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记录着三水昔日的繁华景象
河口被称为“小广州”几百年前,荷兰使团到此记录见闻并出版成书三水首次登上了世界舞台。
在陆路交通和航空都不发达的年代,先民们循着海洋河流与外界实现了商品交换和文明碰撞。中国的开放也首先从东南沿海地区拉开序幕。地处珠江三角洲之源的三水,便是其中的弄潮儿。几百年前或许更早以前,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便开始穿过汪洋大海,沿着珠江进入中国。这些往来穿梭的船队中,便有当时的海上霸主——“海上马车夫”荷兰。
三江汇流通天下的三水。
350年前,一队荷兰使团从珠江逆流而上,经过三水时,在河口登岸并画下了目前发现的三水在世界舞台上的最早影像。今天,淼城君便给大家讲讲荷兰人与百年河口的渊源。
远道而来的荷兰人
1656年,一队荷兰使团从广州经水路前往北京觐见清朝皇帝,他们此行目的是想叩开大清朝的贸易大门。这个使团中有个书记官叫约翰·尼霍夫,他的主要职责是详实记录使团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正是这个人,在三水对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约翰·尼霍夫画的350年前三水河口古城影像。
使团离开广州后,从珠江流域进入北江。有一天,约翰·尼霍夫站在甲板上极目远眺欣赏沿岸风光,远远地,几座高耸的门楼映入眼帘,十分宏伟气派,由远而近,只见一座小城被整齐的城墙环绕着,城外的小径上人来人往,江中鸭子游弋,疍民们撑着小船在捕鱼,一派欣欣向荣。约翰·尼霍夫连忙叫来其他人一同看这新奇的中国小城一景,被繁荣城镇景象吸引的荷兰使团当即决定靠岸。
1910年代河口城池。
这座把荷兰使团留住的滨江小城,正是当年有“小广州”之称的河口。500年前,三水把县城设在了河口,并在这里修城墙建学宫,这里一跃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那以后的几百年里,河口成为了珠三角的商贸集散地,内地的物资从这里远销海外,世界各国的商贾政客也沿着珠江逆流而上在这里靠岸,“小广州”名不虚传。
百年邮局。
在还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如果没有约翰·尼霍夫,后人也许只能靠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去遥想当年的繁华河口了。
幸好,约翰·尼霍夫漂洋过海来到了这里,并发挥了作为一个书记官的重要作用。他尽职尽责地绘下了三水古城版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真实性和可信度都极高的珍贵影像资料,更把河口带到了世界舞台上。
百年河口登上世界舞台
中国之行结束后,约翰·尼霍夫回到荷兰,把三水河口古城版画连同使团的访华见闻整理出版成了《荷使初访中国记》(中文简译本)一书。
这本写实绘本巨著一经出版,轰动欧洲,对神秘东方国度好奇已久的西方人终于从书中直观地看到了中国,而书中他所手绘的三水古版画也成为了目前发现的三水在世界舞台上的最早影像。
后来,这本书跟随“海上马车夫”的征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上风靡了两百余年,为日后三水开埠埋下了伏笔。
百年海关。
作为繁荣数百年的商贸集散地,往来河口的各地商旅并不止约翰·尼霍夫。19世纪末英国人在河口设立了领事馆,清政府的海关、邮局、水文站也随之设置。
到了20世纪,广三铁路也开进河口,掀起了粤西人乘船到河口再换乘火车去广州的潮流。那时候的河口,江面上百舸争流,车站里人来人往,繁荣景象如滔滔江水般一路高歌。
河口古镇焕新光
后来,河口接连经历水患和战争的洗礼,昔日繁华逐渐消失在风雨中,但是岁月留痕,河口的历史荣光刻进了百年古建筑中。
百年火车站。
今年年初,西南街道提出“三江汇流·一山一岛一古镇”生态示范片区规划,当中的“一古镇”便是河口古镇。根据规划,河口古镇将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利用“四个百年”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以百年火车站改造项目为突破口,建设河鲜美食街,打造文旅产业。
半江桥。
随着“三江汇流·一山一岛一古镇”生态示范片区规划的落实推进,河口不会只有“走出去”的历史,定会成为三水闯天下新征程的跳板。
第十六章上溯大道
1【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2【白话解】
前面两章,有一章说如何找到大道,另外一章说如何找到怀道的人。这一章教导世人修行的方法,除了要找到好的老师,还教导后世学人作静定功夫,此示功夫的方法。这里也呼应前面如何能够长久。如果能够符合天道就会长久。实际上一章中老子两个反问“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实际上都是修心的方法。谁能够像浑浊的污水一样,放置长时间后,慢慢的变得清澈。谁能够安宁寂静久了之后而获得新生。后世学人有许多疑问觉得道德经各个章节之间的顺序是否乱了呢?道德经原文也不叫道德经,关令尹喜命名为老子,没有句逗,也没有分章节。后世学人以为竹简顺序可能会弄乱了。但是从这里来看,上章刚讲完徐而静之后,这章就讲至虚守静的入静方法,非常的连贯。
虚心到了极点。前面讲空有妙用,房屋、陶器、木鱼和葫芦等因为有空才有用。天地之间有空鸟儿才自由飞翔。心也如此,如果被物欲塞得满满的就有问题了。老子问守静抱一,能否笃信而行。前面说了圣人老子处于静定中,可是如何能够将心安定下来呢?这里是教导世人安心的方法。老子说,我的功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虽然万物并列呈现在我的面前,可是我却不为所动,不为外在的境界所影响,只是观其归于根本,如此而已。万物本来没有,大道生天地万物。虽然万物千态万状,会引发世人的喜怒哀乐,可是这些并列呈现在我前面,我只是观得当体全无。万事万物不断地产生,变化迁移,怀道的人能够看到其变化无常,都各自归于根本。前面说万物各归其根,妄念也各归其根,这里就直接点出来了,这个根就是静。这里也呼应了前面的至虚守静的功夫。静为人的枢纽,为心的天门,为天机。静为智慧的根本。静定就能够恢复先天的性命。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这个性就是性命。修行人修持静定到了极点,可能就能够获得重生。两千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如同凤凰涅槃,恢复了先天的性命,找到了真我。天命为每个人共同之性,自性之中体现了天命。如果能恢复先天的性命,就能大彻大悟了脱生死了,就知晓大道在天地间常行不怠。在天地万物之中似乎存在着大道的形迹。复命使得世人恢复天性,找到先天本有的天真无邪,就称为常。如果能知道大道常行不怠,就称之为明。如果能够恢复自性,就知晓了真常之道。每个人本有的真心,可以照天照地,犹如点亮了心灯。佛家有传灯录的典籍,这个名字起得很形象。圣人在世间所传的就是心灯,照亮世间的黑暗。如果除却了无明,就称之为明了。不知道大道常行,就会对天道没有存敬畏之心,这样可能就容易掉以轻心,引来灾祸了。如果不知道人固有的本性,就会任用智巧,争取功名利禄。失却本有的神明,被无明覆盖真心,就会招致来祸害。正是因为不知道世间众生本是同根生,所以互相残杀,互相伤害。如果能够知晓大道常行,就会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了。能够知道自性就不得不爱世人,不爱众生。圣人以百姓为邹狗,圣人体悟到同体大悲,不得不包容。心无所不包容,就会公正无私。圣人知晓大道常行不离左右,知晓宇宙和人生的实相。对世间天地万物没有偏私,对世人不论亲疏贵贱都能同等对待。这样不就是大公无私了吗?公私互为阴阳,无公亦无私。天下为公其实却成就了圣人的私心,他的私心就是众生世人得安乐,也成就了他的私心。一直想躲在后面却被世人推到了前面,一直不想出名却名垂千古。天下为私反而却无意识中成为了对历史的无私贡献。圣人老子在这里劝诫诸侯王,如果能够做到公正无私就可以为天下王了。如果德不配位如何能够长久呢?前面也讨论了如何才能够长久。金玉满堂也无法长久的保存富贵。如果治身中正,百姓就会不远万里来归依了。老子并非完全的无为之术,而是内圣外王之道。如果能够有仁德,修王的德行,合于天道,才能称为天子。天子是顺承上天的旨意,替天行道的。作为君王需要有厚德,爱护百姓才能够胜任。如果德位不相配的话,就不能长久。与道合同才能够长久。上面一句说三代以下大道在师传了。中国古代人非常尊师重道。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传道、授业和解惑。其中传道为第一要务。如果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不能让大道在这个国家失传了。如果要挽救世道人心,就不能够让大道失传了。
这里曾是三水最繁荣的地方,这里曾是三水的“小联合国”,这里是老三水人口中的“筷子街”,这里,是三水中山老街。曾经熙熙攘攘,如今门可罗雀,中山路见证了三水的辉煌历史,这条老三水人眼中的“西南筷子街”,永远是三水的骄傲。
中山路,以前不叫中山路
曾经的中山路并不是一条窄窄的小路,在建国前,中山路是西起崩江头,东至青少宫,横跨现在的中山路和人民路的庞然巨物,是三水建县以来首个繁华地段,更是集商业重心、工业重心、文化重心于一体的大经济圈。
现今的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旧青少宫)曾归属中山路
据当地老人介绍,取中山路这一名字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有不少当地人因它与同样狭窄的人民路并列而称其为“西南筷子街”。
回忆杀:旧建筑窥见昔日繁华
据81岁高龄的唐伯回忆,“当年来往崩江头,驿西码头,武庙码头和火车站的进出口货物络绎不绝,整个三水的工厂都设置在附近,在三水想要看车水马龙的场面,只有前往中山路。”
依靠崩江头,驿西码头和武庙码头而兴盛一时的进出口公司旧址
万国酒店是当时进出口业务商谈的好去处,作为三水最古老的饭店之一,承载了很多老街坊的回忆。
三水的首间机器厂——沿江机械,不少老三水人曾在这里努力奋斗过。
为西南镇居民提供购物服务的南华商场,现已变为云秀社区街道办。
物流业的发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山路成为当时全三水配套设施最完备的地区,吸引了不少大户人家居住。
除了商业发达,中山路的文化氛围也不遑多让,“为人民服务”仍清晰可见。凭借“三路通海”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集中的优势,中山路,这一在物流上“长大”的街道逐渐成为了三水区最繁华的地方。
再回首:“老三水”谈中山路
提及中山路逐渐衰落的原因,当地老人关伯用了一个字来总结“窄”。
狭小的街道曾是中山路的特色,但却渐渐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的最大障碍,变得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在街内就能看到北江大堤
驿西码头等水路枢纽的存在让中山路快速发展,但同时又制约了中山路的向外扩张与街道规划。
裸露的钢筋
据老人回忆,抗日战争对中山路的兴衰也有很大影响,期间中山路整条街完好的建筑不足5间。
少数保存较完好的建筑
佛山老街:时代兴衰见证者
如今,中山路已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老街道。少部分居民的生活气息证明其仍然存在,而它曾经的辉煌留存在了老一辈三水人的记忆中。
沧海桑田,由中山路到如今文峰路,再到三水广场,社会的发展变化无法阻挡。繁华不再的中山路,如今已成为三水兴衰变化的见证者,在北江边记载三水历史无声的变迁。
重走佛山老街
地址: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山路
交通:乘坐601、611、659 在武庙口公交站落站,往西南酒店方向走50米的转角位便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