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为黔东台江、三穗两县捐赠防疫物资
佛山新闻网讯 珠江商报记者冼颖仪 林安迪 见习记者庞艳报道:8日上午,两辆货车在顺德区政府大堂前广场等候出发,车上满载顺德主动准备的一批防疫物资,它们将分别前往为黔东南州台江县、三穗县。此次顺德对黔东南州两县的防疫物资捐赠,必定能有力增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后方保障,为当地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作出重要贡献。
8月8日,顺德区援助台江县、三穗县防疫物资出发仪式在顺德区政府行政大楼前举行。/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摄
日夜兼程
顺德以最快速度送去物质支持
近日来,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越发严峻,防疫物资必不可缺。当得知台江县和三穗县的防疫物资较为紧缺后,顺德区相关部门领导马上行动,要全力协助台江、三穗解决防疫物资紧缺问题。此次物资筹备组织仅用两天时间,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春文介绍,此次捐赠的防疫物资全面且多样,包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额温枪、防护服、隔离服、消毒液、医用手套等,数量合计286箱,总价值40余万元。
8月8日,顺德区援助台江县、三穗县防疫物资出发仪式在顺德区政府行政大楼前举行,工作人员将各类防疫物资搬运上车。/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摄
“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台江和三穗。”司机们说道。从顺德到台江、三穗约1000公里的路程,司机们日夜兼程,为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支援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这是顺德为黔东南州送去的一份沉甸甸的牵挂。据介绍,物资到达台江、三穗两县后,将由当地政府统一调配,由相关单位下发到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手中。
今年6月中旬,顺德区周边有疫情发生,雷山县、台江县召集当地群众和企业筹备援助物资,为顺德送来了一批当地特产,助力顺德疫情防控。此次顺德为台江县、三穗县分别送去防疫物资,整整两货车,承载的是顺德对黔东南州防疫工作的支持;接近1000公里的路途,送去的是顺德对黔东南州的深厚情谊。
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谭逢显、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邱国盛等出席本次捐赠仪式。
抓住重点
持续深入推进新阶段东西部协作
2021年3月底,根据省市安排,顺德区新阶段东西部协作调整为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雷山、剑河、三穗四县。
主动作为、立足长远,顺德区担起新阶段东西部协作这份“重担”。4月以来,顺德正式开展与黔东南州四县的对接协作工作,并迅速建立高层对接工作机制,着力深化产业、劳务、消费“三个协作”。
今年5月初,顺德区利用“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省内外对口帮扶工作,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书,发动爱心企业和个人踊跃参与社会捐赠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共筹得827.8万元,将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7月初,顺德正式选派黔东南州四县派驻干部,前往当地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
自新阶段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顺德与黔东南州四县领导密切交流对接,先后率团互访,谋划新阶段工作,在资金、产业、劳务等方面的合作对接上也不断深化。
下阶段,顺德区将按照相关部署和要求,加快与黔东南州四县的工作对接,结合顺德实际,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着力开展三个“加强”:加强产业和旅游协作,加强消费协作,加强劳务协作。此外,顺德鼓励各单位深入走进黔东南州,因地制宜协作推进乡村建设,推动顺德与黔东南州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结对共建,加强组织顺德内相关部门与机构对当地的人才支援和交流。
8月8日上午,2021容桂工业文学创作采风活动走进容桂上市企业——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信科技)。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佛山文艺》近20名作家参与了本次采风活动。
2021容桂工业文学创作采风活动走进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容桂宣文办供图
采风团首先参观了富信科技的热电技术体验馆,在富信科技总裁办主任王长河的讲解下,观摩学习了半导体热电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领域。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作家们结合采风活动、广佛两地发展概况,围绕工业文学创作展开热烈讨论。
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王长河为作家们进行讲解。/容桂宣文办供图
作家们认为,书写工业发展,文学不能缺席。作为经济大镇,从全国第一个亿元镇发展到千亿大镇,容桂是工业文学创作的丰富矿藏,需要广大作家用心用力去挖掘,创作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工业文学作品,展现容桂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要贡献。
作家们参观富信科技的热电技术体验馆。/容桂宣文办供图
据悉,本次容桂工业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是第三届“容桂总商会杯”草明工业文学奖系列活动之一。今年的草明工业文学奖作品征集活动于4月18日启动,并于7月31日完成征稿工作,共收到全国各地作家来稿308篇,目前正在进行初评工作,并计划在10月中下旬举办颁奖典礼。
凌晨5时许,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在狮山官窑南浦村的“天光墟”早已热闹不已。南浦“天光墟”自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存在,村民都有逛“天光墟”的传统。
晨光微露,商户们摆上商品等着顾客挑选。
凌晨5时开张,卖东西不吆喝,不管挣没挣到钱,天一亮就走,这就是南浦村“天光墟”的“江湖规矩”。
8月8日凌晨5时许,商户们就会在村委会旁的道路上设摊,摆卖肉类和蔬菜瓜果、早餐以及日常用品等。由于有些蔬菜是村民自家种植的,摊位的蔬菜数量比较少,有些带着泥土,这与批发来的“大路货”很不一样。
村民把自家的新鲜蔬菜拿到售卖点进行售卖。
据了解,在80年代,南浦村“天光墟”只有猪肉、鱼两档肉类供应,在村前空地早上摆卖到天亮收市。后来,前来购买的村民越来越多,商户们就把摊位迁移到村子里的榕树头下摆卖。为方便村民购物,今年,南浦村在村委会旁的榕树头直联公园统一设置了简易摊位,并由专人进行清洁管理,在保留了“天光墟”便民惠民功能的基础上,更保证了村民“趁墟”后留下干净的环境。为此,南浦村“天光墟”也吸引不少外来小商贩前来摆卖日常用品、水果和小五金等。
村民挖到的竹笋。
村民种植的新鲜茄子。
村民腌制的西瓜酸。
和其他地方的“天光墟”不一样的是,南浦村的“天光墟”算不上正式的集市点,但十分便利村民,卖的东西包括日常用品、服饰以及新鲜食材,基本能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
南浦村的“天光墟”没有被开发的痕迹,完整保留着“本土味道”,这反而成了一种特色和难得,希望这个充满浓郁本土气息的“天光墟”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