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素解之为谁之子
第四章 为谁之子
1【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2【白话解】
大道虽然冲虚,但是用它的时候,似乎老是用不完似的。前面也说了大道生育天地万物,似乎都没有任何的推辞。生养万物没有停息。大道看似非常的渊深寂静,似乎是万物的鼻祖。怀道的圣人懂得修养自身,挫掉自己的锐气,不使得锋芒毕露。能够像庖丁解牛似的,解掉世间的纷纷扰扰。世人似乎被无形的丝线束缚得死死的,无法解脱。圣人含光内敛,不至于太过刺眼,太过刺眼可能会引来世人的误解。圣人的诞生如同千年的明灯,照亮世间的黑暗,点亮世人的心灯。圣人入于尘世,即使别人呼他为马就应为马,呼他为牛就应为牛。随顺应机救渡世人。大道如同湛蓝寂静的大海,似乎有存在,又似乎无。大道不知道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往哪儿去。早在天帝之前已经存在,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因此老子说我不知道大道是谁家之子。
第三章 无为之治
1【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白话解】
不崇尚贤善的美名,使得百姓不为了得到美名而相争。不把难得到的货物搞的很贵,百姓就不会为了要得到它们而去偷盗了。要使得百姓没有什么物欲,心就不会散乱,羡慕贤名和稀有的货物。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就会按照前面所说的,行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需要让百姓虚心应物,不会想得到什么。把百姓的肚子填饱,解决温饱问题。弱化百姓高远的志向,其实所谓的志向,很多时候是欲望的表现。现在人很难区分什么是欲望什么是理想。要使得百姓强身健骨,这样就不会生病了。百姓生活的健康了,就能够保证劳力,如果有战争也能够保护自己的国家。善于治国的圣人,使得百姓经常处于无知无欲的状态。这并不是愚民政策哦,这只是使得百姓不必要接触太多的不好的东西,内心比较纯净满足罢了,这样是很幸福的事情。古代孟母三迁也是给孩子更好的环境,不让他接触坏的东西,心受到污染。孔子也说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没有非分之想的,偶尔有个别的人要作奸犯科,也不太敢了。像这样无为来管理天下,天下没有不能够实现大治的。
本章接着上一章的意思,继续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前面一章只给出了六对阴阳的句子,长短高下等。这里再加上不分贤愚,不分贵贱,这里讲到虚实,强弱,这都是互为阴阳的。贤善君子和奸佞小人也是相对的。世人往往崇尚圣贤,使得百姓个个都是见贤思齐,都以当圣贤为荣。这也是使得百姓有了成名成圣的欲望。如果不能达到圣贤的人,也假意为善,伪装起来了,这个有心的德行更不可取。世人本来没有贵贱的概念,不会以为金子就贵,石头就便宜。有了贵贱的分别就会扰乱民心,为了得到难得的货物甚至会铤而走险的。
君王如果能够体悟到此而依此以治天下,那么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怀道的君主并不会树立贤臣作为标杆,让世人争取都像他那样。这样世人不管做得到还是做不到都会想办法讨得君主的欢心。就扰乱了世人的心了。君主喜欢圣贤,世人都以圣贤为荣。齐王喜欢穿紫色的衣裳,齐国的人都以紫色的衣服为美。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楚国的人都以细腰的女子为美。君主喜欢某种玉石,就会变得很昂贵,世人都会去争夺,甚至铤而走险。这里也呼应了前面高下、前后和有无等。如果君主这个源头有了开端,下面就会分出很多的支流了,这也是祸乱的缘起。这里也对应于前面的行无为之事,不言之教。这里也对应后面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治。老子在文中多阐述上古圣贤治国安民的方法,通过引用上古圣贤的古语,来阐释无为而治的道理。
第六章 谷神不死
1【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白话解】
这里用谷神来比喻大道。大道不知道是谁之子,似乎在象帝之前就存在了。似乎是不会死的。大道可以称之为玄牝。牝是万物中雌性的,即所谓万物之母。这里称为玄牝,雄性的称为玄牡。这两者是阴阳一对的。大道和天地万物为阴阳一对。玄牝之门,也就是大道之门,也就是天门。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能够打开这个天门就能够见到大道了。然而打开这个天门的钥匙在哪里呢?古希腊的神庙上写着:认识你自己。是否每个人的心就是钥匙呢?大道生育天地万物,所以说为天地之根。这个天地之门生育万物,绵绵不绝似乎没有穷尽。如同泉水一样,永远都没有枯竭。自性如同源泉,智慧能不断地涌现出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