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超158万人次参加网上行通济!
“今年的网上行通济设计更具动感,太有吸引力!”连续两年都参加了网上行通济的冰妍说,元宵节一早打开朋友圈已有众多好友晒出自己的“温爱佛山·网上行通济”合影,活动人气一年更比一年火爆。
2月26日零时,由佛山市文明办、佛山市委网信办指导,佛山传媒集团主办,佛山日报社作为创作技术团队制作的“温爱佛山·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上线后,参与人数不断攀升,截至当天21时已有158万人次参加,成为疫情防控时期行通济的最佳打开方式。
新风尚成为传统民俗的有力补充
“我是第985807人参加网上行通济。”对行通济文化颇有研究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陈恩维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参加网上行通济的专属海报。陈恩维点赞2021年“温爱佛山·网上行通济”融创产品做得不错,“展示佛山重要景点的同时,还介绍了佛山老街,行通济充满仪式感,还融入爱心义卖、防疫宣教等内容,有力传播正能量。”
连续两年参与网上行通济的陈恩维说,在网络时代,网上行通济是一种发展趋势,即便以后没有了疫情的阻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到行通济现场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这不仅是一种应急行为,而是作为传统民俗的有力补充和发展。“过去行通济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大家都这样做,就形成了民俗;民俗需要被延伸发展,所以网上行通济一定要延续下去。”他说。
在佛山工作了近10年的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广东省劳动模范吴成平,由于工作原因,还从未行过通济。“网上行通济很有创意,它让我更好地了解佛山文化。”吴成平说,他在网上一路穿行在佛山老街巷、通济牌坊、通济桥、生菜池等标志性建筑物中,穿过公益集市、佛山非遗文创摊位等,仿佛亲临现场一样热闹。
“举办行通济活动,让人感觉佛山这座城市很暖,很有家的感觉,而网上行通济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吴成平说,他将活动链接推荐到了公司工会微信群和佛山市的劳模群,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能够通过这个文明新风尚了解佛山、融入佛山。
不聚集也能祈福,就是冇闭翳
作为医务工作者,佛山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栾晓军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工作,他在参加网上行通济后点赞:“活动有创意!市民不聚集也能祈福,真正做到了行通济的初衷——冇闭翳。”
已经和家人行通济十多年的佛山市荣宇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巧容说,佛山人通过行通济这个仪式,希望家人和朋友们得到幸福、得到安康,所以,去年她和家人尽管无法到通济桥实地行通济,同样通过网上行通济的形式,为亲朋好友祈福。“网上行通济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依然可以感受到买生菜、拿风车等仪式特色道具,满足了佛山人对一年一度行通济的内心需求。”
每年元宵节,组织学生参加行通济活动已成为同济小学的一堂传统文化教育课。今年,同济小学校长李就霞倡导学校老师组织学生一起网上行通济,让孩子们不聚集便能通过新颖的方式参与佛山民俗活动。
“组织行通济活动,一方面是祈求孩子们能够在新的一年平安、健康、顺畅,另一方面则鼓励同学们作为新一代中国人,心中要有大爱,懂得乐于助人、将爱传递。”李就霞表示,受疫情影响,学校这两年都暂停了组织学生行通济,不过网上行通济的及时推出,让学校可以用新颖的方式延续传统。李就霞大赞网上行通济是一个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融创产品,一路前行,画面立体、美观,真实还原了通济桥的场景,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铁粉争当网上行通济推广人
“我们美术部18名老师,看到我发到群里的‘我是第1015136名参加线上行通济的人’的彩色封面时,纷纷玩起了这个小游戏,原来大家都是行通济的粉丝。”2月26日放学后,佛山美术老师郑驰把“线上行通济”活动推到微信朋友圈以及佛山市岭南美术实验中学美术部微信群,没想到马上就吸引了18名美术老师集体网上行通济。
郑驰说,他就是因为喜欢佛山民俗文化,才留在佛山发展。疫情前,他每年都去行通济,现场人头涌涌的场景,让他非常难忘,今年看到网上行通济的消息,就像看到久违的朋友一样,倍感亲切。“动漫设计得很唯美,配乐很应景,我喜欢的祖庙文化也在里面有所体现。”郑驰说,看到网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自己也亲身体验到这场民俗盛宴,一路走下去很开心。
“网上行通济可快可慢,方便大家慢慢欣赏沿途的细节。”60后市民杨国强从小就跟着家人一起行通济,今年也是头一回体验网上行通济。他说,往年去到行通济活动现场,虽然热闹非凡,但是每次都被人潮推着前行,错过了不少细节之处,而网上行通济可以自由控制行进的速度,如果想再回看某处景色,还能往回走细品一番,“走上通济桥前,我中了一箱健力宝微泡水,手气不错!”
市民杨国强(左)与朋友一起拿起手机网上行通济。受访者供图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家住高明的杨国强并没有留意到行通济改为网上行的新方式。今年,杨国强一听说元宵节当天要上线网上行通济H5游戏,便把活动电子海报转发到各个亲友群,邀约大家一起网上行通济,传递美好的祝愿,用行动支持防疫工作。“进入活动页面后,一开始就看到皂幕山,亲戚朋友们都说格外亲切。”杨国强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行通济都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一进入网上行通济H5界面,首先出现的是皂幕山,让家住高明的杨国强感觉特别亲切。受访者供图
通济天下,身在何处祝福不变
元宵节当天,正在法国攻读本科的佛山人誉泽掏出手机,点进了家人分享的网上行通济活动链接,走了一遍又一遍。他说,网上行通济活动正好缓解了自己的思乡愁,家乡元宵节的热闹场景通过时尚的方式被还原,好不热闹。
“行通济+线上的方式,很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口味,创意实在是赞!原来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这样玩。”誉泽说,出国前,他每年都会和家人一起行通济,是元宵节当天最重要的家庭活动,如今,身在海外无法回家,网上行通济弥补了他心中的遗憾,更增添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法国留学的佛山人誉泽晒出自己的“温爱佛山·“网上行通济”合影。受访者供图
曾经在佛山习武六年的西班牙情侣何天成、何天萍也通过网上行通济的形式,重温佛山这座城市的热情、包容。何天萍说,从2013年起,她和男朋友每年都会去佛山“进修”,受疫情影响,不能与佛山的师父和同门见面,非常挂念,希望通过网上行通济祝福他们。
作为何天萍的同门师弟,坦桑尼亚籍留学生林凯文两年前刚来佛山留学时,就体验到数十万人参加行通济的盛况。“现场热闹、有趣,我也学着大家一样在生菜池前大喊‘行通济冇闭翳’!”林凯文说,今年从蔡李佛拳师傅那里听到,行通济活动换了新方式,他特别感兴趣。元宵节一早起床,他就拿起手机参加网上行通济。
身在西班牙的何天萍早上起床后,迫不及待体验网上行通济。受访者供图
林凯文说,虽然自己只参加过一次行通济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的震撼画面让他印象深刻。“在网上行通济,我似乎也穿越回两年前行通济的现场,感受大家对这项传统活动的热爱。”林凯文笑称,走在动画长卷里,自己只听懂一句“Amazing”,但是熟悉的场景,吸引了他走完了全程,还选择了一颗“快乐菜”,希望疫情尽快散去,大家开心快乐度过每一天。
就读于广东东软学院的坦桑尼亚籍留学生林凯文正在参与网上行通济。受访者供图
佛山新闻网讯 珠江时报记者/朱明菲 通讯员/郑少燕 江靖 摄影报道:正月十五闹元宵,花灯迷眼庆团圆。为弘扬和推广传统文化,丰富居民节日文化生活,2月25日下午,沙口社区幸福院举行元宵花灯“耆”乐会。当日,近30名社区长者前来幸福院一起亲手做花灯,迎接元宵佳节的到来。
活动开始前,大批长者早早就到达现场,有序地准备活动开始,志愿者指导参与长者佩戴口罩,并一一进行测温登记。
志愿者为长者们派发事前准备好的制作花灯的材料。
伴随着欢声笑语,手工花灯活动也热热闹闹地开始了。活动中,幸福院社工给长者们讲述了元宵佳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并准备了充满元宵节日元素的各种花样和各种字体样式、彩纸、颜料、剪刀等制作材料,现场指导长者制作花灯。长者们迫不及待地传阅样图、剪纸、贴画、写“福”字、即兴涂鸦,然后一步一步地组装花灯的骨架、糊灯笼纸、穿绳、贴纸花、安灯。不一会儿,一盏盏美轮美奂的花灯呈现在眼前。整个场面热闹、温馨、其乐融融。
长者们用心地制作花灯。
“现在大家可以对这些花灯进行投票,评出你心目中的‘元宵花灯创意奖’吧!”待花灯制作完后,社工把长者们所制作的花灯挂在一起展示出来,并给每个花灯标上序号。长者们有序地给自己心仪的花灯投票,最终选出票数最多的前10名为本次活动“元宵花灯创意奖”的获得者。
一盏盏美轮美奂的花灯呈现在眼前。
长者们为自己心仪的花灯投上一票。
活动中,幸福院社工给长者们讲述了元宵佳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我每天都会来幸福院参加活动的,有参加健康操啦,参加瑜伽班啦,参加园艺种植啦,很多很多.......而今天参加这个做花灯过元宵活动,特别的开心!社区开展这么多关爱老人的活动,让我们真的老有所乐、安享晚年!”现场参加活动的退休长者梁姨告诉记者。
活动结束之际,长者们一边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一边开心地向社工提议:“可以把我们制作的花灯放在幸福院做装饰,把幸福院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
充满创意的元宵花灯,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文化符号,更是维系社区邻里情感的纽带,寄予社区长者晚年生活丰盛喜乐的期盼。
2月22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的通知》,顺德逢简水乡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称号,成为第三批中佛山市唯一的代表。
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及申报工作。在各单位自愿申报基础上,经各地级以上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审核推荐,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审及实地考评,广州市永庆坊等11个旅游区入选为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典型岭南水乡风貌是逢简水乡的特质,也是其靓丽的风景名片。/佛山日报记者杨婷摄
逢简水乡地处顺德杏坛北端的逢简村,四面环水,以水道为界,河涌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过古村,汇入西江支流,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岛。逢简村在清朝末年达到鼎盛,人口上万,有3个缫丝市场,300多张织布机,产业工人1500余人,号称“小广州”。同时,逢简村是历史上“桑基鱼塘”的重要基地之一。典型岭南水乡风貌是逢简水乡的特质,也是其靓丽的风景名片。
逢简村是历史上“桑基鱼塘”的重要基地之一。/佛山日报记者杨婷摄
2016年11月,逢简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2017年11月,逢简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7年12月17日,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50强;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