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今年将新增120台AED设备
近年来,因心脏骤停猝死而引起的悲剧时有发生。作为严重危害人生命健康的疾病,预防猝死意外的发生,加强紧急情况下急救的成功率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其中,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救治猝死患者简单、有效的工具,其使用、普及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时刻可救命,急救培训需求大
7月31日,在禅城区永安路,一名年约20岁的小伙子骑电动车时不慎摔倒,导致头部流血,更因此出现癫痫发作。刚好路过的王文川见状后,马上上前查看伤者的情况,并与现场其他市民合力为其处理伤口,拨打120。随后,伤者的脸色开始发紫,更停止了呼吸。王文川立即为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随着持续心肺复苏按压的进行,伤者逐渐恢复了呼吸和意识。不久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伤者被送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王文川才放心离开。目前,伤者经治疗已无大碍。
“第一次用上课程上学到的急救技能救人,经历更深感学好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候的重要性。”王文川表示,虽然第一次面对这种场景,心理有点慌,但很快就回过神,按照自己从急救技能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熟练运用起来。
据了解,王文川早前曾多次在设立于佛山市中医院的佛山市志愿者学院医疗保健学院学习和练习多项急救技能。除了王文川,该学院近年已有多名学员学以致用,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通过急救技能救助他人。
佛山市中医院团委书记、佛山市志愿者学院医疗保健学院副秘书长邹祎楠介绍,从2016年学院成立至2020年,已累计培训志愿者超过23000人次。目前,志愿者接受的急救技能课程包括心脏骤停的相关知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点、院外AED的使用及学员急救技能实操训练等。
“心肺复苏和使用AED作为两种最常见、有效的急救方式,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对来说心肺复苏,通过AED对患者进行急救的几率要小得多。”邹祎楠认为,一方面与AED装置的普及率仍然偏低有很大关系,最快的救援方式仍是心肺复苏、拨打120,进一步加强AED的普及,将为紧急情况下开展急救,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另一方面,广大市民对于AED的认识和使用意识,也应进一步提高。值得庆幸的是,佛山地区大多数志愿者、学院经过培训后,急救意识和水平都有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单位、企业等对急救知识培训、急救技能水平提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持续加强AED覆盖,实现统一管理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发时,患者心跳会变得特别快、特别乱,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大脑供血、全身供血不够或者中断而死亡,常常来不及救治。”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黄景文主任医师介绍,引发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由心脏问题引起的猝死率达到60%以上。据流行病学研究,其死亡率达到99%,其中只有约1%的人能抢救过来。
黄景文表示,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的数分钟,是否能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成功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第一时间开展CPR心肺复苏及使用AED帮助患者恢复心跳是最常见,也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AED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更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帮助患者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获得救治,避免猝死的发生。由于AED还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因此值得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记者近日从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佛山120)了解到,截至目前掌握,佛山共布置AED装置约166台,分布于各区多家学校、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办公楼、企业园区、公共场所等地点。
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数量和覆盖范围而言,目前佛山已放置的AED数量相对较少,且存在缺乏统一管理、维护等问题。今年起,随着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正式成立并启用,市内AED设备的放置、管理也将进一步加强。按照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规划,年内将新增AED设备120台,重点放置于市内各地铁站点、公交枢纽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
值得关注的是, AED除了具备电击除颤等急救功能,还可通过信息化手段连接120调度系统平台。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为现场提供更及时、全面的帮助。该负责人还表示,除了由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购置、管理的AED,市内各单位、企业自行购置的AED装置,也可通过报备接入120调度系统平台,获得应急、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也鼓励和呼吁各单位、企业及不同类型场所,自行购置AED设备,加强急救知识培训,为员工及市民大众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安全保障。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通报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评审初审结果,佛山市成功入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佛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佛山获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5项,省级非遗项目50项,市级非遗项目131项。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5人,省级传承人58人,市级传承人226人。佛山拥有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美术馆共244家。
佛山被誉为“南国陶都”,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荣获“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陶艺)之乡”等称号。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佛山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9年,佛山以全国第三、东部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截至目前,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1768.89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1平方米;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发展至349家,人均公共藏书达1.4册;足球场地数量934块,社区体育公园281个;新建、改建完工旅游厕所总数达396个,建成城市旅游集散中心5个。
▲世纪莲体育中心
佛山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0年,佛山入选第二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全市对外开放A级景区33家,旅行社143家,其中5家进入全国百强社,12家进入广东省30强。“十三五”期间佛山旅游业总收入五年累计3360亿元,接待游客2.47亿人次。
禅城区、高明区成功获评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并积极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拥有2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条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6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基地,1个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
▲松塘村
佛山是世界美食之都
佛山是美食之乡,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美誉。2004年,佛山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2011年,佛山被评为 “中国粤菜名城”;2014年,佛山顺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是中国第二个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
▲顺德双皮奶
佛山是中国武术名城
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主要发祥地,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洪拳、蔡李佛拳、咏春拳等都发祥于此。佛山是中国武术协会授予的全国唯一一个“武术之城”,也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2021年,咏春拳(佛山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佛山历史上涌现了朱可贞、姚大宁两位武状元,黄飞鸿、叶问等武术大师、动作功夫巨星李小龙等以及精武会、鸿胜馆等百年老字号武术社团。佛山武术已播布至海外176个国家和地区。
▲咏春
佛山是粤剧发源地
佛山是粤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弟子”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都源于佛山。
位于佛山祖庙内的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至今,佛山民间还活跃着数百个粤剧爱好者组织“私伙局”,粤剧群众基础扎实。2013年,佛山南海荣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万福台
近年来,佛山市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友好城市、友好组织和人士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灵活多样地开展民间对外交往项目,推动佛山与13个国家的17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佛山市与日本伊丹市、韩国釜山、统营、大邱、抱川通过经贸搭台、文化唱戏,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对东亚文化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推动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
近年来,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文广旅体事业和产业不断融合加速发展。
文化保护与传承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与设施日趋完善、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旅融合与宣传交流不断强化、改革创新与示范创建不断深化。佛山市文广旅体工作牢牢抓住民生改善和创新发展、抗疫和经济恢复,统筹安全与发展这条主线,以创新求突破,以落实求发展,以创牌求品牌,以格局求结局,以质量求质素,“一区三城一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正式启动,全域旅游大格局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战略稳步实施,文广旅体不断融合融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未来,佛山将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抓手,持续推进岭南非遗资源的传承与活化、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与活化、深入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建设“世界功夫之城”、打造“粤菜粤厨名城”、助力“南方影视中心”发展。
加大力度多维度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深度拓展大湾区合作共享、高端打造专项合作新平台!
自18日早上7时起,三水区人民医院将实行全新挂号制度。门诊医生(含特聘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率指标由66%上调至90%,现场人工挂号率指标下调至10%,并取消现场加号,实现就诊更精准,就医更便捷。
“以后挂号窗口就要减少了,下次来看病,你要先预约。”12日下午,张先生在三水区人民医院看完病后,医生特意提醒了他。该院从8月18日起,将减少线下挂号窗口,实行90%预约挂号,并可选择就诊时段,实现错峰就诊。“预约挂号减少了在医院等待、逗留的时间,有不明白的地方,医生和导诊人员都会帮忙操作,很方便、很贴心。”张先生说。
目前,该院已要求坐诊医生和工作人员义务告知患者预约挂号方式。住院部出院患者需门诊复诊的,科室应指导患者使用微信预约挂号。对于当月有复诊需求的自费患者,医生尽量为患者选择诊间预约,保障就诊连续性。
“采取这个措施的初衷,是想减少患者在门诊和医院的滞留时间,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提高就诊舒适度。”三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潘磊介绍,每小时的预约时段将开放5~8人预约,保障患者就诊时间。
此外,除急诊、发热门诊及健康管理中心保留原有的人工挂号收费窗口外,门诊人工挂号收费窗将缩减。“一些不会操作手机、不会用微信的老年人等特殊患者,医院将保留2个窗口挂号,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患者就诊。”潘磊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