位市民密切关注所在辖区的最新通知公告,按照街道社区的具体安排,继续配合落实好防控工作。
广州本轮疫情源头在哪?
多轮核酸检测后为何仍有阳性?
前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副处长李铁钢
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连线专访
对广州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全员核酸检测、
流调溯源、病例救治等
受到高度关注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多轮不间断核酸检测对防控尤为关键
根据昨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的通报,4日起启动的全市11区全员核酸检测中,一共发现了10例阳性,其中3人来自南沙区、7人来自荔湾区。
李铁钢表示,在1900万常住人口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发现了10例阳性;从分布上来说,我们发现的阳性检测者,均来自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荔湾区、南沙区,通过这10个人进行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他们都来自我们之前管控的重点场所,这也进一步证明,我们前期的防控工作思路是正确的。
他指出,不间断的多轮核酸检测,尽早发现人群中可能的感染者,把传染源从社区隔离出来、消除社区传播风险,对控制疫情尤为关键。“由于病毒从入侵体内到最终通过实验室检测查出核酸阳性,需要一定时间,不同的感染者被测出核酸阳性的时间也不同。尽管我们发现新发病例会立即启动该区域人群的核酸筛查,但可能有的感染者不是当轮马上能检测出来,因此要用多轮核酸检测,尽可能发现处于不同阶段的阳性病例,尽早发现感染源,进行隔离管控。”他提醒,对新冠疫情要时刻保持警惕,全社会所有人一起心往一处使,才能早日赢得这场硬仗。
零号病例溯源仍在进行
所有阳性病例都在同一传播链上
针对广泛关注的流调溯源问题,李铁钢介绍,目前广州所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病毒基因测序显示基因相似度在98%以上,也就是说目前所有报告的阳性检测者,都处于同一传播链条上。
“快速响应、快速摸清病毒轨迹、快速掌握感染者活动过的场所、快速掌握重点人群,是流调非常重要的环节。”李铁钢说,为了走在病毒前面,广州建立了多部门整合流调机制,统筹调配疾控、公安等力量,与政务数据、核酸检测专班等组成大数据专班,详尽甄别梳理重点场所重点人员,构建形成“后台合署、前台混编、台下社区落地查人”工作机制,这个工作机制目前运行非常有效。
广州还组建了160余人的省市联合流调队伍,和区级疾控中心流调队伍整合,分为13个组、4个片区,强化队伍运行和对区域的熟悉。另外,我们引进由国家工信部建设的通信大数据流调系统,提高人员追踪管控时效。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在流调的效率和溯源的发现能力上比前段时间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零号病人”的溯源问题,他表示,目前,流调溯源工作正在国家和省级专家的指导下深入进行,病例和疫情溯源是一项严肃、科学而艰巨的技术工作,想明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花一定的时间来搜集、分析和汇总各渠道信息后进行研判。
“在家附近的‘门口办’网点就能办到涉税业务,真方便。”6月10日,税务部门V-Tax远程可视化自助办税系统正式上线全区225个“门口办”网点,市民办理涉税业务无需再专程跑到税务专窗,只需到指定银行的服务网点即可办理。廖先生在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分行网点工作人员的一对一导办下,成为了第一个“尝鲜”者。
据了解,廖先生是顺德区内的企业主,由于企业经营需要,办理“社保减员”业务一般2~3个月就要跑一次。相比以前需要先提前预约再到区行政服务中心东座税务窗口办理,该项举措大大缩减了他办事的时间成本。
近期广佛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防控工作不容松懈。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主动发力,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工作进程,锚定群众办事需求,以减少聚集、减少接触为出发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特别联合顺德区税务局、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分行、顺德农商银行推动V-Tax远程可视化自助办税系统上线“门口办”网点。据了解,V-Tax远程可视化自助办税系统上线“门口办”的做法在省内属于首创。首批受理的业务包括个体工商户减员、个体工商户社保三方协议签订、灵活登记个人就业核定、个人不动产出租发票开票等多项高频事项。
税务大厅与“门口办”通过网点资源的合作共享,为群众办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实现了一次性把办税服务送至市民的“家门口”。“顺德区的办税厅只有10个,而‘门口办’的网点多达225个,在‘门口办’网点的基础上搭载V-Tax系统,能实现办税‘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顺德区税务局 V-Tax项目组负责人李盛文介绍。据了解,“V-Tax远程可视化自助办税系统”是广东税务部门推出的线上办税服务厅,目前纳税人、缴费人可通过该系统线上办理230项涉税费业务。此外,办理业务的市民通过该系统还能查看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查看办件进度。自去年2月推出以来,该系统共为11万市民办理了15万笔业务。
“门口办”改革是建设基层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自去年4月5日推行以来,服务网点已增加至225个,覆盖全区十个镇街。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借助大数据赋能,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思路不断推动各类高频事项上线,为市民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直接把政务服务送进社区、园区及村居。
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门口办”政务服务改革当前正在不断扎实向前推进中,此次V-Tax系统的上线是改革获得新进展的重要体现,我们充分利用数据赋能,实现了办税前端去中心化、便利化,审批后台集约化、高效化。未来将进一步把“门口办”打造成为具有顺德特色的政务服务品牌,让群众更信任、更享受“门口办”带来的精准、便民服务。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