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苞镇:打造高质量拓展区,集聚新产业新动能
在佛北战新产业园西北部,一片平坦的土地绵延将近两万亩,承载着一座千年古镇经济腾飞的雄心与干劲。
历史底蕴深厚的三水区芦苞镇,正以这片土地为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芦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而其今年的重头戏,是以佛北战新产业园开园为契机,利用园区拥有成熟连片用地的优势,抢抓新机遇,引入大项目,率先打造出一片面积约7400亩的佛北战新产业园芦苞拓展区。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龙头项目,科学规划、完善配套、招大引强,为再造一个‘经济新芦苞’铸造强劲的产业引擎。”不久前,芦苞镇党委书记杨军表示。
发挥优势 造载体完善配套
充分发挥拥有成熟连片产业载体的优势,为全镇高质量发展铸造强有力的产业引擎,芦苞镇早有谋划。而佛北战新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更为芦苞新一轮大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吹响了奋斗号角。
“芦苞要把握全市大力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机遇,全力打造芦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支撑大产业、推动大发展。”芦苞镇镇长黎锦标表示。
据悉,2021年,芦苞镇累计投入5.7亿元,大力整合塘西线两旁万亩产业用地,完成了芦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首期3800亩征地以及超过500亩的土地平整工作。
接下来,芦苞镇将继续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积极探索市、区、镇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国资合作开发形式,引入社会资金,合作共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
“芦苞将继续投入7~10亿元,加快园区土地平整步伐,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下好先手棋,确保项目引进就能拿到用地指标,推动更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杨军表示。
优质产业载体离不开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芦苞镇在谋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之初,即做出相应部署,科学布局交通、地下管网、商业和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包括建设12条主次干道、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体、1所公办小学、1所公办初中等。
项目为王 优服务招大引强
“在产业定位方面,芦苞将重点引进高端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和新材料、电子电器等产业龙头项目。”杨军表示,芦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是芦苞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芦苞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产业载体,也是芦苞实现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平台,将为再造一个“经济新芦苞”提供有力支撑。
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的同时,芦苞镇的招商工作已在同步进行,目标是力争在未来五年引进超20亿元项目3个,引进超10亿元项目5个,招商引资合同投资不少于200亿元。
为变现发展潜力,实现招商目标,芦苞镇将切实落实招商“一把手”工程,优化招商队伍、丰富招商方式、完善配套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完成既定目标。
芦苞镇还将强化招商保障,做到高端制造项目100%确保供地、签约承诺事项100%跟踪落实、重大链主企业100%专班服务。同时,以突出重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原则,结合发展需求,横向对比先进地区的政策措施,坚持“一产业一政策”,从引投资、降成本、促转型等方向补齐政策短板。
“芦苞的招商干部根据产业规划,已开展精准招商工作,拜访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对接企业投资意向。”杨军表示,芦苞将全面融入“双区”发展大局,抢抓“区级强统筹,镇街优服务”的招商新机制,加快引入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产业,以及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全球知名的创新之都深圳,前海不是发展最成熟的科创高地,但却是极具想象空间的创新试验区。
前海带着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新使命,以接轨国际为核心的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正在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充满市场活力,创新因子有效集聚,迸发出辐射内地的创新火花。
面向全球的制造强市佛山,“创新”虽仍未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但一定是佛山再出发的最强新动能。
当下的佛山正朝着“务必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领头羊”奋进,释放创新主体活力、服务产业升级,依靠创新驱动开启内涵型增长模式,探索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前海和佛山,这两个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功能错位、举足轻重的区域,都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激活更强创新动力、更大市场活力。两地能否找到协同创新的联结点,让佛山深度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国际创新资源?佛山又能否在前海改革开放中,找到科创发展新机遇?
1.接轨国际服务内地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鸟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一栋栋港风建筑构成了中国繁体字“夢”。这里载满了深港青年的创业梦,更承载着前海的创新梦。7年多时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84家,其中香港团队266家。
当下的前海,科创发展水平虽仍不能与深圳创新最强核南山区比肩,但随着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前海正在成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新热土。
“全球创新人才、资源是否愿意来,关键看前海的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能否接轨国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相比国内多数区域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核心的创新,前海的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更高的开放水平”,致力成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创新策源地。
一直以金融产业发达著称的前海,科技产业仍在奋力赶超赛道上。为了跑出加速度,前海注重顶层引领,从探索建立接轨国际的制度软环境,到规划建设落地转化的创新硬平台,前海科创发展都具有国际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等相继落地,建成国际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形成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全链条生态。
“国际市场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说,前海以全国独一无二的力度来构建国际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抓住了接轨国际创新的命门。
由前海总体规划、国资引领建设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创业平台相继落地。这些平台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进香港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熟科创企业等,构建起“苗圃-孵化-加速-成熟”科创产业孵化链条。
“港澳台企业对制度环境尤其关注,他们都选择了前海。”绿展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青竹说。绿展孵化器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运营机构之一,2020年~2021年引进企业20多家,其中科技企业占70%,港澳台企业占87%。
与前海科技产业的奋力赶超相似,佛山作为面向世界的制造强市,也成为科创发展的后起之秀。2022年1月,佛山新增一张“国字号”名片——国家创新型城市。这座年轻的创新型城市,在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吹响了“务必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领头羊”的新号角。
郭万达认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多个方面,保护、激励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尤为重要。前海凭借制度改革创新优势,打通接轨国际创新资源的制度、政策壁垒,对内地承接港澳和国际创新资源都是重大利好。
佛山也在探索对接香港科创资源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先后引进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创平台,并引导孵化载体积极对接港澳创新资源。
佛山以平台为引领逐步打通对接香港的资源通道,但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无限的创新活力,佛港、佛深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有较大的畅想空间。
“佛山能否把握好前海制度外溢效应尤为重要。”郭万达说,一方面是制度经验外溢,佛山可借鉴前海乃至深圳的制度、司法创新经验,用好地方立法权推动科创发展。另一方面是制度创新带来的资源外溢,佛山要有能承接港澳、海外创新资源的优质平台和政策环境。
2.市场化资本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2021年9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发布《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粤港澳新型研发机构遴选和支持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遴选办法》),重金吸引港澳新型研发机构,项目事前资助资金最高达5000万元。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的神经中枢。大部分研发机构主要依靠大院大所科研实力和资源,但落地过程中难以突破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创新活力不足,甚至出现科技、产业“两张皮”现象。
如何进一步释放研发机构活力,增强机构自我造血功能,成为佛山以及许多城市的共性“烦恼”。
郭万达说,新型研发机构“四不像”,不像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但创新灵活、适应市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深圳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和案例。
站在深圳肩膀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前海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逐步集聚。
“财政资金对项目前期建设等给予很大支持,后续发展还得靠自身。”前海科创石墨烯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潘登说。前海科创石墨烯新技术研究院(简称“前海石墨烯研究院”)2018年落户前海,目前已实现独立融资、自我造血。
前海石墨烯研究院是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在全国唯一的研发分支机构,虽然背靠大院大所和央企,但运作中通过构建三级架构,解决了传统研究院的决策效率不高、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难等问题。
第一级是前海石墨烯研究院,为NGO组织,以支付专利费用模式与北京院合作,解决了股权分成问题;第二级是独立企业法人的孵化平台,负责研发配套、市场调研和开拓等业务;第三级是孵化平台向下持股的产业公司,由产业公司运作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项目。
作为金融创新的先行者,前海的新型研发机构,有着灵活的资本运作思维。此前一直深耕投融资行业的前海石墨烯研究院理事长张云宝加入后助力研究院构建起“研究院+基金+产业”模式。
张云宝说,充分运用创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解决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的资金问题。研究院下设产业公司2019年以2.5亿元估值获得1亿元战略投资;研究院三级项目深圳环能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成立,目前已获得两轮融资。
随着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更加多元化的模式创新经验将持续输出。《遴选办法》要求研发机构重点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港澳优势产业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方向。”佛山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在多处体现坚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佛山将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发展,构建多元化科研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的洪流中去。
郭万达认为,佛山要发挥政策、基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研发机构走市场化道路,激活其自身造血功能。除了借鉴深圳、前海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经验和运作模式,还要善于顺势借力,抓住深圳、前海新型研发机构开拓市场的需求,推动“佛山产业+前海研发”“前海机构、佛山分支”等联动模式,加快佛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3.资源要素高效聚合的科创生态圈
11年间,前海科技产业实现从“0”到“1”跨越,孵化器、加速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服务企业等核心环节集聚,创新链日益完善。
一个产业能快速壮大,必然有着良好的生态滋养。
截至2021年12月,前海共有省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各类创新平台27家,集聚HKX、斑马星球等一批国际化创业载体。包括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在内等创新创业平台,短短数年间快速发展,与前海正在构建的科创生态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前海牢牢抓住这个根本,营造有利于引进人才、激发创造性的软环境。从相继出台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到2022年1月启用前海国际人才港、深港国际法务区,从政策体系到服务平台,前海给予人才创业、工作、生活全方位支持。
“前海的政策非常有吸引力,人才、企业都愿意来。”王青竹说,这是梦工场以及内部孵化器项目招商能高效推进的重要原因。例如,符合条件的港人创业企业,办公场地第一年可以享受80%的租金补贴,税收税率接轨香港标准,减轻创业者经营负担。
四海英才云集,活力随之而来。不少佛山创新型企业一直视深圳为引才窗口,前海机遇让企业看到更多人才合作空间。“建议佛山探索在前海建设人才服务平台,作为佛山企业到前海招揽海内外创新人才的窗口。”位于佛山三水的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发说。
致力工业空压机和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葆德科技,在深圳设有科研机构攻坚核心技术,此举有了意外收获。“这两年陆续有18个员工申请从深圳公司调来佛山公司,在佛山安家了。”郭振发说,佛山有支持创新创业的产业根基,只是很多外地人才不了解。
一个健康的科创生态圈,除了人才、技术,还有产业、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只有创新因子有效汇聚,才能实现各个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前海基金小镇加速全球资本集聚,引进各类机构百余家,资产管理规模将过万亿元。此外,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等平台内,既有科技服务型企业,也有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企业,能满足新技术融资、产业化等多方面需求。
“由于孵化器平台空间有限,一些创业公司到了技术产业化、规模化阶段,就有外迁需求。”王青竹说,佛山的制造业底蕴深厚,是科技企业转化成果的好平台。王青竹所在的绿展控股,2021年在佛山成立广东绿展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一项基于精密印刷制造技术生产非硅高微米级集成电路的制造项目落地,促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
科创生态构建不是一蹴而就,佛山近年来集中发力,创新链条日趋完善。如今,1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6家众创空间完善了孵化育成体系,41家重大创新平台形成了开放共享的创新圈,7100家佛山高新技术企业迸发创新主体活力。
但不能忽视的是,人才、金融这两条“短腿”制约着佛山创新迈向更高水平,仍需补长。佛山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对“构建多元化科研投入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也有较多着墨。
拥有技术、人才、金融资源的前海石墨烯研究院表达了与佛山紧密对接的希望。张云宝建议,佛山可依托产业集聚区、研发基地、加速平台等,建立佛山园区、企业和前海研发机构的信息互动交流机制,为合作共享畅通渠道。
来自佛山、前海企业的建议都有一个共通点:希望打开创新资源跨区域输送共享通道。综合看来,前海的当下和未来,能为佛山所用的创新要素远不止人才。
调研手记
“前海+佛山”的科创畅想空间
在前海调研过程中,前海给记者最深的感受,是这片土地的创新创业活力。
这种活力,来源于一个个年轻的85后、90后创新创业团队;来源于研发带头人谈吐中,对自有核心技术的自信,对发展蓝图的畅想。当下的前海科技产业,也许暂时没有最顶尖的“巨无霸”研发平台,但一定是撒满创新种子的活力苗圃。
在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佛山制造业企业以自主核心技术开辟市场,走出了一个个领先全国的隐形冠军,创新主体活力绽放。三龙湾科技城、佛山国家高新区等平台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要科技平台落地有声。
立足发展新阶段,佛山更注重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谋求传统制造业的新突破。一批人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需要足够的科技创新资源承载。未来的佛山,需要激发更强的科创活力。
与前海以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等产业为重点不同,佛山科创发展依然以制造业为根、服务于制造业。佛山与前海的科创定位互为错位,有较大可探索的协同空间。
采访中,郭万达对“前海+佛山”CP表达了期待。在他看来,前海和佛山若能强强联合,就是具有安全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前海集聚了全国优秀的科技企业、研发机构、研究院等,科技需要应用场景、产业化土壤,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亟须用科技武装,两地可以实现强强联合。
再者,前海拥有国家战略支持,在链接海内外人才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加上自身金融业蓬勃发展,佛山能否进一步通过平台搭建、机制建设,打通两地科技人才、金融资源共享通道?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兴未艾。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革新性的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和全新理念从前海孵化,与国际科创资源的对接壁垒将不断打破。
佛山科创发展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具前瞻性的思维去布局和谋划,在前海改革创新中找寻到新机遇、新空间、新模式。对于受体制机制限制的科创瓶颈,期待佛山能站在前海的肩膀上,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新突破。
国家战略
加快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港澳优势领域,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科技合作管理体制,促进港澳和内地创新链对接联通,推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建设高端创新人才基地,联动周边区域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国际人才服务、创新基金、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链条配套支持措施,推动引领产业创新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创投机构、科技基金、研发机构。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生态系统,推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金融服务、海外风险防控等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
好消息!
南海体育中心已建成的部分场馆
包括游泳馆、体育场、室外场等
将于3月底陆续向市民开放
并设置免费或低收费时段
近日,南海体育中心传来好消息!目前,南海体育中心第二标段(体育馆)混凝土主体结构已完成70%左右,预计2022年底完成混凝土结构封顶。
据了解,体育馆包含1个可多功能转换的主赛场和1个附属训练馆(标准篮球场),拥有1万个座位,可承办国际级篮球赛事。
此外,南海体育中心已建成的部分场馆,包括游泳馆、体育场、室外场等,将于3月底陆续向市民开放,并设置免费或低收费时段,从而让体育更好地服务民生,推动全民健身再掀热潮。
工人已基本返岗
不惧湿冷施工忙
位于狮山镇博爱中路南侧的南海体育中心,从2019年开始建设,占地约6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4亿元。该中心以“腾龙跃海”为设计理念,内设2万座席的体育场、1万座席的体育馆,以及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南海业余体校及相关配套设施,将打造成为现代化休闲体育综合体、文体教育中心、青少年体育培训基地、全民健身中心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南海体育中心项目共分为两个标段施工,第一标段包括体育场、游泳馆、综合训练馆、南海业余体校及室外配套设施;第二标段是体育馆。去年11月,体育场和游泳馆已竣工验收,并于12月在体育场顺利举办佛山市第十届运动会总结大会。目前,综合训练馆、南海业余体校主体混凝土结构已完成施工,室内装修及机电安装处于收尾阶段。
现场可见,第二标段的体育馆正在加紧建设。“第二标段的建设大约需要160名工人,目前绝大部分工人已经返岗,他们主要来自湖南、四川、广东等地,这几天主要做混凝土的拆模工作,等拆模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砌体及内部管线作业了。”南海体育中心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廖言介绍,项目部自进场施工以来,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返岗返工及新进人员必须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准予进入工地,工地也实行封闭管理,以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有序。
按照计划,第一标段的剩余工程将于今年6月份完成联合验收,第二标段(体育馆)混凝土结构将于今年底完成封顶,预计2023年10月完成所有建设。“今年开春天气比较寒冷,对工期会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会加班加点保证工期如期完成。”廖言说。
部分场馆将陆续开放
设置免费或低收费时段
南海体育中心的建成,将极大地弥补了全市区级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的短板,为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并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作为项目运营方,佳兆业体育场馆管理(佛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建成的部分场馆将于3月底陆续向市民开放,第一期开放的场馆包括游泳馆、体育场、室外场,可满足市民对游泳、足球、篮球、跑步等运动的需求。同时,体育中心也会响应政府要求,部分健身项目将设置免费或低收费时段。
除全民健身外,体育中心还会逐步增设少儿体育培训服务,让大人小孩都可以感受运动的乐趣。目前,后续建设单位及运营团队正在积极全面排除安全隐患,办理相关证件,待达到对外开放条件后逐步对外试运营。
接下来,运营方将整合国内外大型活动的成熟经验,通过积极整合优质文体产业资源,让南海人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更多国家乃至国际级的赛演活动。
未来,南海体育中心还将引入各类餐饮、培训、商品零售、娱乐等商家,将体育中心打造成一个集体育竞技、群众健身、休闲娱乐、大型集会、文化交流、商业贸易于一体的多功能体育综合体。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