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倡导文明餐桌 实行分餐公筷公勺
门店消毒、员工测温、公筷公勺、分餐自取……连日来,自市文明办向全市餐饮企业和广大市民朋友发起“使用公筷公勺,建设文明餐桌”倡议以来,各区积极行动,餐饮企业广泛推广,分餐公筷等用餐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公筷公勺成就餐标配
“服务员,请问还有公筷吗?”5月4日晚上,记者刚走进岭南天地的“味稻一号”餐馆,便看到一餐桌围坐着几位顾客,其中一位顾客向服务员提出提供公筷的要求。
用餐完后,这位顾客还将剩菜打包。“一家人出来吃饭,吃不完浪费,打包回去热一热还能吃。”该顾客说,疫情期间,使用公筷公勺这种做法利人利己,“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引导让身边人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
“我市近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后,我们餐馆除了像以前一样在餐桌前配备两套餐具,还会在每道菜品旁边配备一双筷子和一把勺子,方便顾客使用。”餐馆经理钟女士说,“这次疫情也是一次改变生活习惯的契机。”
记者走访中看到,在市区大多餐厅、饭店里,公筷公勺已经成为餐桌的标配。使用公筷公勺这种健康文明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实行公筷公勺也是从疫情期间开始的。一家三口人吃饭,每位家庭成员都有固定的碗筷,喝汤时会每碗单独盛,而且就餐时摆放一双公筷和一把公勺。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餐桌上的一举一动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除了使用公筷公勺外,注重节约、禁烟等文明就餐的细节也不能忽视。
分餐制开启饮食新风尚
走访中记者发现,分餐制也越来越被餐馆、市民所接受。在记者走访的商家中,有6家表示会酌情提供分餐服务,有7家表示如果顾客有要求就会提供,更多的商家明确表示可以提供分餐制。
在禅城新DNA商场里的一家餐馆,自从恢复堂食后就一直推行分餐不分桌的就餐方式。“所谓的分餐不分桌,就是我们上菜时在征求顾客同意的情况下,主动把大份的菜品分装在一人份的小碟子里,然后拼装在大的餐盘里,上桌后每位顾客端一份就行。”餐馆负责人刘女士介绍,为避免部分顾客不习惯分餐,餐馆特意推出这种分餐不分桌的新形式。这样就餐让顾客在同一餐桌上享受团聚时光的同时,还能吃得更加放心健康。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有序进入景区。”“五一”假期,在禅城区祖庙、南海区西樵山、顺德区长鹿农庄、高明区盈香生态园、三水区南丹山等景区,民警顶着炎炎烈日巡逻、指挥游客有序进出、疏导周边交通……全力确保全市社会面平安稳定。假期期间,佛山110共接报刑事、治安警情1908起,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较大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
“五一”假期,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严格执行勤务措施,共投入执勤警力28634人次、备勤警力11208人次,确保各项安保措施落实到位。持续深入推进各类专项打击行动,保持严厉打击犯罪高压态势,每天安排警辅力量在重点场所联勤巡逻,特别是对车站、广场、学校、旅游景点等重点部位,开展巡查工作,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
节日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52宗,查处治安案件632宗。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全市公安交警部门以预防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为核心,共投入警力5434人次,查处和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9868起。其间,全市共发生一般交通事故20宗,同比下降63.64%。
此外,各级公安机关联合消防部门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对大型商场、城市综合体、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5月5日下午14时许,虎门大桥悬索桥桥面发生明显振动,桥面振幅过大影响行车舒适性和交通安全,大桥管理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联合交警部门及时采取了双向交通管制措施。据初步了解,桥梁主体结构未受损,原因是涡振造成的桥梁振动。
虎门大桥为何振动,12位专家连夜研判
虎门大桥悬索桥桥面发生明显振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连夜组织国内12位知名桥梁专家召开专题视频会议进行了研判。
专家组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由于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桥梁涡振现象。
大跨径悬索桥在较低风速下存在涡振现象,振动幅度较小不易察觉,仅在特殊条件下会产生较大振幅,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会影响行车体验感、舒适性,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
根据现有掌握的数据和观测到的现象分析,虎门大桥悬索桥结构安全可靠,此次振动也不会影响虎门大桥悬索桥后续使用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目前,虎门大桥桥面已基本恢复常态。为确保大桥交通安全万无一失,虎门大桥管养单位已紧急开始对大桥进行全面检查检测,同时交通运输部已组建专家工作组到现场指导,虎门大桥将继续封闭双向交通,有关单位正全力加快检测,以争取尽早开放交通。在此期间给广大司乘人员出行带来不便,请予以理解支持和配合,并注意提前选择合适的路线绕行。
什么叫涡振?虎门大桥大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应
记者航拍直击虎门大桥
5日19时20分许,记者在现场看到,虎门南面大道转入虎门大桥方向已经封闭,路面车辆正在有序疏导。
19时30分,记者来到虎门海战博物馆的海边,可以明显感觉海面的风速很大,波浪的声音此起彼伏。
海面没有看到船舶航行。据了解,为确保过往船舶航行安全,广东海事局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商定,已于5月5日18:15实行临时水上交通管制,从19时起,对虎门大桥附近通航水域实施封航。
19时50分左右,现场大桥桥面仍有抖动现象,监控视频可以清晰看到桥面起伏。20时10分左右抖动逐渐平缓停止。
虎门大桥桥梁专业人员介绍,桥梁遇到特殊风况晃动是正常的,一般遇到旋涡风桥面晃动比较大。
虎门大桥通车23年,常处于超负荷状态
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径888米,被誉为“中国第一跨”,桥梁结构与鹦鹉洲长江大桥相似。虎门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关键通道,通车23年来,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互联互通和经济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与此同时,车流量的持续增长也造成这条交通大动脉不堪重负。据了解,虎门大桥的车流量由1997年建成时的日均1.84万标准车次,到最高日均17万标准车次,远超日均8万车次的设计标准,饱和度达2.1。
去年8月,虎门大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由于虎门大桥段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营,导致虎门大桥悬索桥、辅航道桥东引桥、太平大桥、广济2号桥、大涌桥及深湾桥等6处桥梁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经相关交通检测机构综合检测与评估,虎门大桥宣布部分路段限制货车及40座以上客车通行,以确保桥梁的安全畅通和平稳运营,也为分步开展病害处置和维修养护提供条件。
据省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虎门大桥急需保养“减压”,而随着南沙大桥的通车,大湾区再通“大动脉”,着实有效缓解了虎门大桥的车流量,也为虎门大桥日后的临时交通管制、保养检修提供了条件。
今年“五一”假期首日,虎门大桥车流量约10.61万车次,南沙大桥车流量约20.58万车次,南沙大桥已取代虎门大桥成为主要过江通道。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