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樵镇开展垃圾分类经验分享会
“可回收物用蓝色,餐厨垃圾放绿色,其他垃圾放黑色,红蓝绿黑在一起,世界因你而变美……”走进儒溪村,一首由西樵镇原创的垃圾分类歌曲《樵见美丽》正通过村委会的宣传屏幕循环播放,将垃圾分类知识传至村中每一角落。
据悉,为学习借鉴儒溪村开展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同时落实南海区城管局、妇联关于实施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开展“巾帼红 万家绿”西樵镇垃圾分类支持项目,西樵镇垃圾分类经验分享会于8月10日上午在儒溪村委会举行。
西樵镇垃圾分类经验分享会参与成员合照留念。/珠江时报全媒体见习记者练梦婕 摄
2019年,儒溪村被列为南海区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儒溪村通过组建由“党员+妇女执委+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发动巾帼力量,联合保洁人员等推进垃圾分类,并通过“家庭分类+保洁收集+积分奖励+公开表彰”四大方式鼓励和发动村民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同时,还通过多元垃圾分类宣传方法入户到家、“一个平台”的服务支撑体系、垃圾分类万家齐行动……让村中每个角落吹响垃圾分类主旋律,也让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并乐意行动。“下阶段将继续发挥巾帼力量、青年力量,举办主题活动以及入户宣传,让垃圾分类深入民心。”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表示。
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介绍垃圾桶分类使用经验。/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陈肖玲 摄
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介绍垃圾桶分类使用经验。/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陈肖玲 摄
垃圾“四分法”和“两分类”相结合、“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单位、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打造示范片区和一批示范标杆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儒溪村为缩影,西樵镇目前正联动多方力量,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新时尚。“借鉴儒溪村的先进经验,西樵镇选取了雅居乐、简村、民乐、上金瓯等试点,将以亲子活动、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等多种宣传形式,创建具有自身本土特色的工作经验并辐射到周边的社区。”西樵镇市政办副主任何兴炳说道。
每个村民家门前都放置了两个不同使用功能的垃圾桶。/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肖玲 摄
在分享会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儒溪村垃圾分类示范路,实地感受了儒溪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果。“西樵镇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把妇女组织起来,把女性力量激发出来。”南海区妇联副主席付萍表示,要求各级妇联通过打造公共空间,依托“妇女微家”“妇女之家”以及妇联服务阵地,充分发挥“芳华议事厅”作用;并定期组织女性党员、妇联执委进行座谈、学习、交流;提升队伍素质,发挥巾帼组织力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近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公布了2021年第二十五届“中国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审核结果,里水原创粤剧少儿节目《少年巾帼》荣获“小梅花集体节目”称号,主演、里水小学学生杨宇霞获“个人小梅花”称号。
据了解,《少年巾帼》一剧讲述了新时代少年美英在练习踢枪的时候遭遇了困难并感到气馁,美英的奶奶作为里水非遗藤编的传承人,通过不断鼓励和教导,让美英深入掌握了踢枪的技巧,后来美英在同学的配合帮助下克服重重难关,重振旗鼓,最终英姿飒爽登台演绎《穆桂英》的故事。
团队实地取材 “小戏骨”刻苦练功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全国各省市戏剧家协会协办的一项全国性、高规格的少儿戏曲艺术活动。为了此次比赛,主创团队与“小戏骨”们做足了准备。
主创团队深入里水的藤编基地了解非遗文化工艺,挖掘生动地道的故事题材。
在写剧本前,主创团队深入里水的藤编基地了解非遗文化工艺,挖掘生动地道的故事题材。最终,里水镇文化发展中心与里水小学共同创作了以藤编技艺为主题的剧目,希望以此传承发扬里水本土非遗文化。此外,主创团队还精心设计剧目细节,其中,剧中的“红缨枪”以藤制作,展现了里水的藤编技艺。
有了好剧本,则要巧妙演绎。在排练过程中,仅仅是抛枪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男生就要重复练习无数遍,只为让演绎更加完美;沉重的戏服浸透女生的小小身躯,但她们咬牙扛起了这份重量,只为在戏台上绽放异彩。
“小戏骨”们正在认真排练剧目。
本剧目主演杨宇霞是一个具有过敏性体质的小女孩,每当排练时,她都需要穿上厚重的大靠(扮演武将的战服),大靠里还要再穿上一件棉袄,即使在空调房内参加高强度排练,汗水也难免会把棉袄和戏服浸湿。而每当排练结束卸下全副武装后,杨宇霞的脖子都会因过敏而泛红,且痒得难受,但她仍然选择坚持下来。
还有的“小戏骨”脚背上有明显的淤青、红肿,排练过程中无数次的“踢枪”动作,让瘦小的他们即使穿着练功鞋,也会感受到彻骨的疼痛。但他们知道这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所以仍然咬牙坚持,久而久之困难的动作也成了练功的“家常便饭”。
本剧目由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粤剧院青年演员吴非凡(左二)导演及领衔创作排练。
据了解,本剧目由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粤剧院青年演员吴非凡导演及领衔创作排练。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小戏骨”们刻苦排练,以扎实的功底和传神的演绎,彰显了新时代少年团结合作、迎难而上的精神,也奠定了获奖的基石。
文教融合 厚积薄发
早在去年11月,由里水文化发展中心、里水教育发展中心、里水小学郁水红豆粤剧团选送的原创少儿粤剧《龙舟》就获得过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原创类小梅花集体节目奖。
“小戏骨”们正在认真排练剧目。
《龙舟》和《少年巾帼》获全国大奖,是里水镇文教融合,用心育苗的成果。通过将戏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展、演、比、创等各类戏曲活动,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里水镇的文教事业也顺利地“开花结果”。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靓丽品牌,也是闻名中外的瑰宝。一直以来,里水镇在弘扬粤剧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各部门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营造广泛学唱、爱唱戏曲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里水校园开展“粤剧进校园”的工作,和顺中心小学的和曦曲艺社、里水小学郁水红豆粤剧社团成为了曲艺传承基地,孩子们从小就可以接受专业培训,为里水文艺事业注入源动力。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向里水街坊分享粤剧知识和个人经历。
“730茶笃撑”“粤韵绕古祠”“我与大佬倌有约”等粤剧交流活动被直接“搬”到里水人的家门口;郭凤女、麦玉清、林家宝、吴非凡等粤剧界“大咖”更是走进里水各村(社区),与老百姓近距离互动,传递中华戏曲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里水镇文化发展中心、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将继续加强部门联动,进一步促进文、体、教融合,携手共建文化教育平台,传承传统文化,打造精品文化,推动文化教育共同发展。
“河道边就是学校,来往小孩很多,一定要确保工程工期、质量,抓好安全防范!”近日,南庄镇湖涌村纪委书记罗啟鑑又一次前往了东庙大街河道护栏建设现场,在检查护栏建设情况的同时,一再督促负责项目实施的村“两委”干部要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建设。得益于不断深化的村(社区)一级纪检监察组织试点,像这样实实在在的“五小”工作,南庄镇村(社区)纪委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469件。
紫洞村纪委书记冯钊胜在“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现场监督建设进度。/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 摄
今年以来,南庄镇积极深化区纪委监委在村(社区)一级设立的纪检监察组织试点,先后在19个村(社区)党委设立纪委、4个设党支部的社区设纪检委员,并随各村(社区)“两委”干部换届选举全面完成了村纪委改革,推动监察职能逐步延伸至基层的“最后一米”。
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中,农村事务庞杂,财权事权高度集中,特别是针对重点工程项目,若监督制约不足,很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今年初,紫洞、湖涌两村入选了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名单。因此,紫洞村纪委书记冯钊胜便把 “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作为了监督重点,经常前往项目现场监督建设进度,把关工程质量。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村正加快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作为村纪委干部,应当助力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纪律保障!”冯钊胜如是说。今年上半年,南庄镇村(社区)纪委共完成了“小监督”316件,切实落实了监督责任,扎实有序推进了村(社区)各项工作的展开。
湖涌村纪委书记罗啟鑑在检查河道护栏建设情况。/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 摄
重点项目重点监督的同时,对村民们 “小诉求”、“小建议”的监督也不能少。在上元村,为方便群众表达诉求,村纪委书记霍润金在走访村民之外,还通过村居“一门通”手机APP信息平台接收村民诉求,并第一时间提醒相关负责人跟进解答村民疑惑,有效破解村情民意掌握难、群众办事诉求难、村民参与治理难等问题,为村纪委监督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村(社区)纪委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上半年共督改“小问题”19个,回应“小诉求”58个,听取“小建议”57个,积极推动了党史学习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
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南庄镇村纪委改革以来,村纪委书记实现了“一肩挑”,不再担任村集团公司董事会成员,避免了以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让村纪委书记能更好地运用“四种形态”开展监督工作。今年上半年以来,各村(社区)纪委累计开展提醒谈话177人次,有力推动村党委对村民小组党支部、村委会对村民小组的日常监督工作落实。
紫南村纪委书记邱永盛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谈心谈话。/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 摄
南庄镇纪委书记温冬表示,接下来,南庄镇纪委将继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执纪,持之以恒改进作风、惩治腐败,抓实抓细南庄的纪检监察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落实‘十四五’规划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