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锵带队调研南海区重点企业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2021年8月11日上午,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永锵带队赴佛山市龙源镭射科技有限公司、普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佛山市富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行业企业调研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自然生态保护科、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洪荣亨副局长、狮山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调研。
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即,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强化监管,指导服务企业做好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自查自纠,做到问题及早发现、及时总结、尽快整改。
调研组选取了南海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中的2家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在佛山市骏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关闭企业)现场,调研组察看了待拆迁厂房、遗留设备设施等地块现场情况,指导企业履行重点监管企业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及备案相关义务,明确后续环境管理要求;在佛山市富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产企业),调研组现场检查了企业每年开展自行监测设置的地下水监测井现状,详细了解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进展,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隐患排查台账及编制隐患排查报告、整改方案等资料的进展情况,并提出时间节点和技术标准等相关要求。
佛山市富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地下水监测井现场
佛山市骏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关闭厂房现场
在普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佛山市龙源镭射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组察看了涂料储存仓库、生产车间和VOCs治理设施。在普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调研组了解到涂料仓库已按照安监部门要求落实整改,现场涂料摆放较整齐;企业采取喷淋塔+UV光解+活性炭治理工艺,调研组要求企业加强运维管理,及时清理喷淋液中的漆渣,定期更换活性炭,并加装干式过滤装置,提高治理效率。在佛山市龙源镭射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组督促企业加强废气收集,做好原辅材料统计,保障RTO废气治理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普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VOCs治理设施
余永锵要求企业,一是要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对照2017年与区政府签订的土壤目标责任书,查漏补缺,抓紧开展隐患排查工作;二是要结合企业隐患排查以及自行监测数据制定隐患排查整改方案,防范二次污染;三是要严格落实VOCs重点行业企业废气管控措施,强化废气收集和末端治理效率提升,抓好设施运维管理,有效削减企业VOCs排放。
由于镇中三路交通组织发生变化,公交165线路由2021年8月12日起实施临时绕行,敬请市民留意,提前做好出行安排。具体如下:
165线:
往佛山家博城方向,取消行驶镇中三路,绕行魁奇西路、佛山大道南后接回原线。
取消停靠:华榕宫、沙岗、潭清里、佛山家博城南门。
增加停靠:飞驰厂、番村南、佛山大道南、佛山家博城。
特此通告
佛山市公共交通管理有限公司禅城分公司
2021年8月12日
俯瞰三水区实验小学。/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三水思贤小学学生在上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开办不到一年,三水思贤小学便俘获了不少家长的“芳心”。作为三水老牌名校三水区实验小学的分校,思贤小学从学校品牌、管理模式、办学理念等方面复制名校经验,办学质量迅速提升。 三水区实验小学对思贤小学的“老带新”发展模式,是三水去年以来大力推动小学“名校+”工程的具体体现。作为三水区2020年度“民生十件实事”、2021年三水区政协常委会专题调研议政建议案关注重点,三水“名校+”工程被寄予了提升区域教育供给质量的厚望。 在2016年全面启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三水去年重拳推出“名校+”工程,聚焦聚力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成就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推动全区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跑出“加速度”。 实施一年以来,“名校+”工程为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什么?未来走向又将是怎样?
直面难题 破除优质资源供给不足怪圈
今年9月,云东海学校将迎来第四批一年级新生。2018年投用以来,因优质的环境和完备的硬件,云东海学校备受家长喜爱。过去5年来,三水投入超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新增学位10150个,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是城市魅力的重要内涵,是关乎长远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三水以空前力度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提质创优建高地”“筑基强腰树品牌”两大行动,学校、学位、名师等教育资源供给实现了量的飞跃,教育质量和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2021年的一张中高考成绩单或能体现三水教改成果:高考方面,全区有3413名学子圆大学梦,近七成可上本科;中考方面,全区最高分699分,挺进全市前十名,各学科单科满分考生41人,龙头学校培优再突破,普通公办学校成绩实现连年攀高,民办学校成绩稳步前进,初中教育挺起“腰杆”。
自我比较,量质齐头并进。对标先进,仍需砥砺前行。
此前,三水区政协历时数月调研,专门撰写了一份《深入实施“名校+”工程,实行优质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上世纪末开始,三水优质小学学位主要依靠三水区实验小学和西南街道中心小学这两所小学供给。但截至2021年,上述两所小学每年提供的一年级优质学位不到1000个。
《报告》提出,新建的北江小学、思贤小学、云东海学校等虽然条件好,但作为新学校成绩未出,尚未形成影响力。而三水初中教育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只有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和西南中学两间优质初中。
当优质小学、初中供给学位数量与群众对高品质教育需求出现差距时,三水不得不直面一个现实问题:优质生源外流。但事实上,学生“走出去”并不一定“学得好”。调研显示,外流生源在成绩上,只有20%有所提升,40%没有明显变化,还有40%出现不同的程度下降。
为了让学生留下来、学得好、品德优,三水一直在竭力寻找破题之道。
去年,三水在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名校+”工程,建设三水区实验小学分校区,推动西南第十小学与华侨中学、西南中心小学与西南第八小学抱团发展、携手共进。三水把该项工程作为2020年“民生十件实事”,可见决心之大。
所谓“名校+”工程,指的是以名校带头,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提升薄弱学校,不断增加品牌学校数量及质量,产生“雁阵效应”。
在推进“名校+”工程之前,三水早在2017年已推动三水中学、三水中学附属初中、西南中学、三水区实验小学成立三水中学教育集团,经历数年探索已经成功走出一条集团化办学路径,实现管理一体、资源共享、文化共建,释放出“1+1>2”的聚力效应。
三水“名校+”工程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三水拟借此放大优质教育品牌和资源的乘数效应,以点带面复制名校经验,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推动全区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CP”圈粉 名校引领新校快速提升
随着“名校+”工程正式落地三水,先后推动了三水思贤小学、西南第十小学两所公办学校实施区一级办学,其中思贤小学办成三水区实验小学的分校,西南十小改办为华侨中学附属小学,三水的教育格局发生较大改变。
一年来,三水区注重加强名校与“+校”之间的师资培养、教学研究、学生活动、校园品牌特色等方面的交流,加快提升新校、弱校的竞争力和办学质量。目前,三水已经在小学“名校+”工程项目投入3.2亿元,惠及北江片区1620名学生。
以思贤小学为例。该校开办以来,注重通过输入三水区实验小学的学校品牌、行政干部、教师团队、管理模式、办学理念、文化内涵等,复制名校经验,快速提高新校的办校水平。
强化师资培训、教学教研,是区实验小学以老带新的有力抓手。过去一年,思贤小学仅有一年级学生在读,暂无配置心理健康教师,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因此缺位。借力三水区实验小学,思贤小学邀请到骨干心理教师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培训主要聚焦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案例操练等形式,切实提高了思贤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思贤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区实验小学、思贤小学除了共同开展专业培训,还注重以名师引领构建心理教育共同体。区实验小学的专任心理健康教师冯丹蕾,是三水区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主要成员,专业水平比较高。今年5月,思贤小学全体班主任还加入由冯丹蕾组建的儿童性教育讲师团,促进了教师们学习交流、共同研讨。
去年9月,华侨中学新增小学部,即仅有一墙之隔的华侨中学附属小学,该校开启了小初高12年一贯制办学模式。
探索打通小初高阶段课程衔接,成了华侨中学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华侨中学相关负责人说,该校从小学部和中学部教育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建、校研一体化等多个维度发力,强化华侨中学校园办学特色衔接,加强优质生源的培养力度。
“名校+”工程的落地落实,满足了不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
三水市民李女士很是看好三水区实验小学、三水思贤小学这对“CP组合”。她家住北江新区,家中的大宝今年幼升小,顺利报读思贤小学。“三水区实验小学的学位很抢手,招生工作实施摇号入学,报读难度大。相信家门口的思贤小学在区实验小学的带动下,办学质量不会差。”李女士说。
任重道远“名校+”乘数效应仍需放大
经过一年探索,三水“名校+”工程成功通过先进带动后发,让名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得以高质量地分享,让优秀师资得到价值最大化,使新建学校、普通学校快速提升,跟上名校的办学标准和水平,名校“CP组合”在家长群体中迅速圈粉。
三水区实验小学与三水思贤小学的阶段性实践成果印证了“名校+”路径和方向大有可为。放眼国内,多个地区、学校的探索经验均验证了,与名校抱团发展确实是快速提升区域教育资源质量的一条“捷径”。
以西安市新城区的太华路小学为例,该校在另一所知名学校新知小学的帮扶下,移植新知小学的管理理念、文化与教学管理模式,共享校本课程、特色教学和校园文化,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班主任论坛等,最终建成全市小学首个智慧思维创客空间、西北首个智慧音乐创客教室,快速提升为周边群众认可的新优质学校。
目前,三水的“名校+”工程尚在持续探索阶段,数量、质量均有待提升,成熟模式仍有待探索。
根据《报告》 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西南十小归属华侨中学附属小学之后,有机融合模式仍需进一步深化探索; 另一方面是试点可以进一步扩大,以云东海学校为例,该校是三水新建的首所公办九年一贯制高标准学校,硬件标准非常高,但暂未纳入区“名校+”工程试点。
三水显然更多需要思考如何将“名校+”效应进一步放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和可持续供给能力。
有教育业内人士认为,三水可以将新建硬件设施好的新学校,如云东海学校、北江小学、思贤小学先纳入“名校+”的范围,利用老校的力量,促进新校的快速成长,促进优质教育的扩大,进而提高各校办学的积极性。
三水区政协常委、三水华侨中学教师师姚妮认为,教育部门应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名校和“+校”之间可以进行同步管理、同步配备师资、同步设置课程、同步教研活动等策略,逐步在区内实现高标准、高水平办学的目标。针对部分群众对三水基础教育情况在认识上存在滞后,三水可以加大宣传“名校+”工程力度,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面对如何快速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课题,三水也将持续发力。
三水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三水“名校+”工程将进一步推动已有名校与“+校”互动交流,促成更好的效应作用;同时把“名校+”工程实施范围扩大,今年计划在芦苞镇推动实施小学“名校+”工程,以强带弱的形式整体提升芦苞镇公办小学教育质量。此外,未来五年,全区预计投入超18亿元,力争完成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404个。
当下的三水,正努力让教育成为城市三水的一张新名片、一种新竞争力。三水期待的,不仅是通过教育留住优质生源,更要通过教育吸引优秀人才落户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