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将开放单针接种疫苗,跟打两针那款有何不同?
6月8日,全程只需要打一针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在三水正式开始接种。首批疫苗安排在三水区人民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开展接种,只接受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市民预约,请市民通过预约方式有序前往接种。后续,将陆续开放各个接种点供应单针疫苗,市民可持续留意。
据了解,该疫苗由上市公司康希诺生物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院士陈薇团队合作研发。康希诺所采用的疫苗研发路径为“腺病毒载体技术”,该技术通过让免疫细胞熟悉新冠病毒的进攻模式,然后产生对应的抗体以此达到免疫效果。
简而言之,“新冠病毒抗原基因”在送至人体细胞后,能够表达出新冠病毒的蛋白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要一针就够了。
三水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疫苗最大的特点是单针接种14天后可产生有效保护,对感染新冠病毒后有症状的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对重症的保护效力为95.47%。
此外,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和注意事项与其他新冠疫苗一致。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和发热者需慎用;必要时经医生评估后延迟接种。但特别要提醒的是,HIV感染者、硬皮病、皮肌炎和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现阶段不建议接种。同时,糖尿病患者及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需慎用;有哮喘病史者慎用;血小板减少症及任何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肌肉注射本品可能会引起出血, 需慎用。
上述负责人提醒,接种过其他种类新冠病毒疫苗者,不建议接种腺病毒疫苗;已经接种完2剂灭活疫苗者,暂不建议使用腺病毒疫苗加强。无论是一针还是二针疫苗,打了就是最好的保护,请市民尽快接种。
截至6月8日0时,高明区新冠疫苗已完成接种425295剂次,累计接种320551人,高明区目标人群接种覆盖率已超过100%,其中104744人已经完成第二剂接种。
疫苗接种数据迅速提的背后,是高明全区上下的大规模组织动员。
3月上旬,高明区在原疫苗接种使用工作专班的基础上成立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疫苗接种实施和医疗救治、疫苗供应保障、疫苗经费保障、疫苗质量监管、外事港澳、宣传信息和安全稳定7个专责工作组,分别由7个部门单位负责牵头成立。
3月26日,高明区全面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后,区主要领导随即到区内大型临时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以实际行动为全区疫苗接种做表率。
接种率的提升,与科学设置接种点密不可分。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区卫健局在坚持“应接尽接”和“自愿原则”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位置、居住人口、辐射范围等因素,优化点位布局。按照6月前完成目标人群接种的目标,结合全区医疗资源进行反复考量和测算,高明区采取“固定+流动”的方式,在全区规划设置12个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其中,依托区、镇医疗机构设置覆盖全区各镇街的11个接种单位共44个接种单元; 在具有较大容纳规模的新体育中心设立1个大型临时接种点,共设置30个接种单元;同时,设立2支流动接种队共20个接种单元,在满足接种条件的情况下可申请设置临时接种点,由流动接种队开展上门接种。日均疫苗接种服务能力可达0.6万剂,满负荷运作日均服务能力可提升至1.5万剂。
在此过程中,高明不断强化医疗保障。据悉,高明区新冠疫苗医疗保障队伍由42名医护人员(14名医生、28名护士)组成。在疫苗接种工作开启前,医护人员已开展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岗前业务培训。疫苗接种工作启动后,高明为现场接种人员提供“四有”医疗保障服务(即每个接种点有救护车及医务人员驻点值守、有急救设备药品保障、有转运渠道和救治绿色通道)。此外,高明还在区人民医院开通抢救绿色通道,确保接种安全。
4月起,高明区流动接种队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为区内企业职工提供“家门口”的新冠疫苗接种服务。在小企业密集的工业园区或有一定规模的居民住宅小区,高明区还设置了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方便企业员工或居民就近享受新冠疫苗接种服务。
此外,高明区采取分批分步分人群统筹推进的形式,优先保障进口冷链、入境闭环、隔离场所、一线医务人员、流调人员、防疫人员等重点人群接种,在查漏补种的同时,也推动其他人群接种疫苗。考虑到有些市民白天要上班,高明区卫生健康局还开设了夜场,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今日,《三水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普查结果显示,三水常住人口80322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2264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0581人,增长29.0%,增速跑赢全省。
十年间,三水区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呈现出人口红利优势继续保持、人口性别比有所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家庭户规模缩小等特点。
46.68%
城市“磁力”大幅增强
——人口增长保持净流入集聚态势,城镇人口进一步聚集
《公报》显示,三水区常住人口为80.32万人,十年间增加18.06万人,增长29.0%,远超全省增速(20.81%)8.19个百分点。
三水人口保持净流入集聚态势,城市吸引力持续增强。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三水近三次人口普查增量保持在10万以上,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增量分别为10.30万人、17.35万人和18.06万人,人口总量持续上升。
人口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回望过去十年发展,三水GDP跨过千亿大关,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强劲东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GDP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7位,释放出引产聚人的强大磁力。
城市三水吸引力持续增强。2020年外市流动人口为37.49万人,比2010年增加9.48万人,增长33.85%,年均增长2.96%,比常住人口年均增速高0.38个百分点,外市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从44.99%上升到46.68%。
大交通拉阔城市三水发展格局,教育、医疗、商圈等核心配套同步提档升级,行政审批效率再提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宜居、宜业,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落户三水。据统计,2020年,三水户籍人口46.68万人,比2010年增加7.24万人,增长18.35%。
人口进一步往城镇聚集。近十年来,三水不断拓展城市空间,三水新城以标杆之姿崛起,并全面开展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公报》显示,城镇人口为587686人,十年增加145784人,比重为73.17%,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2.20个百分点。乡村人口有所增长,比2010年增加34797人。
75.36%
人口向三大镇街集聚
——人口流向西南街道、乐平镇、云东海街道
根据《公报》,在三水7个镇(街道)中,西南街道、乐平镇、云东海街道人口增长最多,三个镇(街道)合计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为75.36%,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镇(街道)分别是西南街道、乐平镇。
作为三水中心城区,西南街道常住人口位居全区第一。十年来,西南街道西进北拓,布局高品质的路网、学校、商圈、公园,北江新区的城市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强劲,加快老城区改造升级,加速老城新区相融合,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公报》显示,西南街道常住人口为327518人,比2010年增加70477人,占全区比重40.77%。
而作为三水经济主战场,乐平镇人口总量、增加数仅次于西南街道,常住人口为179081,十年里增加44573人。乐平镇成为人口吸引的“磁场”,背后的底气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能结构的优化。乐平镇是三水首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镇街,龙头企业集聚度高,工业企业数量全区最多,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才选择这里。
人口增减与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公报》显示,与2010年相比,云东海街道、大塘镇、乐平镇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上升3.18%、0.59%、0.70%,其他四个镇(街道)均有所下降。
作为三水新兴之城,云东海街道人口所占比重上升最快。2010年,三水新城启动建设。十年乘风破浪,城市新标杆强势崛起,轨道交通网络发达,公共服务配套逐步成熟,新兴产业集群日益形成,城市客厅内涵越来越丰富。云东海街道人口比2010年增加41971人,人口所占比重从9.11%升至12.29%。
经济、城市活力决定人口流向。总体来看,三水人口主要向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乐平镇集聚,流向经济较发达、城市配套完善的区域。
36.47岁
城市发展正值“壮年”
——人口年轻充满活力,“一老一小”比重提高
15~59岁人口是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公报》显示,15~59岁人口为58.36万人,占72.66 %,高于全省3.86个百分点,比2010年增长10.59万人,表明了三水极具活力与“青和力”,是年轻人选择的城市之一。
有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活力,留得住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未来。过去十年里,三水出台覆盖面广、奖励力度大的“1+10”人才政策等,优待各类人才,优化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推动夜间经济、文创网红等新兴娱乐消费服务,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优越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娱乐选择,释放出引人留人的强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15~59岁人口比重比2010年下降4.07个百分点,意味着三水人口红利将逐步降低。
全区少儿人口比重回升,0~14岁人口为12.42万人,比2010年增长4.2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46%,比重提高2.3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受益于“二孩”生育政策放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
老年人口规模明显增大。《公报》 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9.54万人,占11.88%,比2010年增长3.24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72万人,占8.36%,比2010年增长2.42万人,常住人口老龄化进程低于全国、全省。
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区人口抚养比(即0~14周岁与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为31.28%,比2010年增长了6.46%。这表明当前三水仍处于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红利将逐步减少。
三水全区平均年龄为36.47岁,正值“壮年”,城市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承接大湾区优势资源,迈入更高质量、跨越式新阶段。
10.20年
义务教育普及度提高
——文盲率降低,大学生更多了,人口素质明显提升
《公报》显示,三水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34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318人上升为14112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6462人上升为18400人; 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5307人下降为39117人; 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111人下降为19656人。
从上述数据可知,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上升,而拥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下降,人口素质得到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三水文盲率呈现下降态势。与2010年相比,三水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8年提高至10.20年,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所占比例)由1.91%下降为1.10%。
由此可见,具有较高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上升和文盲率的下降,反映出十年来三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积极成效。
从区域分布来看,三水7个镇(街道)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在9年以上,其中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乐平镇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同时这三个镇(街道)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最多。
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三水逐步从“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驱动力。
2.51人
家庭规模呈小型化
——总人口性别比升高,受外市流入人口影响
十年间,三水常住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走高。根据《公报》,三水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1222人,占54.93%;女性人口为362004万人,占45.07%。总人口性别比121.88,比2010年上升3.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人口流入对性别构成影响较大。2020年三水户籍总人口性别比为95.06,比2010年下降3.82个百分点,呈女性偏多状态。而2020年外市流入人口性别比为158.90,比2010年147.63上升11.27个百分点。
外市流入人口性别比较高,推高了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
同时,产业结构影响性别构成。作为制造业的产业强区,三水对男性从业人员具有较强吸引力。据统计,截至2020年,三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壮大至540家,市级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达89家,其中大部分为制造业企业。
——“四世同堂”“三代共居”越来越少,“三口之家”是当前主流。
《公报》显示,三水共有家庭户26.5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66.67万人; 集体户4.38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3.6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51人,比2010年的2.97人减少0.46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受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和婚育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随着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增多、单人家庭户比重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将更明显。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