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科院经管学院引智入乡村 注入新动能
佛科院经管学院与禅城区三个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月1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禅城梧村、河滘、杏头三个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具有禅城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根据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携手上述三个行政村就村组调研、制度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实施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并在深挖各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帮助其总结和提炼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经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发挥自身优势,为各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双方将携手共建产学研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共同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工作,建立持续合作交流机制,达成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三个行政村将全力支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各自辖区开展科学研究、实习实践、调研访谈等活动,提供资料、场所、资金以及协调等方面的便利,为村校合作创造最佳条件,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乡村振兴村级样本。
“双方优势高度互补,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罗锋表示,将充分发挥高校专家的智力优势,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各村优势资源和实际情况,帮助三个村制定村级乡村振兴规划,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本。
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本地高校与基层村庄合作,将专家智力资源引流到乡村振兴第一线,这是禅城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最新尝试。
禅城区人大“全链条”式监督工作推动水环境优化提升
汾江河西岸岸线增添了龙船雕塑小品。
汾江河西岸岸线变得越来越漂亮。
奔跑中的人型雕塑小品,踏浪飞奔的红色龙舟景观,与岸边绿意盎然的细叶紫薇、紫荆花,飞翔的鹭鸟等构成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这是日前禅城区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看到的汾江河西岸岸线新变化。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升汾江河西岸慢行空间”是今年禅城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项目结合沿岸布局城市景观和功能,沿汾江河西岸重点打造滨河景观休闲带式、连续贯通的滨水公共空间,构建多样化的文化休闲漫道和绿色休闲空间。汾江河西岸岸线提升工程(首期)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今年8月底完工。
现场直击
凸显运动元素 滨河慢行空间初现
近日,随着汾江河西岸的改造提升进入倒计时,越来越多的居民闲暇时会来岸边散步、游玩。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以前河边景观单一,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很少有人在这里走动,“尽快改造提升汾江河西岸岸线”是不少市民群众的心声。
为此,“提升汾江河西岸慢行空间”被列入今年禅城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进行重点推进。汾江河西岸岸线提升工程(首期)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河西岸扶西段,北起“蓝鳍码头私厨”,南至文沙大桥,全长约1.28公里。工程建设主要规划依托佛山水道,结合沿岸布局城市景观和功能,沿汾江河西岸重点打造滨河景观休闲带式、连续贯通的滨水公共空间,构建多样化的文化休闲漫道和绿色休闲空间。工程结合主题分析和景点设计,在沿线设置若干个不同功能的休息观赏节点。
在近期的禅城区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中,人大代表发现,这里变身成一条颇为壮观的“生态走廊”:雕塑小品、景观廊架、特色座椅等设施一应俱全,呈现与自然交融的“亲水岸线”。
同时,细心的人大代表也发现,改造提升中的汾江河西岸增添了不少以运动为主要元素的雕塑小品,如奔跑中的人型雕塑小品,踏浪飞奔的红色龙舟景观以及抽象的骑自行车人物剪影雕塑等。
项目负责人介绍,按照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要求,工程分别设置“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其中“漫步道”“跑步道”贯穿全园,共同构成环状游览系统,形成宜人的滨河慢行空间。
在视察过程中,人大代表边走边看边问。沿着岸边漫步,习习凉风拂面,沁人心脾,区人大代表何狄强感慨:“这些年来,汾江河两岸一年一小变,三年大一变,现在两岸经过改造提升后,水清、景美,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这些都体现了政府为民谋福利的务实举措,切实改善了市民生活。”
汾江河西岸打造出的滨河慢行空间给禅城区人大代表杨建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忍不住赞叹:“水质变好、水岸变靓,老百姓喜欢,为市民打造了又一处风景怡人的休闲好去处。”
跟踪监督
推动黑臭河涌变网红打卡地
事实上,这是禅城区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水环境的一个缩影。连年改造中,越来越多的亲水空间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成了一个个新开辟的“城市客厅”。
水环境治理也是近年来禅城区人大代表调研视察、撰写议案建议的热点主题。比如,围绕汾江河两岸河滩地生态治理的问题,2019年,禅城区人大代表伍启乐撰写了一份《关于提高堤围建造标准,从根本上解决文北社区临江村居洪涝水浸问题的建议》,并转交给相关政府部门办理;禅城区人大代表何狄强也在2019年举行的“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中,现场向政府部门建议,汾江河两岸提升要考虑与绿道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出与对岸相媲美的沿河景观。而在日前的集中视察中,杨建伟也提出,汾江河西岸未来要因地制宜融入本地特色文化、民俗元素,贯通慢行道,串联和提升亲水平台,整体提升两岸生态景观,打造“碧道”标杆。
同时,近年来,禅城区人大代表的足迹也遍布南北大涌、凹窦涌、奇槎涌、西四涌、田心涌等区内大大小小的河涌,见证着不少黑臭河涌蝶变成一个个网红打卡地。这背后是各级政府各部门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是禅城区人大代表综合运用审议报告、调研视察、约见政府部门等监督方式,开展“全链条”式持续有力的监督工作的结果。
为持续优化水环境,建设美丽禅城,人大代表调研组还建议,禅城区政府要加强河涌治理的宣传工作,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有效宣传水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水环境治理知晓率和参与度,共同优化禅城区水环境;同时要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通过多部门联动,完善对排污企业、责任人及个人行为的处罚,多措并举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今后,区人大常委会及各级人大还将主动履职,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推动禅城区打造“青山绿水、碧水蓝天、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区。
11月的佛山将高朋满座。
上周,2021年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开启百日倒数。这项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总决赛将在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预计超过1000个博士后团队参赛。
身为地级市,佛山为何能有幸承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全国性赛事?从谋划到落地,佛山全力争得赛事承办有何深意?
从1995年组建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到2011年首办“博交会”,再到如今博士博士后工作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佛山对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倾慕已久。佛山承办此次大赛,既是爱才传统、揽才行动的延续,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更是开辟新赛道、开创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一盘高层次人才的大棋局,佛山走出一步“正着”。
佛山对博士后人才倾慕已久
人才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对人才的竞争越演越烈,各地针对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的大手笔政策更是频频占据新闻头条。
“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比拼,是城市发展动力资源等的争先战。人才的结构、质量、数量等,将影响乃至决定一座城市的未来。
人才与佛山,历来相互推动、相互成就。
明清时期,佛山成就“四大名镇”“四大聚”美名,迎来“广佛周期”高光时刻,文化繁盛,科甲日盛,成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降,佛山涌现出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带领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后,佛山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孔雀东南飞”“星期六工程师”“陶瓷界黄埔军校”等现象传为美谈,大批人才推动佛山制造打出威名、走向全国。
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一番话,可见佛山“追求人才”“善用人才”的人才观:美的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
正当全国各地开始构建开放、市场化的人才合作机制之时,佛山瞄准了博士博士后——站在创新体系塔尖的人才群体。
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建议下,1985年,我国开始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行博士后制度。1995年,佛山组建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博士博士后政策制定与服务对接工作。至近年,佛山已建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健全“1+5”服务专区、优粤佛山卡、人才服务专线等人才服务体系。
近十年来,佛山两次举办大型活动,向博士博士后群体发出邀请函。
2011年5月,中国(广东)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洽谈会在佛山举行,这是全国首次由地级市承办“博交会”,共吸引130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国内53家高校及海内外博士等逾2000人参加。
2019年11月,佛山再次举办“博交会”,吸引全球1200名人才报名参加,其中98%的具有博士学位。
除市级活动外,各区政府、企业也根据自身需求举办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如顺德连续多年“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广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负责人、顶尖人才前来考察交流合作;南海区重磅推出“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涵盖不同层次人才的全方位服务和奖励。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举办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领域的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对接会等。
此外,佛山与78家大院大所合作组建各类创新平台达100家,累计引进培养各类研发和管理人员9000多人。
时至今日,共有3000多名博士在佛山就业创业,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64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承办2021年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既是佛山爱才传统、揽才行动的延续,也是佛山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
此次大赛办赛规格高、参赛人群层次高,配套活动内容全,赛、展、会融于一体,既是高水平的竞技舞台,也是全方位展示博士后事业发展成就的盛会。副市长乔羽对大赛寄予厚望:大赛在佛山举办,不仅为佛山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也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寻找撬动佛山创新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对于创新领域来说,一个关键的人才,很有可能就是带动一个项目、撬动一个产业的支点。
在佛山,一批批高层次人才正在为佛山制造的新领域、新方向而探索。
美国爱荷华大学工业工程博士贺礼专注前沿3D打印工艺及装备研发,他牵头的项目获得国家级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为佛山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增材制造等行业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的陈贤帅是一名年轻的博士后。在佛山创业6年间,他带领研发团队在世界首创了基于影像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牙科种植体,打破口腔种植系统长期被欧美国家垄断的局面,短短几年便带动佛山医疗器械产业整体进阶。
佛山承办此次大赛,正为寻找下一个支点而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佛山抓住用好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佛山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当前,佛山制造业发展已走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陶瓷、家电、铝型材、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加快推进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亟须加强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大力开展科技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今年8月,佛山出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三年内至少拿出百亿资金帮助企业“强身健体”,其中包括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人才,甚至放出对领军人才“一事一议”上不封顶的大手笔。
近日,随着《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佛山被寄予厚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全部将佛山作为布局城市,其中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等5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智能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将佛山作为核心布局城市,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比如,芯片制造领域,支持佛山依托季华实验室推动建设12英寸全国产半导体装备芯片试验验证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领域,支持佛山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机器人谷,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家电、陶瓷、纺织、家具等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纳米材料领域,支持以广州、佛山为依托,建设纳米科技核心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微纳加工、工程化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等功能性基地与平台等。
未来五年,佛山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必然需要更多来自海内外的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参与,产生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推动佛山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如果说观察佛山对创新的渴求,大背景是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压力的话,那么此次大赛筹备期间的两组数据,可以成为窥见佛山企业创新需求的“一扇窗”。
截至8月4日,大赛设置的“揭榜领题”赛项,共征集遴选出208个科技攻关项目需求,其中来自佛山的张榜需求21个,项目计划总投入达1.12亿元。同时,全国共有1838家单位发布博士博士后人才需求,发布岗位7578个,拟招聘博士后21675名、博士3203名。其中佛山有96家单位发布需求,提供911个以上岗位。
也就是说,“揭榜领题”中佛山企业的需求数,和单位对博士博士后人才的提供岗位数,都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既是佛山作为东道主充分发动的结果,也是佛山企业渴求人才、期盼创新成果的真实需求。
一次盛会将创新大门打得更开
承办一场国家级大赛,既是检验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试金石,更为城市发展带来能级提升的强劲势能与经济转型的澎湃动力。
譬如,深圳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已经成为一个人才品牌盛事,极大拓宽了国际化人力资源交流渠道。
承办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有机会向外界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佛山。
佛山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经济特区,尽管“有家就有佛山造”近年已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同,但在城市知名度上,佛山一时难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在“网红经济”时代,也稍逊色于长沙、合肥、重庆等城市。对不少高层次人才而言,提起佛山,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黄飞鸿、叶问等和武术有关的名词。
创新佛山,如何向全国高层次人才递出一张“生动有感”的名片?或许是承办本次大赛留下的一道大题。
这个答案非一日之功,此次大赛承担起了扩宽通路的任务。
大赛自启动以来,获得全国博士后人才的广泛关注,来自海内外的博士后团队踊跃报名,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就显示出578万条信息,佛山作为总决赛承办城市的受关注度也持续升温。
不难预见,三个月后的佛山,在迎来数千名博士博士后时,将全力使出“真功夫”,全方位展示城市风貌品质、历史人文底蕴、创新创业氛围、投资发展环境、人才服务水平,让博士博士后们对佛山留下好印象,产生城市认同感——这些足以影响他们未来创新创业的选择。
更令人期待的是,佛山将与博士博士后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擦出怎样的火花?
此次大赛参赛项目创新性强,大多集中在前沿科技领域,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农业与食品等八大产业领域,与佛山全力打造“2+2+4”产业体系相吻合。
大赛搭建起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与佛山企业、投资机构、孵化园区等直接对接交流的平台,佛山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新型人才观敞开怀抱,让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在佛山找到产业化、市场化的机会,为佛山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众多佛山企业积极参与本次大赛,如某著名制造企业已计划拿出超千万资金招贤纳士,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当前,佛山正全力打造人才向往之城。广邀四海人才的大赛将成为突破口,倒逼佛山进一步遵循博士博士后人才特点和科研工作特色,调整人才服务措施,优化人才服务,乃至在更大层面营造爱才重才的社会氛围,推动国际一流环境打造,为城市品质形态提升提供契机。
一个城市的未来,不止于产业发展。尽管本次大赛聚焦理工科博士博士后人才的比拼,但佛山这座城市迸发的活力与提供的机遇,将同样吸引来自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高层次人才的关注,助力佛山文化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