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这本书记录着三水昔日的繁华景象
详细内容

这本书记录着三水昔日的繁华景象

时间:2019-12-18     人气:3338     来源:三水旅游     作者:admin
概述:在陆路交通和航空都不发达的年代,先民们循着海洋河流与外界实现了商品交换和文明碰撞。中国的开放也首先从东南沿海地区拉开序幕。地处珠江三角洲之源的三水,便是其中的弄潮儿。......

河口被称为“小广州”几百年前,荷兰使团到此记录见闻并出版成书三水首次登上了世界舞台。


 在陆路交通和航空都不发达的年代,先民们循着海洋河流与外界实现了商品交换和文明碰撞。中国的开放也首先从东南沿海地区拉开序幕。地处珠江三角洲之源的三水,便是其中的弄潮儿。几百年前或许更早以前,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便开始穿过汪洋大海,沿着珠江进入中国。这些往来穿梭的船队中,便有当时的海上霸主——“海上马车夫”荷兰。


三江汇流通天下的三水。


  350年前,一队荷兰使团从珠江逆流而上,经过三水时,在河口登岸并画下了目前发现的三水在世界舞台上的最早影像。今天,淼城君便给大家讲讲荷兰人与百年河口的渊源。


  远道而来的荷兰人


  1656年,一队荷兰使团从广州经水路前往北京觐见清朝皇帝,他们此行目的是想叩开大清朝的贸易大门。这个使团中有个书记官叫约翰·尼霍夫,他的主要职责是详实记录使团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正是这个人,在三水对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约翰·尼霍夫画的350年前三水河口古城影像。


  使团离开广州后,从珠江流域进入北江。有一天,约翰·尼霍夫站在甲板上极目远眺欣赏沿岸风光,远远地,几座高耸的门楼映入眼帘,十分宏伟气派,由远而近,只见一座小城被整齐的城墙环绕着,城外的小径上人来人往,江中鸭子游弋,疍民们撑着小船在捕鱼,一派欣欣向荣。约翰·尼霍夫连忙叫来其他人一同看这新奇的中国小城一景,被繁荣城镇景象吸引的荷兰使团当即决定靠岸。


1910年代河口城池。


  这座把荷兰使团留住的滨江小城,正是当年有“小广州”之称的河口。500年前,三水把县城设在了河口,并在这里修城墙建学宫,这里一跃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那以后的几百年里,河口成为了珠三角的商贸集散地,内地的物资从这里远销海外,世界各国的商贾政客也沿着珠江逆流而上在这里靠岸,“小广州”名不虚传。


百年邮局。


  在还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如果没有约翰·尼霍夫,后人也许只能靠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去遥想当年的繁华河口了。


  幸好,约翰·尼霍夫漂洋过海来到了这里,并发挥了作为一个书记官的重要作用。他尽职尽责地绘下了三水古城版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真实性和可信度都极高的珍贵影像资料,更把河口带到了世界舞台上。


  百年河口登上世界舞台


  中国之行结束后,约翰·尼霍夫回到荷兰,把三水河口古城版画连同使团的访华见闻整理出版成了《荷使初访中国记》(中文简译本)一书。


  这本写实绘本巨著一经出版,轰动欧洲,对神秘东方国度好奇已久的西方人终于从书中直观地看到了中国,而书中他所手绘的三水古版画也成为了目前发现的三水在世界舞台上的最早影像。


  后来,这本书跟随“海上马车夫”的征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上风靡了两百余年,为日后三水开埠埋下了伏笔。


百年海关。


  作为繁荣数百年的商贸集散地,往来河口的各地商旅并不止约翰·尼霍夫。19世纪末英国人在河口设立了领事馆,清政府的海关、邮局、水文站也随之设置。


  到了20世纪,广三铁路也开进河口,掀起了粤西人乘船到河口再换乘火车去广州的潮流。那时候的河口,江面上百舸争流,车站里人来人往,繁荣景象如滔滔江水般一路高歌。


  河口古镇焕新光


  后来,河口接连经历水患和战争的洗礼,昔日繁华逐渐消失在风雨中,但是岁月留痕,河口的历史荣光刻进了百年古建筑中。


百年火车站。


  今年年初,西南街道提出“三江汇流·一山一岛一古镇”生态示范片区规划,当中的“一古镇”便是河口古镇。根据规划,河口古镇将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利用“四个百年”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以百年火车站改造项目为突破口,建设河鲜美食街,打造文旅产业。


  

半江桥。


  随着“三江汇流·一山一岛一古镇”生态示范片区规划的落实推进,河口不会只有“走出去”的历史,定会成为三水闯天下新征程的跳板。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