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农村宜居宜游,幸福指数节节升
近两三个月,三水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各镇街重点开展河涌及村前塘整治工作,主要摸排农村污水排放和垃圾漂浮等情况。今年以来,三水持续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宜居宜游指数不断上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走在三水乡村,“洁净”已成为一个日常观感。今年,三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严要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截止目前,三水已获得2021年第一、二季度佛山市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检查排名第二,3个村获300万市级奖补资金。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同步提高,多项工作及指标居全市前列。
以自然村为创建单元全域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已清理垃圾、淤泥、杂草等15万余处、10万吨,拆除乱搭乱建4478间、9万平方米,整治“三线”6万余米,基本改变了农村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全区自然村总体上达到干净整洁标准,超额完成省、市创建目标要求;完成881个农村公厕1193个垃圾收集点改造提升,完成量居全市之首;完成313座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基本覆盖农村人口主要集聚区域。
除了做好基础性工作外,三水还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整治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依托乡村振兴三大示范片区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按照美丽宜居或以上开展更高标准的人居环境整治,深度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和生态资源,白坭沙围村、西南江根村、乐平大旗头村、芦苞长岐村、大塘梅花村、南山幸福村等成为“网红村”和“打卡地”,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三水已有13个村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在全市排名靠前。
10月11日,三水新一轮美丽宜居村验收工作在大塘镇打响头炮,接下来将陆续对遍布全区七个镇街的202个村进行验收。预计到今年年底,三水共将有接近70%的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河涌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挺拔,斑驳树影下的村道干净整洁,草坪上的凉亭内围坐着下棋的老人。当日上午,三水区乡村振兴办聘请的第三方机构到大塘镇开展美丽宜居村验收工作,吹响了三水新一轮美丽宜居村验收的号角。
此次大塘镇共有29个村申报美丽宜居村。按照《佛山市三水区美丽宜居村考核验收办法》,验收人员详细检查了各村的河涌池塘有无漂浮物、空闲地是否实现绿化美化、公厕是否保洁到位、篮球场等休闲设施配备是否齐全等考核内容。
三水区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刘绍扬表示,很多村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原本的危旧房都已拆除,村道内没有垃圾堆积,农村公厕也卫生干净。在验收现场,对于一些仍需完善的村,验收人员也会给予了提升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验收除了设有农村整体风貌、基础设施及村庄环境绿化美化等指标,也将考核村庄整治提升规划、发展机制、乡风文明、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
本轮验收工作从大塘镇开始,接下来将陆续到其他六个镇街开展验收,全区此次共计有202个村将接受考核验收,结果预计在两周后统一发布。
按照市级要求,至明年年底,三水80%的行政村需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目前,全区已建成超过60%的美丽宜居村。本轮验收后,区乡村振兴办计划在12月再开展一轮验收,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区美丽宜居村比例将接近70%。
美丽宜居村建设需久久为功。据悉,三水除了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各镇街的美丽宜居村按季度进行考核外,还在全省率先开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信息平台,逐步构建起“全域覆盖、全程可视、全民参与”的智慧管理模式,促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部门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农村“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成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推进速度前所未有。顺德积极对标对表,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动审批改革,并充分利用智慧化手段实现审批便利化,推出多项特色政务服务改革,不断刷新行政审批速度,释放利企便民的改革活力。
掌上办事零跑腿
实现自助办理,秒批秒办
早在2003年,顺德就已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市民和企业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一扇门”,就可实现绝大部分行政审批与服务事项的办理。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入推进,顺德积极推动由“一站式”向“一窗式”升级,市民只需要来到行政服务中心内的“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大部分政务服务事项。近年来,“一窗通办”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原先多部门分设的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各部门的审批系统和数据逐步打通以及相关审批流程也实现了标准化。
线下,随着“一窗通办”快速推进,2019年,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整合与规划,在线上重磅推出全维度城市级掌上平台“i顺德”APP。
经过进一步运营与优化,“i顺德”APP已融合了顺德区700多项政务服务功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免跑腿,推动线上办理各项高频政务事项变得更加便捷迅速。市民可随时随地在“指尖”端提交办事申请,并在平台实现快速审批。
企业开办更便利
设立登记不断刷新“顺德速度”
今年2月26日,阜和建设(广东)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来到顺德区行政服务中心东座的企业综合服务窗口办理新办企业注册登记手续,提交资料后还不到2个小时,他就拿到了所有证照,并完成了新办企业注册登记手续。顺德实现企业在设立登记、刻制公章、发票申领0.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改革基础上,审批速度又一次“飞跃”。这个“办证速度”得益于顺德区不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近年来,顺德聚焦企业开办便利度改革,积极对标全国最优最好最先进,以实干促发展,在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上实现继续领跑。2019年,顺德出台《顺德区深化企业便利度改革实施方案》。顺德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市监局、区公安局、税务局及银行等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在企业开办全流程5个工作日办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推行“1+3”改革(执照、公章、发票1天内办结、银行开户3天内办结)。打造企业开办全流程4环节4天内办结、营业执照自助办理5分钟完成的“顺德速度”。
去年年底,顺德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在行政审批上进一步自我“革命”,提高审批效率,出台《企业开办便利化“1210”改革方案》,推出12条企业开办便利化措施,助推企业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快速进入市场,实现“一次办好,零元成本”。同时,企业在办理完开办流程后,还可以获得具有顺德特色的“创业大礼包”,礼包内为企业准备了“24小时企业服务平台”的账号,企业只需登录,便能获得涉及诉求响应、行政审批、政策申领等全方位的企业服务。
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不但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的创业氛围及活跃度。
办事离家更近
攻克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4月中旬,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创新地联合区内的顺德农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分行深度合作推出“门口办”政务服务模式,勇向服务市民办事的最末端进行改革。“门口办”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在各银行服务网点设立“代收件”窗口、铺设“市民之窗”政务服务终端,让市民走进银行网点即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同时还对银行的前端服务人员进行政务服务业务培训,不仅能指导市民办理金融业务,还能指导市民办理政务服务。记者了解,截至目前,顺德“门口办”改革已从最初上线的21个网点增加至226个,并有超过1000项涵盖税务、社保、工商、司法、民政领域的政务事项可在网点办理,改革释放出“乘数效应”。
随着“门口办”改革的推进,顺德的政务服务从“政府端菜”式被动服务逐渐转变为“群众点菜”式主动服务。今年,“门口办”改革继续深入推进,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借助顺德农商银行的办事终端扩宽多元化政务服务自助办理渠道,把政务服务功能分批接入银行的自助设备,让市民办理政务事项就像到银行转账取钱一样便利。目前,已有超过500台可支持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超级柜员机”在全区铺设,覆盖全区十镇街及各村居、社区,并有50多项政务事项可在终端办理,市民办事实现就近办、一次办。
深入企业帮办
助力各类社会投资工程项目高效落地建设
2019年9月,顺德区专门成立了区工程建设项目代办中心,面向全区范围内的企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审批全流程咨询辅导、协调跟进、审批代办等免费服务。通过工程审批代办服务,把“一门式”窗口前移至项目现场。
工程审批代办服务主要由政府充当“服务员”的角色,为企业免费提供上门辅导、上门收件、上门核验原件等靠前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建设单位小心翼翼带一摞原件外出的办事模式,彻底变“建设单位跑腿”为“政府跑腿”,让项目原件不出门、轻松在家办审批。目前,区工程建设项目代办中心服务范围涵盖从立项用地规划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全过程所涉及的审批事项,可代办事项达133个。政府“管家式”的代办服务解决了企业不熟悉报建流程、项目资料整理时间长,申报办事需要多次跑腿、网上申报系统操作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效提升企业材料准备效率和审批一次通过率,缩短项目报审时间。
数据统计,2021年1月-9月,区工程建设项目代办中心共提供电话辅导服务4439宗,共服务项目单位1819个,深入对接工程项目245个,共办理审批文书588份,提供上门服务516人次,涉及投资总额2069亿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