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发展状况
在街道辖区,活跃着众多知名企业,工业经济得到稳步增长,如海天食品调味、佛塑、照明、化工、印刷、机械制造等支柱行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年工业总产值达290多亿元。祖庙街道还拥有升平商圈、祖庙商圈和季华路商圈等,国际与国内零售业巨头活尔玛、苏宁、国美竞相进驻,消费市场活跃,有利促进了辖区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城北片区还有较为成熟的汽配、液压器件、水果、建材、扶北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首期投入使用180多亩、可停放400多辆大型货车、铺位200多间的“易运物流市场”甫一开业,马上就有全国各地的120多家物流企业进驻。仅仅半年时间,就开设了直通遍及全国各省市及东南亚地区的专线。据数据显示,2007年祖庙街道实现GDP240多亿元(按在地统计)。
此外,街道还加快推进“优二进三”战略,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营商环境上下大力。配合季华中心商务区建设,积极与市区联系,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选资,为未来形成高端的文化创意、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添砖加瓦,切实打牢建设经济强街的坚实基础。
商住之街
街道根据季华路商业业态发展现状,顺势而为,于去年初大胆提出了建设季华中心商务区、打造“佛山第一街”的构想,并请专家论证和策划,其成果已列入《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还于去年8月8日,启动了季华中心商务区以及与其相配套的首批16项重点项目。金地、万科、沿海集团等10多家国内外房地产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表示了合作意向,银行授信100多亿元。还于同年11月23日举行了九鼎国际城奠基典礼,该项目占地100多亩,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融创意产业、企业管理总部、金融中介、文化娱乐、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商务中心及高尚小区。晟景尚筑用地面积48,31亩,也于近期开工建设。另一项重点工程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工程也已启动。
链接:季华 佛山在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前为季华乡。中心商务区取名“季华”谓历史渊源之故。
街道位于禅城区东北部,东至桂澜路、南沿季华路,西以佛山大道为界,北抵汾江北岸。辖区面积20.88平方公里,占禅城区总面积的20.4%,人口416800人(2010年)。街道下辖64个居(村)委会,其中社区居委会55个、村民委员会9个。
佛山初地:东晋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僧人达毗耶舍渡海来到此地搭寮讲经,并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现址在街道辖区内的福宁路塔坡街)。他回国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铜佛,遂认此地为佛家之山,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并记此地为“佛山初地”。
禅城区祖庙街道位于佛山市的中心城区,是广佛都市圈副城市中心的中心城区,道路四通八达,辖区内季华路东西出口分别与佛山一环连接,并形成一个巨大的“日”字;区内的佛山大道、同济路、汾江路等交通繁华道路均实现了立体交通,且与佛山市其他四区均处于半小时交通圈范围内。街道地处珠三角腹地,广湛铁路、广佛-佛开调整公路贯穿全境,距广州25公里,距白云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距香港、澳门均为200公里左右,公路、铁路、水上交通都十分便利。于2007年6月28日开工建设的国内首条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路——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将于2012年全线贯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广佛地铁)则于2010年建成运行,仅在祖庙街道辖区就分别设置了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普君北路站、朝安站等五个地铁站点,届时交通将更加方便快捷,广佛两地将如同城生活。
近年来,街道积极推动文化建设,精心组织举办的“人文祖庙 古镇新晖”文化艺术之旅,狮王争霸赛、申报龙狮运动之乡,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等等,都在业界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建设文化大街上不断取得进步。与此同时,街道积极配合区政府做好称之为禅城区“世纪工程”的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工作,未来几年,将再现彰现岭南建筑风格、传统与现代神韵相融、商贸繁荣的新景观。
今年,祖庙街道将以成立祖庙艺术团为主要抓手,整合活动在辖区内近80多支各类艺术团队,充分发挥文体社团群众性、广泛性作用,活跃与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前言
一千年前,这里诞生了岭南文明的先辈;
一百年前,这里绽放了中国近代文明的蓓蕾;
一年多前,这里展开了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画卷。
这里,就是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一个承继着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敢为人先的地方;一个继往开来、日新月异、生机勃发的地方;一个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民风纯朴的地方。
2006年6月,狮舞、粤剧、龙舟说唱、木版年画、剪纸、石湾公仔等6项佛山“非遗”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佛山狮头、佛山木雕、佛山彩灯、佛山秋色、祖庙北帝诞、行通济等多项民间手工艺和民俗入选第一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值得欣喜和鼓舞的是,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可以在昔日佛山古镇——祖庙街道找到其起源及发展踪迹,它们是佛山文化的名片也是神韵所在,让源远流长的文化祭奠得到传承和繁衍。时至今日,这一颗颗瑰宝在历尽千年风雨的洗礼之后,依然光彩不减,灿烂隽永。
本展览旨在展现起始发源于我街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佛山初地,人文祖庙的深厚内涵,为市民了解地方文化提供一个鲜活的基地,给文化大街的建设添上精彩的一笔!
佛山初地
祖庙溯源——塔坡庙
塔坡庙在市区京果街1号。该处为东晋蹋宾国僧人达毗耶舍“结茆讲经”的塔坡岗“经堂"旧址,相传此山岗因唐贞观二年(628)曾出土经堂的铜佛三尊,遂得名“佛山”,故此地与佛山得名有关。唐以后建有经堂寺,至明初洪武间大毁寺观时被拆,明天启七年(1627)拟重建时,塔坡岗已开辟为普君墟,不宜建寺,遂迁址万寿坊重建“塔坡禅寺”(经堂古寺)。而该旧址则建为东岳庙,又称塔坡庙,于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规模极小,通面宽仅4.58米,建筑面积不足42平方米,竟分为头门和正殿两进,马鞍式风火山墙,梁架为硬山搁檩。庙前原有一口水井,相传是唐代始建时所凿,井泉清冽,永不枯竭,至今附近居民仍在使用。在井台旁的屋墙上,原镶嵌有唐贞观二年的“佛山”石榜及“佛山初地”、“牧唱遗风”石匾等遗物。古镇佛山曾以庙宇众多驰名于世,弹丸之地竞有大小神庙148座之多,由于工商业城镇寸金尺土之故,比该庙还小的庙所在多有,塔坡庙虽小,却是佛山得名的重要物证,民间向来就有“未有佛山,先有塔坡,不去塔坡,未到佛山”具一定的历史价值。
粤剧文化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广府大戏,属于皮黄系统,受昆、戈、汉、徽、秦、湘等剧种的滋润和影响,借取其唱腔之所长又吸收地方音乐和民谣并以粤语方言演唱,既与传统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又别具典型的地方特色。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清雍正五年间,北京名伶张五,寄居于佛山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祖庙街道承袭了粤剧文化的优秀传统,粤剧团、曲艺团队众多。区域里除了有一支闻名中外的专业剧团——佛山青年粤剧团外,还有30多支长期活跃在祖庙辖区的民间曲艺社团,包括佛山市粤乐研究社、佳韵曲艺剧团、祖庙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曲艺社、普君粤剧社以及没有团队名称的“私伙局”等。在这里,粤剧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粤剧,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传统民间艺术,将会在祖庙街道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