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一站式解决信用服务难点
全国首创“区块链+信用”平台即将上线
前段时间,某建筑公司在四川参与一个竞标时,却因此前曾被禅城区城管局行政处罚,在信用中国网上留下了失信记录,无法满足竞标门槛需要。由于不熟悉信用修复流程,辗转于多个部门之间一个多月后,最终,在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的协助下,成功修复了企业信用。
信用信息查询难、信用报告下载和打印难、企业信用修复难等传统痛点,在禅城区即将成为过去。全国首创的禅城“区块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信用平台”)即将上线,将推出涵盖信用预警、信用查询、信用报告下载、信用修复等社会信用体系各个领域的一站式便民新举措。
借力区块链
打通信用修复渠道
回忆起修复信用过程,上述建筑公司负责人记忆犹新,“被禅城区城管局处罚后,我们也及时进行了整改,但没有想到企业信用已经受损,所以也没有申请信用修复,直到这次准备参加竞标的时候,才发现企业有一条信用受损记录,无法参与竞标。”
由于没有明确的指引,经过一番“摸索”,企业负责人在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的指引下,向禅城区城管局提交了接受处罚的材料,向其申请出具同意信用修复的意见书,连同承诺书等相关材料上传到信用中国网,最终才将企业信用修复,整个过程足足用了一个多月。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以往,企业被行政监管(主管)机关行政处罚,及时纠正自身违法、失信行为后,因缺乏信用管理意识,往往没有留意到信用已受损。当经营遇到障碍后才猛然察觉,好不容易找到信用修复渠道,却常常因申请材料不齐全、跑腿多而难以修复。
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块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上线后,同步实施的《佛山市禅城区信用修复工作指引(试行)》,将对企业信用修复的办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减手续、减材料、缩时间。
一月变四天 审批流程压缩“开挂”
基于区块链等“黑科技”,信用平台将实现服务前置,一旦在相关网站监控到禅城企业处罚信息后,平台工作机构将启动信用预警机制,通过短信等形式将处罚信息告知企业负责人,并告知信用修复的详细途径,让企业第一时间介入处理。
在传统的信用修复模式下,申请人要到信用中国网下载相关文件,再向相关单位咨询、申请开具信用修复意见,以此类推,至少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辗转于不同部门之间,集齐四五份审批材料后,再向信用中国网提出信用修复申请。
信用平台上线后,申请人可登录“信用禅城网”在线服务大厅在线办理,也可以通过线下的禅城信用服务区,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甚至零跑腿。信用平台接收申请后,将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审核,2个工作日内出具修复决定意见。信用平台收齐材料后,一个工作日内发给信用中国网。
新模式下,企业只需通过“信用禅城网”,下载2份申请材料。信用平台通过数据抓取技术,完成基础信息填写,企业下载后只需盖章、回传即可完成申请动作。材料简单,无需跑腿。极大节省企业办事时间。
“黑科技”赋能 群众“无感”办业务
以往,企业申请完整版信用报告,需提交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信用承诺书盖章版签字才能申请,并且要等待审核。信用平台上线后,在禅城区信用服务区,企业法人通过人脸识别,不用提交任何材料,在信用承诺书上签字,就能下载完整版的企业信用报告。
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新平台借助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动匹配关联企业,缩减了原来大部分的提交材料、签字、确认等“手动”环节,让市民在“无感”中完成办事。
同时,当企业法人前往禅城即将推出的数据服务区办理业务时,信用平台系统将自动识别其身份,若其名下企业存在失信行为,便主动提醒其及时进行信用修复。
“及时发出修复提示,既能起到预警作用,又避免让人感到不适。”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涉及办事流程环节,我们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从主动提醒、主动识别到主动跟进到主动服务。每一步都做到细致主动,让群众享受管家式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用学习成果为民办实事
值得一提的是,禅城“区块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借助区块链技术信用平台。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可溯源”等特点,解决信用数据加密安全性、真实性、追踪溯源等问题,确保信用隐私安全,信用评价公正,信用报告真实,不可篡改。
信用平台建设引入区块链技术,每一份信用报告都会生成一个区块链二维码,企业在办理招标投标、资金扶持申请、金融贷款时,相关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确认其报告的真伪性,从而防止信用报告被篡改,被修订。
同时,市民可通过线上信用禅城网和线下禅城区信用服务区内设置服务一体机,使用信用查询、信用报告打印、信用修复等内容的服务。
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区发改局严格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紧紧抓住每一个细节,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深入人心,助力全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禅城区档案馆利用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区内红色资源内涵,丰富红色资源宣传教育方式。
禅城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区档案馆编印了《禅城红色印记》地方党史学习读本,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熔炉”。
该读本选取了禅城若干历史事件、党史人物以及重要革命遗址,回顾了罗登贤、陈铁军、吴勤等本地群众耳熟能详的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介绍了珠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佛山镇诞生、莺岗街事件、石头乡义士抗击日军等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以史实为基准,重温峥嵘岁月。
近日,区档案馆到陈铁军纪念馆开展“送党史进场馆”活动,为陈铁军纪念馆捐赠一批《禅城红色印记》书籍。活动当天,陈铁军纪念馆的志愿者讲解员认真学习阅读书籍。他们认为该读本契合禅城本土实际,思路清晰、易于阅读,通过学习读本的内容,对于志愿者讲好禅城红色故事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该读本还在陈铁军纪念馆免费供公众学习阅读,受到游客的欢迎。不少游客表示,《禅城红色印记》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希望能够将该书带回家,留作纪念。
在佛山获得地方立法权六周年之际,佛山市2021年立法工作会议昨日召开。记者获悉,自2015年5月28日获得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佛山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市域社会治理,制定地方性法规9件、地方政府规章13件,立法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17个新获地方立法权城市前列。
六年出台9件地方性法规 三大重点领域立法获新进展
自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佛山紧紧围绕党政所谋、发展所需、民心所盼、人大所能,坚持选题小切口,认真研究符合我市实际的制度设计,制定了《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佛山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佛山市排水管理条例》等9件“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
这9件地方性法规聚焦历史文化保护、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其中历史文化保护方面1件、城乡建设与管理方面5件、环境保护方面2件、立法工作条例1件,涵盖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三个方面和法律授权立法,同时突出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为佛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地方立法中,佛山紧密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比如,聚焦疫情防控工作和市域社会治理的需求,及时制定《佛山市非户籍人口居住登记条例》;针对佛山大气污染防治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佛山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针对我市道路运输量大、超限超载现象较为突出的实际,制定《佛山市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
六年来,佛山还制定政府规章13件,其中已公布12件,1件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目前佛山已制定立法工作制度13项,形成了由4个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42个立法联系点和28个立法咨询专家构成的立法公众参与体系。
去年制定3件地方性法规 推动解决社会治理重点难点
随着立法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佛山地方立法逐渐触及养犬、物业管理、非户籍人口管理等城市治理重点领域。2020年,我市扎实做好《佛山市养犬管理条例》《佛山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佛山市非户籍人口居住登记条例》的制定工作。
其中,物业管理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在物业管理条例审议期间,又适逢国家制定颁布民法典,也使该条例成为我市起草、审议时间最长且审议难度最大的地方性法规。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民法典,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及时与省人大常委会沟通交流,明确审议修改事项。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立法座谈会、实地调研住宅小区、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1500多条。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住宅物业比较突出的“业委会成立难、公共收益监管难、紧急维修落实难”等问题,该条例明确规范业主大会筹备组工作的具体工作程序、公共收益收支管理、建立紧急维修制度等,充分协调考虑各方利益,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在政府规章方面,2020年至今,市政府共公布规章4件,分别是《佛山市停车场管理办法》《佛山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佛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已完成审查但尚未公布的规章1件,为《佛山市燃气管理办法》;完成《佛山市供用电安全管理办法》等5件规章清理修改并重新公布。
今年安排4件正式立法项目 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增至42个
经市委批准,《佛山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已正式公布,共安排正式项目4件,其中继续审议的2件、初次审议的2件,另外还安排预备项目2项。
近日,《佛山市非户籍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根据今年立法计划,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做好《佛山市河涌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审议工作,积极推动《佛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首个广佛协同立法项目《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5月,《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经市政府网发布,计划年内审议。
佛山还将继续开展五年立法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和推进一批有利于深化改革、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民生改善的法规。日前,市人大常委会下发征集地方性法规项目的通知,着手2022~2026年立法规划和2022年立法计划的前期调研编制工作。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致力建立一支以人大法制委员会、常委会法工委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为主体,门类适应、结构合理、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的立法工作队伍,为推动我市立法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据介绍,我市已有两人入选广东省立法工作人才名单。
佛山市2021年立法工作会议上,第三批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授牌仪式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在原有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基础上,新设立3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并将征求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意见建议作为人大代表进联络站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参与立法渠道。目前,我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涵盖五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市各镇(街道)人大、部分村(居)委会和有关行业协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