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11个路口设置待行区
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按照“畅通工程”工作要求,佛山公安交警部门对全市已建成的11个待行区进行统一规范设置。
待行区应该怎么走?据介绍,当车辆途经设置待行区的路口时,正前方的红绿灯位置会装有待行区指示牌和待行区显示屏。当信号灯为红灯,待行区显示屏转为绿灯时,车辆进入待行区等候。当信号灯转为绿灯时,车辆可通过路口。
在信号灯绿灯的最后几秒钟,待行区显示屏会提前转为红灯,即待行区功能关闭,此时车辆按照常规的路口通行方式,根据信号灯指引通过路口。
当信号灯转为红灯时,车辆应在路口停止线后等候,在红灯亮前(包括在黄灯闪烁期间)已超出停止线的车辆应继续通过路口,不得在待行区停留。
在直行和左转信号灯均为红灯时,不可提前驶入左转弯待转区,否则将视为闯红灯;左转车辆也不能从直行车道进入待转区,否则将以违反交通标识标线处罚。
佛科院经管学院与禅城区三个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月1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禅城梧村、河滘、杏头三个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具有禅城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根据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携手上述三个行政村就村组调研、制度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实施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并在深挖各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帮助其总结和提炼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经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发挥自身优势,为各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双方将携手共建产学研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共同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工作,建立持续合作交流机制,达成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三个行政村将全力支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各自辖区开展科学研究、实习实践、调研访谈等活动,提供资料、场所、资金以及协调等方面的便利,为村校合作创造最佳条件,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乡村振兴村级样本。
“双方优势高度互补,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罗锋表示,将充分发挥高校专家的智力优势,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各村优势资源和实际情况,帮助三个村制定村级乡村振兴规划,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本。
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本地高校与基层村庄合作,将专家智力资源引流到乡村振兴第一线,这是禅城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最新尝试。
“提升水环境污染治理能力”是市政府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8月16日,佛山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佛山市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情况的报告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关于该情况的调研报告。目前全市污水管网长度总体处于全省较高水平。
现状:“十三五”期间建成污水管网逾3000公里
近年来,佛山坚持“道路建到哪里、管网铺到哪里”的理念,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2019年以来,每年以超过1000公里的速度推进。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佛山建成污水管网超过3000公里,目前全市污水管网长度达到7903公里,总体上已处于全省较高水平。
同时,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向农村延伸,全市5027个自然村中,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的有4620个,完成率为91.9%,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有3823个,完成率为76.05%。
为进一步推动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佛山全面推进排水设施建管、厂网、城乡“三个一体化”改革。目前五区均成立了排水公司,已初步承接污水厂网建设、运维、管理等工作,全市逐步构建起“市级规划、区为主体、镇街配合”建设管理机制。
2020年,佛山市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率为98.14%,达到较高水平。对比2018年和2020年的相关数据,全市污水处理总量、COD削减总量、氨氮削减总量,增长率分别达到21.1%、22.3%、17%,指标均有大幅上升。
短板:截污纳管系统效能有待提升
虽然佛山市污水管网建设近两年进入提速期和高峰期,但截污纳管的整体系统效能未得到明显提升。主要原因体现在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整体提升不明显,个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不力,建成管网通水不及时等。
此外,历史上建成的管网经过多年运行,存在较多的变形、塌陷、堵塞等病害,影响了截污纳管发挥应有的效能。与此同时,受到工业废水排入占比大、地下水的大量渗入、河涌水倒灌现象较为普遍等因素影响,全市污水处理厂总体进水浓度未能得到相应提高。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方面,还存在分散式设施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为加强对该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今年7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佛山市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情况专题调研。调研报告认为,对照市政府排水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目标,对照人民群众对提升周边水环境质量的期盼,污水管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短板,突出表现在:“三个一体化”改革推进不理想、排水设施建设针对性不强、“厂、站、网”联合调度水平不高、沿河截污管网截污不理想、雨污分流机制实施不到位、管网集污率有待提高等方面。
计划:加快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针对当前佛山市污水管网建设和营运存在的问题,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我市污水管网提质增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要求,市政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改善水环境质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高起点谋划规划长远治水的体制、机制和设施建设,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远近结合推动污水管网提质增效。
据了解,2021年全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资金投入预计达到50.2亿元,1月~6月,全市已建成污水管网489.8公里,建成公里数完成进度70%,完成投资26.65亿元。“十四五”期间,南海、顺德区推进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大资金投入,预计投入资金超过300亿元。
接下来,市政府将着力改变“重建轻管”现状,立足于管好、用好现有设施,充分发挥各区排水公司的主体作用,将工作重点移向排水许可核发、混接整改、污水处理厂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工作上,确保管网及时有效通水发挥效益。
在管网现状评估和运行监测方面,佛山将加快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智慧住建”“智慧排水系统”等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形成系统管理、数据共享格局。同时,把污水收集率提升状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以结果导向倒逼污水管网提质增效。
雨污分流制度既是佛山市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法定模式之一,也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佛山将制定雨污分流改造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区分重点、分步推进,确保《佛山市排水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落实到位。并充分利用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契机,因势利导解决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的历史遗留问题、实施雨污分流,提高进水浓度和污水收集率。
下一步,佛山还将参照深圳、广州好的经验和做法,统筹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规划、建设、质量监督、验收和维护,以及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的监督管理等工作,明晰工作职责,落实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验收和通水等事项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强化协调联动,确保全市城镇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工作顺利推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