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加快建设生态价值实现示范区,打造绿水青山秀美新样板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把花都生态价值实现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花都区资源本底和发展规划,重点打造花都区九龙湖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生态建设新格局。
规划引领,形成“一径六森林”总体格局。九龙湖示范点位于花都区花东镇,包含九龙湖、九湾潭林场、狮前村和七溪地4个片区,规划范围面积约38,250亩,包含国有林场9,990亩。其中,九龙湖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计划实施林分优化700亩、封山育林2500亩。以近自然混交林为目标,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恢复花都原生的多彩森林景观。目前,2023年示范片区已完成700亩森林质量提升、2500亩封山育林工作。
提升绿质,形成原生多样森林景观示范效应。针对总体林分结构层次单一,乔木密度不高、景观较差等现状,充分调研深挖花都原生优质树种,以近自然混交林为目标,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恢复花都春季以荷木、五列木、润楠属等彩叶及软荚红豆、千年桐等原生优质树种为主,夏季以林冠层浓绿为主,秋冬季以铁冬青、大头茶、落羽杉、枫香、乌桕等彩叶、彩果为主的原生多样森林景观。
以游带动,创新“五位一体”林下经济综合体示范效应。示范区内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游客众多,目前正开展以九龙潭森林公园为主线的“绿海花香、森林探奇”森林生态旅游线,适度开发悠闲、度假、娱乐项目,创新“五位一体”的林下经济综合体发展模式,以“游”带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自然学习、防火设施等产业综合开发,一举解决传统景区与森林割裂、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
强化联动,打造世界级森林生活目的地示范效应。示范区包括九龙湖、七溪地、梯面林场、王子山森林公园、芙蓉嶂、盘古王公园等10个生态旅游景点,花都区充分发挥成熟景点资源引领作用,联动提升九龙湖和阿那亚小镇、狮前村、七溪地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多方位拓展森林运动、森林营造、森林涵养、森林觅源、森林香村、森林康养、大径森林等功能,计划打造世界级森林生活目的地。
九龙湖生态价值实现示范区
九龙湖生态价值实现示范区
梯面五环步道
近日,广州实验室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成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物样品跨境快速检测中心——广州实验室检测评价中心河套分中心(以下简称“河套分中心”),目前已实现国内首批生物样本入境。
据介绍,广州实验室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在呼吸系统疾病和再生医学领域优势科研力量,推动科研合作高质量发展。
河套分中心的建成将主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大力推动跨境生物样品互通。广州实验室统筹河套分中心建设及运行,并向河套分中心输送专业管理团队及科研团队;香港提供血液样品。广深两地科技等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在多方合力下,通过采用“容缺性审批政策”等方式,河套分中心已经顺利实现国内首批生物样本入境。
其次,探索实现联合科研攻关。河套分中心作为广州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所在地,充分整合港澳科研力量,紧密围绕治疗药物、快速检测及公共支撑服务开展联合研究:成功联合中国药品食品检定研究院进行黏膜免疫sIgA抗体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充分利用香港地区国外疫苗和新冠感染样本,从宿主免疫角度解释了Delta被Omicron取代的原因等。
再次,不断加强人才联合培养。依托河套分中心,大湾区的科研院所可通过学生实习、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式协同育人,通过联合科研攻关、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互通,共同加强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学生联培协议,现有14名博士生;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6人,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科研津贴、住宿等全方位保障,助力学生安心学业、潜心科研。
此外,积极开展平台跨境服务。河套分中心积极完善设施及人才团队建设,为境内外生物制品、生物诊断、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的企业开放技术服务。通过疫苗评价基础研究设施以及配备专业团队,为相关企业提供疫苗免疫原性评价、评估疫苗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优化或研发新型疫苗、筛选新型佐剂等技术评价服务,并为制定生物制品的国内及国际标准提供基础实验环境。
为智能汽车擦亮“双眼”
机械手灵活翻转,装配、点胶、组装……智能生产线精密衔接着每道生产工序,一旁的工人负责上下料与监测,生产车间内几近无声,有序的人机协作画面呈现“智”造的蓬勃力量。全媒体记者日前探访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广州捷普电子,见证了一颗行业首款256线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AD2-s的诞生过程。这里有北醒与捷普电子联合打造、由北醒自主研发的全新自动化生产线。这条“小而精”的生产线,是广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科技创新资源,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的缩影。
一颗激光雷达,由数百颗元器件组成,集合了光机电系统的精巧智造,被誉为高阶自动驾驶的“敲门砖”。据了解,在此生产线上量产的AD2-s激光雷达,仅有一只成人手掌大小,由北醒自主研发,融合了数百个独家专利技术,将在2024年3月实现量产交付,目前已获国内多款智能汽车的定点,定点总数达20万台以上。根据目前智能汽车发展及客户情况预估,北醒预计,2024年激光雷达的产品规模化交付有望再上一层台阶。
“智”造速度
3分钟下线一台激光雷达,6个月建成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要进入位于捷普的北醒车规激光雷达生产车间,比一般整车或零部件生产车间更严格,需要“过三关”:除尘、防静电,还要穿上几乎覆盖全身的防护服、戴上手套脚套,脸也被要求只露出眼睛。“任何一个微小的尘粒,都会影响激光雷达的光学元件的探测精度和效果。”北醒的工艺工程师何工告诉记者,为了能实现厘米级精度,万级无尘车间是制造激光雷达的基本要求。
北醒激光雷达全自动化产线工作中
在位于二楼不到一千平方米的主要制造车间内,十多个两米高的白色箱体井然有序放置其中,箱体内是合计价值上千万元的制造激光雷达的高端精密自动化设备。根据车规激光雷达的上壳模组、下壳模组、收发模组,以及控制模块的构成结构,这些生产线设备被分成了四组。
自动化生产工序从一套核心光学收发模组开始,当核心器件准备就绪,产品进入最后整体组装阶段,每一滴胶水、每一颗螺丝都被自动化精确管控……“在这里,3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激光雷达。”何工表示,这一成绩不仅彰显北醒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成为整个行业的新标杆。“我们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采用模块化理念进行设计,结合采用成熟的量产工艺,不仅保证产品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组装复杂程度,减少组装工序,提升效率,也可以保障批量生产的稳定性、一致性及可靠性。”说话间,何工打开了其中一个设备箱体的封闭门,一个如人手臂大小、正轻巧翻转的机械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仅几秒,它就精准完成了装配锁付作业。
记者看见,在这个“小而精”的生产车间内,一切有序且安静,为数不多的工人大多数时间只需通过屏幕进行数据监控。“北醒在捷普投入的自主开发的工程设备,是全新的激光雷达专用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何工告诉记者,这条256线级别车规激光雷达产线是一条由数字化管控的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可实现最多100多道激光雷达核心环节工序的自动化生产,如实现自动AA耦合、自动点胶、自动装配锁付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等,而且产能可灵活扩充,满足多型号高精度激光雷达量产需求。他说,“我们仅用6个月就建成一条总年产能达到30万台的激光雷达自动生产线,这创下了业内纪录。”
创新不止
实现核心技术、供应链全部自主可控
记者在捷普现场看见,北醒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生产线的最新调试工作。“我们在去年12月已经完成了新设备调试,目前正根据最新的定点需求进行兼容生产调整。”何工透露,届时首批交付合作伙伴的256线车规激光雷达AD2-s将在此下线实现交付。“在全新自动化生产线助力下,下一代我们的激光雷达目标是做到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
激光雷达——AD2-s
有人将激光雷达形容为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眼睛”。“作为感知、预测、规控三大单元的第一个单元,激光雷达在感知环节可以让我们以小见大,看到许多东西。”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CEO李远告诉记者,随着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乘用车上的迅速普及,车规激光雷达正向着高性能、低成本、算法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北醒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方向与优势。他指出,国产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万元以内。
记者还留意到,当业内多数企业仍在“128线”徘徊不前时,北醒率先在2022年12月拿出了512线车规产品,并在去年4月份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平台。李远表示,北醒坚持打造具备国产化优势的激光雷达,未来还将继续在激光雷达国产化芯片上发力。据透露,北醒在捷普的所有制造设备全部专门自研定制,捷普方面提供大量支持并承担后续运营,产线一期投入已达到3000万元以上,预计未来总投资将过亿。
记者在黄埔的北醒生产车间还看见,其全新自动化生产线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在车间的一楼,设置了一处占地787平方米的整机标定/EOL测试线设备间,是AD2-s激光雷达完成交付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为北醒研发的高度集成、全自动的激光雷达智能测试线体,能大幅提高激光雷达产品测试的完备性和整体效率,这在业内又是独创。
信息链接
激光雷达,正迎来超千亿元的市场前景
传感器已经成为我国“强基工程”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随着智能驾驶的快速渗透,激光雷达成为车路协同中最重要的传感器。记者留意到,这条细分赛道已跑出如北醒等多个行业黑马,且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领跑。据incopat全球数据库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激光雷达相关专利申请中,近一半在中国。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生产线
当前激光雷达的装车渗透率已经从2023年前的不及1%到超过1%,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车价格也从30万元以上下探到20万元。李远指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通过高质量感知,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激光雷达正帮助智能车实现在安全、运力和效率的跃迁。”据机构预测,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2025年前将有望达到200万颗/年的规模。灼识咨询数据也显示,2022年至2030年,中国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以79.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这意味着,应用于传感硬件终端的激光雷达,正迎来超千亿元的市场前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