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百年武馆正史:《鸿胜馆史略》
《鸿胜馆史略》,邓光民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来源:邓光民)
佛山是南派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文化底蕴极为丰厚,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佛山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武林事迹,只能通过民间传说流传下来,极易失真、失传。本书作者经过近50年的调查、挖掘,搜集了大量的文物和史料,并先后主持了佛山黄飞鸿纪念馆、佛山鸿胜纪念馆等武术专题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对佛山武术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
清末民初鸿胜馆的手抄平拳拳谱。(来源:邓光民)
《鸿胜馆史略》是一部介绍佛山鸿胜馆的专著,全书20多万字。鸿胜馆由张炎创办于咸丰元年(1851),具有168年历史。在清代和民国年间一度被查封,于1951年闭馆,1998年3月恢复活动,是中国唯一活动上百年的武馆。鸿胜馆曾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馆,出现过张炎、陈盛、雷灿、李恩等著名武术家。一百多年来,鸿胜馆遵循“三不教”(官吏不教、土豪恶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馆规,摒弃封建时代武馆的旧习,面向劳苦大众传艺,在推广蔡李佛拳术的同时,培养了李苏、钱维方、梁桂华、吴勤、陈雄志等革命志士,他们先后投身辛亥革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在历次革命中作出过贡献。鸿胜馆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武术组织之一,早在清代已走出国门,至今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在国际武术界中有一定的影响。
《鸿胜馆史略》通过大量的史料,详细介绍佛山鸿胜馆的源流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及鸿胜馆的历史名人、历届组织机构、海內外传承情况,对拳械、狮艺、医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行了整理和介绍。参与本书编写和提供资料的人员,包括了佛山鸿胜馆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鸿胜馆传人,是一部凝聚众人智慧和心血的武林正史,有助于读者了解佛山武术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佛山祖庙即今天的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21号,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佛山祖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佛山祖庙,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
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为主。我馆基本陈列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每年举办春节祈福、"三月三"北帝诞、乡饮酒礼、春秋谕祭等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活动。馆内还长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并通过引进举办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展览,不断丰富陈列展览资源。学术研究方面,近几年来,我馆出版了《中枢与象征-佛山祖庙的历史、艺术与社会》、《佛山祖庙》、《古韵瓷风》和《祖庙传奇》等 。
佛山孔庙旧称尊孔会,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佛山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佛山孔庙和尊孔活动场所,原包括孔圣殿、会客厅、亭子和花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修复后的"孔圣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穿斗式结构,殿内置孔子石刻像,并于东西两壁增嵌《孔子庙堂碑》拓本刻石。
孔圣殿建筑面积近300 平方米。该殿室内神龛置有"孔子石刻像",是按山东曲埠孔庙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的;左右两壁之上,嵌有《孔子庙堂碑》石刻,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所书碑记拓本翻刻,上有翁方纲的考记题跋。原藏于李可琼"七十二窗楼",由其名人送出;殿内的明间还有大型雕花硬木隔扇屏风,该殿前檐明间檐柱花岗石柱础亦很有特色。
黄飞鸿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整个纪念馆为两层两进深三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内设陈列馆、影视厅、演武厅、演武天井等。陈列部除了介绍黄飞鸿的生平事迹,还全面展示了近70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各种文艺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贵文物。筹建黄飞鸿纪念馆期间,得到海内外有关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他们为纪念馆提供、捐赠了千余件有关黄飞鸿的历史图片和珍贵实物。
叶问堂,位于祖庙左侧。进了大门左边的第一座建筑就是叶问堂,咏春宗师叶问在祖庙中占据了最显要的位置。叶问堂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叶问的一生,还有陈设了许多叶问生前用过的东西。除了介绍叶问的生平外,还介绍了一种武术-咏春。
南海区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6月,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西樵山蟠龙洞内,是一座融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典雅的仿古建筑为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目前馆内基本陈列有:《馆藏陶瓷精品展览》、《西樵山出土石器标本展览》、《南海历史建筑展览》、《陈根竹刻艺术品第一陈列室》等。此外,馆内还经常举办配合时事教育的临时展览。现有馆藏文物共2100余件,其中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658件。
博物馆陈列的西樵山出土石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文明中外的西樵山概貌。展览从突出西樵山的自然历史及西樵山石器出发,选择了具有典型"西樵山文化"特征的细石器和双肩石器,以石器标本为主,展出加工石器用的工具如石钻、石锤、琢锤;石器生产工具用的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铲等。辅以图表、文字、系统地、科学地展示了西樵山石器的演化历史,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
粤剧行头广东粤剧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于2004年4月2日正式挂牌。全馆陈列分史、艺、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展出了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名伶书画以及粤剧电影等。
▲4月23日,佛山市实验学校已在校门口安装好电子测温仪。 /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今日,全市11.3万初三、高三学生终于结束了这个“超长假期”,沉寂多时的校园将再次热闹了起来。为安全平稳地迎接返校复学,昨日,佛山各高中、初中学校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准备,教师们也已铆足了劲为重启线下教学做足功夫。
学校准备教师提前返岗 谋划线下教学
根据市教育局公布的名单,全市五区第一批返校复学的203所学校均已通过返校条件核验。但在学生返校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各学校依然绷紧神经做最后一次复检,教师们也已提前返岗,为学生返校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趁着周末,我们对返校方案做最后一次演练。”佛山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陈敏仪介绍,演练过程十分顺利,没有出现任何聚集或拥堵现象。学生返校当天,初三年级11个班将实行错峰返校,每班间隔20分钟到校,平均每分钟只有两人到校,确保足够的间隔距离。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初三年级的老师,陈敏仪最近还忙着与科组研究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我们计划在学生返校后开展测试,再根据反映出的问题调整备考计划。”
石门实验学校初三物理科组长潘锦文昨日一早便带着行李来到学校宿舍,准备开启校园生活。此前,他参加了学校的疫情防控要点培训和模拟开学演练。最近几日,他一直忙着与同事们一起为正式复学做最后的准备。
“一方面是教学衔接的工作安排,4月28、29日就是大沥镇的统一模考,要提前做好分工,进一步制定教学方案; 另一方面是参与校园防疫工作。”潘锦文说,希望能尽快帮助学生找回学习节奏,积极备战中考。除了全面检测学生网课期间的学习进度,潘锦文还计划加强个性化辅导和心理压力疏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再逐步过渡到新一轮复习中。
云上班会清晰返校指引让家长安心
返校复课是一场需要各界合力的大考,家长、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十分重要。近日,佛山不少中小学举行“云班会”,为学生和家长做好返校复学准备提供指引。
4月24日晚,佛山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王东上线钉钉直播课堂,与全校初三学生、家长在“云端”相聚,对该校的防疫工作、错峰返校时间进行说明。“返校后第一课还安排了防疫指导课程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返校生活。”王东说。
石门中学近日发布了《致高三同学和家长的一封信》,详细说明了学校的返校方案,还将校园防疫转化为项目制学习,让同学们在熟悉学校的防疫工作与学生行为规范后,为学校制定一份“校园防疫方案”。优秀方案不仅会公开展示,还有机会被应用到校园防疫工作中,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指在情境中获得生长性经验再创造运用的过程。期待同学们在学习防疫知识时也体验到这一过程。”石门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吴迪说。
除了高三、初三年级,其他年级也已陆续举行“云班会”,指引家长和学生提前做准备。其中,佛山市城南小学于4月25日晚举办了面向全校的“线上家长学校”专题培训。“除了高中、初中学校,小学也开始为学生返校做细致的准备,这让我对孩子的返校安全很放心。”城南小学六年级家长李女士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