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翰林湖公园绿了,佛山南海“翰林父子”村旺了
详细内容

翰林湖公园绿了,佛山南海“翰林父子”村旺了

时间:2020-07-31     人气:2714     来源:南方新闻网     作者:admin
概述:傍晚,沙水村村民刘波华带着两个孩子推开家门,沿着村道往东步行50米,就来到翰林水道边上。一条拱形廊桥横跨水面,连接着沙水村和对岸的翰林湖农业公园。50米,正是这座古村落与农业公园的距离。......

      傍晚,沙水村村民刘波华带着两个孩子推开家门,沿着村道往东步行50米,就来到翰林水道边上。一条拱形廊桥横跨水面,连接着沙水村和对岸的翰林湖农业公园。50米,正是这座古村落与农业公园的距离。

      2014年,佛山南海区丹灶镇启动建设翰林湖农业公园,位于公园边上的劳边社区沙水村通过土地出租的方式积极参与公园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的翰林湖农业公园已成为南海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不仅带动了周边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还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村民就业和村集体收入的大幅提升。

      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沙水村徐徐展开。

      着力提升环境

      村里有了“后花园”

      从事金融行业的刘波华是土生土长的沙水村民,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刘波华也在城区买了房,但两年多前他决定搬回村里,村居环境的大幅提升是吸引他回流的主要原因。

      在沙水村,像刘波华这样回流的村民不在少数。劳边社区党委委员劳文广介绍,沙水村有户籍人口1100多人,其中有约1/5搬到外面居住,近几年回流的村民越来越多。

      翰林湖农业公园的建设,是沙水村人居环境变化的重要转折。2014年,丹灶镇启动建设翰林湖农业公园,以“耕读田园”为主题,通过租用周边几个村居的农用地,连片开发占地2000亩,集农业种养、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区。其中,位于公园西边的沙水村就占了900多亩。“这些土地原来都是连片的鱼塘,通过改造后变成了鸟语花香的公园。”劳文广说。

      经过几年建设,翰林湖农业公园成为了丹灶乃至南海的重要城市名片,在翰门迎客、五彩花田、翰湖碧波、桃李花溪、耕读长廊、亲子田园、休闲绿道、绿茵球场、生态农场等特色项目的规划、建设下,翰林湖农业公园保持原生态,融入农业种养、农业观光和农业科普等元素。

      2017年,翰林湖农业公园作为广东唯一的代表,获得了“亚洲都市景观奖”;2018年,入选全国10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之一。

      一河之隔的沙水村,享受到了环境提升带来的红利,翰林湖农业公园不仅成为了村民的“后花园”,还带动了村民和集体收入的提升。“改造前我们的鱼塘租金每亩1000多元,通过农业公园的建设提高到了3000多元,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了100多万元。”劳文广说,通过招聘村民从事绿化管养等工作,公园还带动了20多名村民就业。

      推进古村活化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位于丹灶镇中心位置的沙水村面积不大,却是丹灶著名的古村落,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共诞生了2名进士和11名举人,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翰林父子”刘廷镜和刘国珍的故乡,村内“石狮埠头”“大板桥头”“泰皆升平”“沙水埠头”等标志性历史建筑古貌保存完好。

      近年来,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沙水村紧抓古村落活化、美丽文化村居建设、翰林湖农业公园建设等机遇,大力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劳边社区党委书记刘湛洪介绍,沙水村结合自身地域特色,以“承礼有为 儒兴劳边”为主题,大力推进古村活化。通过建设承礼广场,以文化人,完成沙水古埠头、白银窦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维护工作;对村内的大宗祠、南乔公祠等传统建筑物,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复旧翻新,并原址重建了太史第门楼。如今的沙水村,历史建筑处处可见,鳞次栉比的古建筑上,镬耳屋青砖墙低诉着光阴的故事。

      与此同时,沙水村还通过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开展拦河花基和树池升级改造,三清三拆、水清岸绿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沙水村所在的劳边社区在佛山美村创建评分中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成为3个“满分村”之一。

      发展文旅经济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去年7月,南海获批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重点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十大示范片区。作为十大片区之一,丹灶镇正大力推进一岛两湖十里片区建设,通过对“有为水道”“翰林水道”两大水道展开规划设计,将城西片区建成“仙湖氢谷+有为水道”,大金片区建成“智能安全产业园+翰林水道”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促进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布局。

      沙水村正紧抓机遇,通过创建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精品特色村,获得2000万元的扶持。“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推进翰林水道二期工程,把周边几个村居串连起来,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刘湛洪说。

      随着翰林湖农业公园知名度不断提升,节假日前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需求。“我们正计划推动民宿产业发展,通过引导和鼓励村民改造民宿,留住过夜客。”刘湛洪说。此外,沙水村还通过出租原来的地堂闲置地,发展餐饮业,并在与翰林湖农业公园交界处设置集中摆卖摊位,为村民提供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增加集体收益。

      “我们将用两三年时间,建成广东省精品特色村。”刘湛洪描绘着心中的蓝图。

      记者观察

      项目创建与人居环境提升的良性循环

      走进沙水村,碧水环绕,中间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村中的古屋和修葺一新的小桥,古村落的自然风光让人应接不暇;村民三五知己围坐在翰林水道边上的树荫下,闲话家常,怡然自得;不远处的污水处理系统被茂密的水草围起来,经过自然净化后再排到翰林水道。

      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今的沙水村成为很多人心中理想家园的模板,这样的美丽画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沙水村通过多年的项目创建,一笔一画装扮起来。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业态的村居,沙水村经济实力在佛山并不突出,为了最大限度撬动各方资源,提升全村人居环境,沙水村抓住项目创建机遇,通过项目创建持续带动村居环境提升。

      通过古村活化升级,沙水村获得政府数百万元扶持,用于旧祠堂、旧建筑修缮等工作;通过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也获得了数百万元扶持,推动了多项美村计划的实施;如今,沙水村正通过创建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精品特色村,获得2000万元的扶持,用于厕所革命、清淤护岸等工程建设。

      项目创建提升了人居环境,而人居环境的提升又反过来提高了村居项目创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沙水村成为了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的典范。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