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鸡仔饼——古法还原童年回忆
说起广府点心,没有人不知道鸡仔饼,相信很多老广的童年都会弥漫过它独特的“饼香’。鸡仔饼作为一种标注有特定时代符号的美食样本,被留在许多人的温馨记忆里。现在市场上虽有各式包装的鸡仔饼,但标准化的机械生产线里却很难再制作出旧时的味道,然而,仍有一些食肆坚持手工古法制作,还原传统鸡仔饼的真滋味。
张槎十大名点之一——传统鸡仔饼有着它独特的制法,当新鲜出炉的鸡仔饼被烤得金黄,刚端上桌时,食客们就被它阵阵浓郁的饼香惹得食指大动。经古法制作的鸡仔饼外脆内软,入口酥化并丝毫不觉油腻,味道咸甜并举,互为结合渗透,并且蒜香、南乳香十足,吃下一口便已齿颊留香。
据介绍,鸡仔饼的传统配方离不开面粉、冰肉、白芝麻、瓜子仁、蒜蓉、南乳、白糖等。想要好吃,就一定得有冰肉,这是鸡仔饼的美味灵魂所在。冰肉是将肥肉用大量的白糖与适量的烧酒拌匀,腌数天制成,因肥肉熟后呈半透明状而得名。现今有些商家打着少油健康的名目将鸡仔饼的肥肉减得不可再少,其实已经完全失去鸡仔饼本意,鸡仔饼的灵魂便是作为馅料的冰肉,只要制作水平够高,冰肉馅料的鸡仔饼不仅不会油腻,更是甘香美味,而且肥肉本身亦有美容等功效。
而鸡仔饼要想香,南乳、蒜蓉亦是重要的配角,有了它们才能吊出那惹人生津的独特饼香来。一般人很难想象,南乳、蒜蓉、香料这些食材也能用来制作甜点心。实际上,这些都是构成鸡仔饼独特风情的魅力元素。南乳色红而味浓,陈香馥郁,添到面粉里,就构成一种让人过齿不忘的特殊味道。
说起鸡仔饼,它的诞生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鸡仔饼的发源地为广州成珠楼。成珠楼由当时广州四大家族之一的伍紫垣创办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伍家宴客酬宾的私园。伍家有个名叫小凤的婢女,来自饮食之乡顺德,巧于烹调。一天,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客人,这客人早就耳闻广州的饼食精美可口,要见识个大概。无奈碰巧伍家的点心师不在,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小凤却笑口盈盈地端上一小篮装有形如小鸡的金黄色饼食。客人一尝之下,甜咸适中,甘脆而余香满口,不由得啧啧称奇。送客后,伍老板自然要追问这饼食的来龙去脉。小凤如实相告:这不过是把宴客后的点心,再加上梅菜压成饼块烘干而成。伍老板大喜,命厨师如法炮制,取名为“小凤饼”。广府人喜欢把“鸡”叫作凤,而小凤饼的包装图标是一只小鸡,而且饼的形状有点像小鸡。所以人们亲切地叫这饼做“鸡仔饼”。(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张槎十大名菜之一——乡下菜干煲,取材于乡间,鸡、鹅、菜等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健康又美味。
说起菜干,广东人家里许多时候会用菜干煲汤或者熬粥,而张槎名菜的乡下菜干煲,里面的原材料则选用芥菜干,又叫作梅菜干,是芥菜晾干、堆黄,最后加盐腌制。口感鲜嫩,清香扑鼻,而且营养丰富,具有解暑热、洁脏腑、增食欲、消积食、防便秘等功效。经介绍,制作菜干煲前,先要将菜干浸泡10小时,使其干净、质地变软。制作菜干煲时特意搭配五花肉,因为菜干会吸油,肥肉里的油分会被菜干吸收,变得更香滑,而五花肉亦变得肥而不腻。这里的五花肉选用上等的土猪肉,先将肉片稍微油爆一下,让其变得金黄,再加入切好的菜干一同焖制,菜干吸收了猪油而更香滑,味道也香飘四溢,两者相辅相成,肉酥菜嫩,菜干滑润爽口。猪肉软烂醇香,极好下饭和下酒。(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佛山曾出过一代女名厨金姐,而其所创的金姐鱼环乃佛山饮食史上浓重的一抹笔。相传解放前佛山的饮食文化已独具特色,而且食肆林立,各标奇异,争相辉映。尤其以现中山桥、民政桥一带河流聚集的艇家(又称紫洞艇)烹饪的菜式别具特色。当时的金姐任紫洞艇主厨,她对鱼的烹制和研究极为特别。尤其在烹制方面一改以往传统的做法,充分利用鲮鱼肉质纤维多而幼嫩、鱼肉水分少而清鲜味美,适合制作鱼胶的特点,配以独特的蛋散造型,创制出色、香、味、形俱全的菜式,美名为炒鱼环,深受食客的喜爱。
张槎榄仁炒鱼环就是从有百年历史的金姐鱼环改良过来的。要烹饪炒鱼环这道百年传统菜式,很不简单。难度在于将要鲮鱼胶做成蛋散形。制作蛋散造形的鱼胶,要亲手制作才能保证其口感与鲜味,而鱼肉更要用竹筷子手工剔出来,刮鱼肉这道工序起码要20分钟。起完鱼肉后,便将盐巴、蛋清等与鱼肉碎拌匀,打成有韧性、有粘性的鱼胶要能粘在手上才算好,再通过菜来使鱼胶定型,最后便可造型蛋散形状。将炒好的鱼环搭配榄仁、胡萝卜、淮山等上盘,一道精致又美味的张槎榄仁炒鱼环便完成了。为了让菜式更有张槎特色,原本是选用沙口笋为配菜的,由于时令关系,没有沙口笋的时候便让淮山代替,一样健康美味。(转载:禅城区地情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