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医携手华工 开启医疗新征程
昨日,南海区人民医院举行新院区试运营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第六临床学院揭牌仪式。新南医将致力打造成一所以癌症和急危重症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医院、一所胸怀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的国际化综合品牌医院。
今年5月6日,南海区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了《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办医协议书》,双方将共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南海区人民医院)。昨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正式揭牌。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介绍,该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希望借助学校和医学院平台,积极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争取早日将华工六院综合癌症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癌症中心。
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进入试运营以及与华南理工大学的合作是重大项目,对推动南海“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有重大意义。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选在以装备制造业为发展方向的狮山镇,也是考虑到为日后“产学研用”的高效高质结合提供支撑和便利。新院区建设投资总金额为22.5亿元,总占地面积为220亩,是旧院区的4倍,建筑面积是旧院区的3.6倍,远期规划床位2000张,停车位2365个,大型诊疗设备和手术室都是旧院区的2至3倍。
目前,南海区人民医院已联合多部门推动新院区建设驶入快车道,新院区周边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公交枢纽、市政道路、下沉隧道、永久供电等工程已经陆续推进,试运营顺利步入正轨。健康管理中心、中医治未病科、精神心理科等首批科室已进驻新院区。截至7月18日,新院区已接诊1000多人次。
与此同时,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新院徽也于昨日发布。新院徽取南海区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共有的“南”字为设计基础,由青绿色的“六”与红“十”字组成“南”,辨识度极强。新南医将以新院徽为载体,树立新的形象,塑造新的品牌,彰显新的精神文化内涵。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南海区人民医院将当好领航者角色,未来将以新南医的面貌启航新征程,致力探索“南海医疗新模式”,创造“南海医疗新格局”。
今年5月10日,禅城“区长直通车”平台正式启动。记者昨日从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获悉,截至7月15日,该平台共受理企业群众问题179182件,办结率98.05%。
接下来,禅城将继续依托“区长直通车”平台,凝心聚力、用心用情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困难事、烦心事,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佛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人民满意政府建设。
快!接诉即办纾民困
6月28日下午3时,市民陆小姐通过平台反映,禅城区祖庙街道文沙路1号从6月26日晚上开始停水,至28日下午都没有恢复供水,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恢复供水。
接到市民反映后,“区长直通车”平台即时反馈给祖庙街道办事处。当天,文南居委会工作人员与供水公司人员同时到现场了解情况。
经了解,由于文沙路1号负一层的水泵电源断开了,造成停水。经过紧急抢修,于6月28日傍晚供水恢复正常。
下午接诉,当日傍晚解决。为了实现企业和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在平台上线之初,禅城就在“市长直通车”平台的指导下探索“接诉即办”的工作机制,完善由区、镇街职能部门以及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即办”体系,以正向激励与负面扣分机制强化考核,形成以“问题”为牵引的城区治理新机制。
此外,平台还联动线下办事窗口,开通急事急办绿色通道,为有特殊办事需求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据统计,平台上线至7月15日,受理的企业、群众问题中,咨询类占比80.39%;诉求类占比15.61%; 投诉类占比3.80%; 建言献策类占比0.21%。其中,区级渠道受理办件148873件,办结率99.83%。
妥!市区联动解难题
禅城“区长直通车”平台与“市长直通车”平台接轨,以一个号码、一个平台、一个机制、一个团队、一个智库、一个数据的“六个一”打造政府服务“总客服”,实现群众诉求问题直通区长,构建禅城区政民互动大平台。
在2个多月的实践中,市、区两级平台接轨,协同为民办实事也落到了实处。据统计,截至7月15日,禅城“区长直通车”平台接到“市长直通车”平台转派办件30309件,办结率89.30%。
除了市区两级平台无缝对接外,禅城“区长直通车”平台也联动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着力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6月1日,居住在广州市荔湾区的郭女士致电禅城“区长直通车”平台反映,其女儿在禅城区某中学读书。由于广州荔湾区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地区人员不能离开,因此其女儿不能于6月7日返回禅城参加高考。
为了让该考生顺利参加高考,平台马上将该情况反馈给区教育局。区教育局立即与学校沟通了解,学校第一时间与家长建立微信群解答该生高考问题,班主任每天跟进该生的粤康码情况,均显示“绿码”。
因涉及广佛两地,区教育局同时将此问题上报佛山市教育局。经佛山市教育局与广州市教育局协调安排后,该学生最终顺利在广州某中学参加高考。
其实,禅城“区长直通车”平台不仅解决企业、群众的单个诉求,还对线上线下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与一门式政务信息资源平台的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挖掘数据价值,研判热点、难点问题和舆情趋势,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用好大数据,强化对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强弱项、补短板,推动从‘被动受理’转为‘主动出击’,探索向‘主动治理’和‘未诉先办’转型。”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2015年~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80.47岁提高到82.35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居全省前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市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佛山市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健康大格局,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快推进健康佛山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印发了《“健康佛山2030”规划》《关于推进健康佛山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不断提高市民健康获得感。
打造“顶天立地”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现在在家门口看病很安心,有市级专家指导,要是病情复杂还能享受专家远程会诊或者直接转诊到市里,基本上不用舟车劳顿到市里看病了。”家住三水区的陈先生说,今年5月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三水区人民医院共建医联体后,让他留在本地就医有了“定心丸”。
陈先生的就医安全感来自我市着力打造的“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健康大格局。其中,“立地”方面,我市以“补短板”为牵引,通过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差距。全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已实现100%达标。
医联体建设可加快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并高效搭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目前,全市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加入医联体建设,形成了9个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联体。
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院于2014年在我市率先探索医联体建设,与禅城医院和同济康复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2017年、2018年先后与高明医院、苏李秀英医院建成松散型医联体;2021年5月与三水区人民医院构建紧密型医联体。
“顶天”方面,我市大力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加快推动11家重点建设医院全面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打造高水平专科,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其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于今年3月入选广东省第二期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
同时,我市全面加强广佛两地医疗卫生合作和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市级高水平医院与香港、澳门以及省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医学联盟。
建设“健康佛山”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
今年5月下旬出现本土疫情后,我市紧扣“早、快、准、严、实”五个要求,果断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排查工作,严格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按照一患者一诊疗方案进行救治,交出了病例零死亡的硬核答卷。
今年3月以来,我市按照“区分梯次,板块轮动”的工作策略,高效有序地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快编织形成群体免疫保护屏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健康佛山行动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通过全力推进健康佛山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控机制作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宣传健康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助力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
一方面,我市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方法,除了传统媒体、社区(村/居)健康教育宣传栏等,还利用微信社区(村/居)群、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渠道,通过刊登播放通俗易懂的图文、视频小短剧等形式,及时准确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科普宣传,广泛普及防控知识与技能,提升群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全民参与水平,为疫情防控打下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我市积极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即全市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爱国卫生月”活动、各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以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为主的行动、各镇(街道)每周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通过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大减少传染病传播的环境影响因素,从而维护全民健康安全。
数读
“十三五”佛山卫生健康发展成果
●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80.47岁提高到82.35岁,婴儿死亡率从2.25‰下降至1.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3.06‰下降至2.53‰。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281个,比2015年增加54.64%,三级医院22家,数量排名全省第三。
●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持续增强。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4间,75%的镇(街道)设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形成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全市现有民营医院76家,数量比2015年增长55.1%。
●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从2016年的10.4%提高到2020年的27.1%。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