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
6月29日,《佛山市南海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佛山市顺德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佛山市高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佛山市三水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四区规划)正式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至此,我市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获批,标志着我市至2035年国土空间发展的纲领性、法定性蓝图正式确立,为全市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省政府的批复明确了四个区的核心功能定位,着重强调要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批复要求保障重点产业平台、重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需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空间品质。批复强调要做好规划实施管理和组织保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四区规划为各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空间指引,为承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提供了精准的空间保障。下一步,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将指导各区迅速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解读活动,确保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准确理解规划核心要义和管控要求。同时,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将加强对四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和动态维护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在浙闽沿海二次登陆后或使出一招“回马枪”折回广东,佛山将迎来强降雨“解暑”。佛山市气象台预计,9日依然炎热高温+雷雨袭击,最高气温36℃;10日至12日将有一次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气温明显下降,此轮高温天气结束。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三批2926所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试点周期为两年。
佛山市7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一起来看名单!
开展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旨在推动校园内配备急救设施设备,加强教职工、学生急救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探索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急救教育经验做法,完善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
作为卫生类中职学校,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始终立足专业特色,构建“课程教学+技能培训+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急救教育体系,现有5名教师获佛山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认证,85.6%的教职工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并取得资质认证。学校组建师生红十字志愿队,年均培养掌握应急救护技能的学生300余名,系统推进急救技能“四进”工程(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年度服务覆盖超4000人次。值得关注的是,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岗前急救考核合格率保持100%,曾获世界技能大赛金奖。
顺德区杏坛伍蒋惠芳实验中学近年来不断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的合作,定期邀请急救专家进校园,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急救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帮助师生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技能。
在佛山市南山湖实验中学,学校和佛山市红十字会共同建设了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通过“场景式+情景式”的教育方式,带给学生最直观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应急救护技能和防灾避险知识。
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有哪些重点任务?
按照《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试点工作包括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建强师资队伍。各试点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参加专业化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试点学校的每位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班主任至少接受1次系统培训。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各试点学校按照《学校急救教育课程教学大纲(2024版)》,结合学段特点差异化设置课程内容,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急救教育课程方案。三是配备设施设备。各试点学校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求,配备必要的急救和急救教育设备,并确保设备完好可用。四是开展实践活动。各试点学校积极联合社区、医院开展急救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成立急救志愿服务社团,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各地组织开展师生急救知识和技能竞赛、展示等活动。五是建设培训基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遴选交通便利、培训设施设备完善、具有专业培训师资的学校或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培训基地,协助试点学校开展急救教育培训。六是发挥专家作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试点学校要积极与本地区急救教育专家联系,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