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顺德已有6个村在试点农村垃圾分类
详细内容

顺德已有6个村在试点农村垃圾分类

时间:2019-11-25     人气:2028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admin
概述:2008年,有一部电影上映,迅速火遍全球。这部电影就是《机器人总动员》:公元2805年,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却因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适于人类居住,地球人被迫乘坐飞船离开故乡,进行一次漫长无边的宇宙之旅,留下机器人WALL·E在地球上清理垃圾,执行这项似乎永无止境的重任。......

  2008年,有一部电影上映,迅速火遍全球。这部电影就是《机器人总动员》:公元2805年,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却因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适于人类居住,地球人被迫乘坐飞船离开故乡,进行一次漫长无边的宇宙之旅,留下机器人WALL·E在地球上清理垃圾,执行这项似乎永无止境的重任。


  艺术源于生活。“垃圾围城”是横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前的一道难题,垃圾分类是一条突破路径,然而任重道远。


  敢为人先的顺德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正在探路垃圾分类,以北滘镇黄龙村、陈村镇仙涌村、乐从镇路州村、龙江镇左滩村、杏坛镇马东村以及均安镇沙浦村这6个试点村居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垃圾分类的“马东模式”


  杏坛马东村是6个试点村中垃圾分类开展得最为红红火火的一个村,试点工作始于今年10月。


  马东村是一个位于杏坛镇中心南面的水乡村庄,有住户860多户,常住人口7874人,产业以农业为主。这意味着马东村的垃圾产生量较少、生活垃圾构成较为简单。同时马东村还是有名的永春之乡,党建氛围浓厚,村民人文素养较高。这意味着推广垃圾分类的群众基础较好。


  杏坛镇镇长谭灿荣介绍,党建引领是“马东模式”的核心。在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过程中,马东村党委就是“火车头”,后面跟着村“两委”、生产小组组长、党群先锋队、志愿者,他们成为马东村垃圾分类的“排头兵”“先行者”,挨家挨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手把手指导群众如何分类,带动群众跟着学、照着做。


  党建引领下,马东村垃圾分类的宣传铺天盖地:张贴宣传海报30余份,宣传标语60多处,大型宣传牌5套,派发宣传小册子1000份,举办宣讲活动10余次;“小手拉大手”,在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亲子活动;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动画片,打造永春拳“清师傅”形象大使,使得垃圾分类观念在马东村深入人心。


  广泛动员之下,马东村成功探索出一条“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的垃圾分类实施路径。


  前端分类,马东村对照省指标,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机易腐垃圾(主要为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种,分法简单明了,让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村里还给每家每户都免费派发了分类垃圾桶;在村里公共场所实施“撤桶并点”,设置了6个误时投放点;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制度和积分奖励机制,村民正确投放垃圾可获积分,积分可兑换日用品。


  中端收运,马东村采取收集员定时定点上门收运、督导员入户指导的模式,每天中午12点至1点半以及晚上7点到9点,收运车直接上门服务,方便群众丢垃圾。


  末端处理,马东村在村内就地建设了一个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站,日处理量1吨,实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这也是马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垃圾减量的主要原因。通过处理,75%的餐厨垃圾直接转化为无污染的水蒸气,剩余的25%转为富含磷、钾等元素的营养土,用于绿化种植。其余的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均按类别交运不同的资质单位处理。


  垃圾分类试点成效初显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马东村村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就已超过85%,投放准确率超过90%,垃圾每月产量从原来100吨减至85吨,运输车次降低13%,垃圾分类成效初显。


  垃圾分类更带来了村容村貌的明显改善——街巷干净整洁,即便是6个误时投放点周边也是干干净净,日产日清的处理机制让投放点和餐厨处理站周边亦无臭气;餐厨处理站的“产品”营养土让村里的绿化植物变得更加葱郁、繁茂。


  看得见的成效使得马东村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可度、参与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村民何银弟对垃圾分类大加赞赏:“垃圾分类当然好啦!实施垃圾分类以后,我们村干净很多了,垃圾桶都没有臭味的。”更多村民主动加入垃圾分类环保志愿者队伍。“我们都是自荐加入垃圾分类环保志愿者群的,这是做对自己家乡好的事情。”村民梁意群阿姨和一帮“老姐妹们”每天都在村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在马东村的广泛实施。


  马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收获了上级肯定。本月19日下午,全省示范县“清扫垃圾、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暨“清洁分类走乡村”技术服务启动活动在马东村举行。“农村垃圾如何处理、如何分类,今天在马东村找到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王瑜充分肯定了垃圾分类的“马东模式”。未来,马东村将全力推进垃圾分类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


  马东村是顺德垃圾分类6个试点村之一,其他试点村也各有特色,各有成效。


  如北滘镇黄龙村于今年6月启动试点工作,区镇两级投入120万元建成了黄龙村餐厨垃圾处理站及40多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宣传点,并升级改造了黄龙村生活垃圾中转站。黄龙村餐厨垃圾处理站的最大特色是“变废为宝”,让村民真切地看到垃圾分类的价值。


  黄龙村餐厨垃圾处理站采取“高利用预处理+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湿地净化中水回用系统”三合一的处理工艺,将每天的餐厨垃圾利用黑水虻转化成虫砂、虫干、活虫。这些产品可分别用于优质有机肥、宠物零食以及昆虫蛋白饲料和饲料营养添加剂。湿地净化中水回用系统把垃圾处理产生的污水净化处理后变成滴灌系统,灌溉垃圾站的绿化植物。


  垃圾分类明年试点扩面


  顺德垃圾分类的探索并不局限于6个试点。近年来,顺德按照“大分类+大分流”的建设原则,正在逐步构建五大分流减量的收运处理体系,包括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及其它生活垃圾。但由于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尚未推广推开、终端处理设施尚未配齐配足、收运体系尚未成型成熟,顺德的生活垃圾处理仍旧面临较大压力。


  806平方公里的顺德有约344.8万人口,日产垃圾量约4277.33吨,人均日垃圾量约1.24千克。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环卫绿化科科长雷文君介绍,顺德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有两条出路:一是运往区内的顺控环投热电项目进行焚烧处理,二是在市里的协调下外运至指定填埋场处理。“压力主要是由于顺控环投热电项目日处理规模为3000吨,现已达到饱和状态,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抛开人口增加带来的垃圾增量,再算一笔垃圾处理的经济账,顺德也是倍感压力。无论是焚烧处理还是外运填埋,顺德都要为每吨垃圾支付约460元的处理费用,财政每年要耗费数以亿计的资金为垃圾处理“买单”。


  垃圾减量迫在眉睫,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今年9月24日,市委书记鲁毅到顺德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并调研城市垃圾分类和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时强调,实行垃圾分类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生活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可以成为新的“城市矿产”“城市资源”,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让垃圾分类处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是顺德未来垃圾减量的巨大空间。顺德作为世界美食之都,餐饮行业发达,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餐厨垃圾。雷文君介绍,目前顺德正在增建一个日处理规模为3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有望12月底完成安装和调试,招投标实施运营,将优先满足学校、机关、医院、大型餐饮店的餐厨垃圾处理需求。


  明年将是顺德垃圾分类的突破之年——试点扩面。农村垃圾分类将从6个试点迈向“星火燎原”——按照顺德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试点先行,分阶段实施”的要求,未来农村垃圾分类将覆盖全区108个行政村,建设100个村级垃圾分类存放专区、240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亭。更为明确的是,明年顺德将在10个镇街扩大垃圾分类工作面,每个镇街选取一个住宅小区、一个综合开展前端垃圾分类试点,为垃圾分类全覆盖探索更合适的实施路径。


  专家意见


  “马东经验”适合自然村推广,城市可探索多元垃圾消纳途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王毅教授谈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大势所趋,但推进缓慢,覆盖面小。这不是顺德的独有难题,而是全国的共性难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扬州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毅就瓶颈突破、经验总结、具体举措等多方面为顺德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提出了意见建议。


  公众对垃圾分类思想认识不足、城市垃圾分类基础设施链条不完善是阻碍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两大难题。针对公众对垃圾分类主观认识不足,王毅指出,垃圾分类需要党政部门、宣传、文明办、城管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开展广泛宣传和动员,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并有效科普,让群众知晓如何分类。王毅更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一些鼓励措施,如聘请第三方上门入户收运,给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发红包、荣誉奖励等,鼓励全民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方面,王毅建议,政府首先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投入,如购置更多的垃圾运输车辆实现中端分类运输,配建垃圾处理厂,在同一个垃圾处理厂内设置不同的处理设备,实现末端分类处理。


  由于过去垃圾处理厂是按照城市户籍人口规划建设的,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加,导致原有的垃圾处理厂不能满足垃圾处理需求,更谈不上分类处理,但新建垃圾处理厂的选址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敏感话题。对此,王毅建议通过组织市民参观等多种方式,搭建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渠道,一方面消除公众对垃圾处理的固有成见,另一方面增进公众对先进垃圾处理技术的了解和信任。资金短缺也是部分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不足的原因。王毅建议可以采取BOT等建设的方式,把垃圾处理厂作为城市可经营项目推进,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对于顺德垃圾分类现阶段的试点成效,尤其是“马东模式”,王毅给予了充分肯定,“这种试点先行,分步推广的方式很符合顺德的一贯作风。先做标杆,再全区推广,这是推进垃圾分类的有效途径。”


  同时,王毅还指出了农村垃圾分类与城市垃圾分类的不同之处,城市垃圾的“成分”更为复杂,如装修垃圾、废旧家具等,“马东村的经验更适合在自然村去推广,要在城市里推广垃圾分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无论是农村垃圾分类还是城市垃圾分类,宣传发动都是第一步。王毅表示,随着城市扩张,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城市化”,从农民到市民,要培育他们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意识、共建家园的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还需一段漫长的过程。


  王毅更鼓励顺德勇于创新,探索多元的垃圾消纳途径,除了焚烧处理、填埋处理,还可以尝试其他的处理方式,如城市建筑垃圾经过堆放处理、绿化美化可以打造成市政公园等。


  他山之石


  垃圾分类的“南山模式”和“蛇口经验”


  距离顺德不到2小时车程的深圳,向来是顺德的学习标杆。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深圳的“南山模式”和“蛇口经验”同样值得顺德学习。


  南山区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就是“变废为宝”的生动写照。生态园位于塘朗山郊野公园西北侧,曾经是一片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脏乱差之地。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利用清理整治后的插花地创建了环境优美的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将废旧家具、年花年桔、玻金塑纸、有害垃圾、果蔬垃圾、厨余垃圾六大分类分流基地集成在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园区内,打造成垃圾分类“南山模式”中的亮点。


  蛇口街道垃圾分类示范(优秀)小区海韵嘉园的经验同样值得学习。海韵嘉园早在2013年5月就全面启动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创建工作,小区管理处党支部设立垃圾减量分类便民服务点,支部党员轮流义务值班免费派发宣传册,到小区帮助扔垃圾的小区居民检查垃圾分得是否正确,如有不正确会向他们指出并纠正。同时,物业公司将标有房号的标签免费派送给住户,如果住户按照要求投放,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包括塑料袋、洗衣粉、肥皂等日用品。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