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建成152个“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
7月28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工作组到三水区西南街道北江社区,调研指导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工作。目前,三水已建成152个“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百分百覆盖全区各村(居)、学校,且七镇街已各打造出1个优秀示范点。
在北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图书馆、演艺厅、自习室等26个功能场所,随处可见“扫黄打非”标识,或以海报形式展示,或以笔记本插画形式呈现,或融入电子阅读中。省委宣传部工作组实地察看了各个场室,并查阅了相关文件、记录台账、资料等,向社区“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负责人了解工作站具体开展情况。
北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自助图书馆内,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扫黄打非”相关的宣传海报。/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据了解,2020年初,北江社区建立社区“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将“扫黄打非”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基层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以构建一个阵地网络为核心,以推进两个平台融合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三个社区品牌工作项目,构建四支工作队伍,做到工作先行谋划、风险隐患先行排查、服务宣传先行一步,营造健康文明、风清气正的社区文化环境。
北江社区党委书记伦惠霞介绍,北江社区将“护苗”“净网”等专项行动与文化活动相结合,重点围绕青少年教育服务,打造“护苗、爱苗、助苗”社区特色“护苗”品牌项目。今年北江社区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北江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引导社区青少年远离电子产品、有害出版物,戒除网瘾,激发了对创新科技的学习热情,提升动手能力。
北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扫黄打非”相关的宣传海报。/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北江社区在‘扫黄打非’方面做了很多便民工作。”省委宣传部反非法反违禁处二级调研员陈清明说,“扫黄打非”,重点在基层社区。“扫黄打非”宣传形式要更加贴近群众,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载体,使“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目前,三水已建成152个“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百分百覆盖全区各村(居)、学校,且七镇街已各打造出1个优秀示范点,构建起区、镇(街)、村(社区)、学校“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架构。三水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扫黄打非”工作通过深入基层,巩固了基层宣传思想阵地,助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1年7月28日,由忠华集团、云尚智城集团斥资8000万打造的“云尚数智中心”正式开放。
大咖云集,共话时尚
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委会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洪;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文陵;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党委书记、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熊兆飞;教育部纺织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博士、教授、北服学者王永进;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意大利米兰以和中国服装设计师最高奖双“金顶奖“获得者、国际著名时装设计师 计文波等国内顶尖服装设计院校领导、国际著名设计师及纺织服装行业知名企业代表亲临现场,共话时尚,为云尚数智中心开放,增添光彩。
云尚数智中心面积约4000㎡,配备户外裸眼3D曲面大屏、多功能宴会厅、政务服务厅、时尚会客厅、时尚双T台专业秀场和智能化、场景化、数字化展示品牌馆。
6大产业,总投资50亿元
时尚界崛起的新秀
忠华广清中大时尚科技城,将重点引进智能制造、时尚鞋服、箱包皮具、珠宝饰品、美妆、新材料等6大产业,规划总用地面积千亩,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将聚合1000家全球时尚产业链上下游和配套企业,投产后预计综合年产值达到 200 亿元,年综合贡献税收超过 2 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超20000 个。
数字科技融入现代时尚
强势赋能产业大变革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超级大IP——云尚数智中心,以科技赋能时尚,实现产研一体、展销一站,构建链接全球时尚产业链的大数据平台,接轨1688、天猫等电商服务商,引入巨流量网红直播,将为迭代重建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带来全新变革,为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的里程。
全球时尚链,湾区梦工场
构建互补互促产业结构
集团已与国内二十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联融发展,设立多所大专院校本科、研究生实践基地。云尚数智中心将打造大湾区时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构建互补互促产业结构,为粤港澳大湾区时尚产业的生产制造提供承接地,创建“湾区总部+清远基地”“湾区总装+清远配套”“湾区前端+清远后台”“湾区研发+清远制造”“湾区孵化+清远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
很久以前,东洲是个长形的江心绿洲,四面临水,位于沧江的中游,与明城的文昌塔遥相呼应。洲上绿水盈盈,翠竹婆娑,景色非常优美,古老的东洲书院就建在此洲上
革命元老“三谭”(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曾在此求学
解放后,高明党政投入较大的资金,增建了校舍,把“东洲书院”改为“高明县第一中学”,之后曾几经变迁。于七十年代后期,因为要“开阔河道”,于是动员起群众,把东洲搬掉,美丽的东洲从此消失,“东洲书院”没有了,石刻的“东洲书院”牌匾被遗弃在沧江的堤旁。
1982年,明城镇府复办了东洲中学。建校初期,东洲中学的新址上只有一座两层六间教室的简陋教学楼,只能开办六个班。这并不能解决全镇中学生的就学需要,因此,镇府在明城一小(现在的明城中心小学)设立了东洲中学分校,共六个教学班;其他远离城区的学生则就近入读村中小学附设的初中班。
1984年,明城镇府再次投入资金在沧江河边兴建一座三层共21间教室的教学楼。1985年9月,新教学楼正式启用,设在明小的分校撤并回来,其他的村中小学初中班也一起撤并回校。此时,东洲中学已初具规模。
从1985年至2005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明城镇府的直接领导下,东洲中学的建设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办学能力不断增强,校容校貌不断更新。
教育资源的整合改造 自1985年并校以后,在1988年、1993年又先后合并了光明中学合里江中学,合理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从1985年到2001年,东洲中学的校园建设不断改观,到目前为止,学校占地面积2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23平方米,绿化面积7403平方米。学校现在有两座教学大楼、三座教室宿舍楼、四座学生宿舍楼、一座六层的科教大楼、一座三层的学生食堂。学校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虽然面积较小,却还布局合理。
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也不断的完善,科教大楼的建成合投入使用,使各种功能室、电脑室、实验室、仪器室、办公室和会议室都齐备了,教学也不断的走向现代化,达到了区政府的办学要求,在2004年1月,东洲中学经过评估,正式成为高明区一级学校。
明城政府投入大批资金改造了学校的教师办公室环境,并装上了空调,为教师们创设了优越的办公环境;同时还增设了学校的教育设备和设施,分别增建了一间物理电学实验室、一间电脑室、一间会议室。明城政府把原来的羊毛衫厂厂区划为东洲中学的学生生活区,并且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新的学生生活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全校1678名学生增添了许多的活动场地。
教师队伍的建设 东洲中学在1982年复办初期只有12名教师,到目前,东洲中学共有教师9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30多人,初级教师40多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20多人,大专50多人,参加本科函授、自考的有30多人,教师的学历达标为100%。
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管理下,学校抓好了领导班子的建设、加强了师德建设、健全了教师的管理制度、抓好了教师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等,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近三年中,教师每年的综合考核合格率都是100%,有2人被评为广东省南粤山区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班主任,40多人被评为高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5人被评为区、镇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在各类的论文评比中,有十多人获得佛山市的各项奖励奖励,有三十多人获得高明区的各项奖励;教师的各类评优课、示范课、课题研究都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学校管理、教育教学 自复办以来,学校的管理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学校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构建合理、高效的管理运作机制;对学生的教育立足于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且狠抓学生的德育和学风建设,完善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力度,抓好“中考”的工作质量,完善体卫工作。
近几年来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2000年至今,学校先后获得“佛山市优秀家长学校”、“佛山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单位”、“高明区先进党支部”、“高明区先进基层单位”、“高明区综治先进单位”、“高明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也逐年提高,学困生的转化率都在81.1%以上,学生的犯罪率一直为零,学生德育优良率达到85%以上,德育特优生率为30%,德育考核不及格人数控制在5%以内;近三年中有1人获得“广东省公民小标兵”的光荣称号,有16人次获得佛山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00年以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中考上重点率都在不断的提高,普高率都达到90%;在各类的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奖项的有3人次,获得佛山市奖项的有30人次。
长饮沧江水,共育高明继后人。东洲中学正以全新的姿态和蓬勃的活力,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向前迈进,与高明的腾飞同步,为高明的明天添上绚丽的色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