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三年多贫困户今年内100%脱贫
详细内容

三年多贫困户今年内100%脱贫

时间:2019-12-20     人气:2418     来源:珠江时报     作者:admin
概述:“明年春天孵出第一批蛇蛋时,村民就能获得收益了。”昨日,廉江市石岭镇下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豫皖,到村里的蛇舍查看蛇的冬眠情况后高兴地告诉记者,水律蛇养殖产业扶贫项目进展喜人,下高村又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贫困户接受养蛇技术培训。

在张豫皖的帮助下,刘发亮可以坐企业捐赠的电动轮椅自由外出了。


  “明年春天孵出第一批蛇蛋时,村民就能获得收益了。”昨日,廉江市石岭镇下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豫皖,到村里的蛇舍查看蛇的冬眠情况后高兴地告诉记者,水律蛇养殖产业扶贫项目进展喜人,下高村又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今年34岁的张豫皖,是禅城法院的一名司法警察,今年5月接到扶贫任务后,来到廉江市下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踏入扶贫第一线,他迅速进入角色,与上一任驻村干部梁峰一起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危房改造、完善村基础设施……


  自2016年对口帮扶下高村脱贫攻坚以来,禅城法院坚持党建引领,让扶贫工作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帮助驻村干部通过发展光伏发电、花生油厂、水律蛇养殖等产业帮扶项目,推动贫困户劳动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截至目前,下高村登记在册的34户无劳动贫困户已全部纳入政策兜底补助,31户有劳动力贫困户收入均已达到省定脱贫标准。11月份,65户贫困户全部主动递交了退出(脱贫)申请,现正等待上级部门的验收考核。


  建帮扶微信群为贫困户服务


  下高村位于湛江廉江市石岭镇,是禅城法院对口帮扶的贫困村。该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居多,留守的儿童和老年人能力有限,只能将土地以极低的价格承包给外村人,年迈的老人在村子附近零星种植一些水稻、大蒜和蔬菜日常食用,没有什么经济作物。目前,登记在册的贫困户有65户176人。


  2019年5月,张豫皖接到扶贫任务后,来到下高村担任支部的第一书记。“接到扶贫任务时,我是比较犹豫的。不是害怕当地艰苦的环境,主要是因为我来禅城以前跟妻子一直是异地分居状态,希望自己能多些时间陪伴家人。”张豫皖坦言。


  张豫皖是安徽人,2017年10月选调到禅城法院担任司法警察,2018年跟妻子举办了一个简易的结婚仪式,并计划在2019年能有自己的宝宝。不过,在今年5月接到扶贫任务后,这一计划也就延后了。“妻子经过反复考虑后,对此给与了支持。廉江回禅城也不方便,乘火车要7个小时,只要我回来,她就一定在火车站接我。本来觉得婚前的车票就够多了,那天我对比了一下,似乎婚后的火车票比婚前要厚出很多。”张豫皖说。


  扶贫工作对于张豫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来到下高村里的第一个月,张豫皖首先了解前一任扶贫干部的工作内容。同时,入户走访贫困户,以更全面地掌握贫困户的情况,了解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由于不会说白话,困难也随即而来。张豫皖平时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话跟当地村民交流,遇到不会说的,就靠村委会干部翻译,许多村民起初并不信任他,“很多村民不肯配合,你要看户口本,他们说拿出去了不在家。你问家人生活工作情况,他们说没工作,偶尔打散工,没有收入。”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村民,张豫皖通过看当地新闻,试着掌握当地语言,以便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张豫皖真心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落实医疗报销、助学补助等帮扶措施。同时,他建了一个帮扶微信群,经常发布一些扶贫动态和当地的招聘信息,也鼓励贫困户将自己周边的招聘信息进行共享,一些需要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的村民,就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找一些能带回家做的工作。


  一次次地入户、沟通、解决问题,时间久了,村民感觉到驻村干部是实实在在来帮他们的,很多人逐渐放下戒心,跟张豫皖熟络起来。“有一个杨阿姨,每次见面都会拉着我说,张书记人好。我就觉得很满足,觉得自己没白干。”张豫皖开心地说。


  推进产业扶贫助贫困户增收


  昨日,在冬阳的照射下,下高村村委会旁边的蛇舍一片暖洋洋的,300多条种蛇正舒服地处于冬眠之中。利用这个晴天,张豫皖和下高村村干部特地到蛇舍查看,检查蛇舍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并进行换水、清理蛇蜕的皮,“有时还得看看蛇有没有患病,以便及时找技术员处理。”


  这是张豫皖到下高村后,和梁峰一起开发的扶贫项目。张豫皖介绍,水律蛇养殖项目以合作社为单位采购种蛇,目前的蛇舍由村委会空余的蘑菇种植大棚改造而成,第一期项目请当地有经验的农户来养,现在养殖了300多条种蛇,目前这些种蛇正处于冬眠之中,到明年春天产下第一批蛇蛋后,村民就可获得收益。


  而第二期的水律蛇养殖项目,将由有兴趣的贫困户来合作社认养种蛇。合作社提供种蛇、饲料、场地和孵化,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传授技术,待贫困户养蛇技术成熟后,可自行改造家庭周边的环境将种蛇领回去养,合作社再统一收购蛇蛋或者成品蛇,再去市场销售,收益也归贫困户所有。


  “市场上前几批的蛇蛋价格会高一些,等到七八月份市场上蛇蛋多了,价格跌下来,我们就自己做孵化,小蛇经过一年的饲养也可作为成蛇出售,此外小蛇成年后贫困户只需按领养数量归还合作社种蛇,剩下就都是贫困户的资产了。”对于市场的起起伏伏,张豫皖说,他们也有足够的应对措施。


  今年8月启动的水律蛇养殖,仅仅是禅城法院驻村干部实施产业扶贫的其中一个项目。通过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群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这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如何深挖“穷根”,帮助下高村建立长效脱贫帮扶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成为禅城法院历任驻下高村扶贫干部思考最多的问题。


  事实上,自禅城法院对口帮扶下高村以来,驻村干部就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把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不断通过产业帮扶增加当地村民收入,提高贫困户就业技能,先后完成了光伏太阳能发电、花生油厂、食用菌蘑菇种植等产业项目。目前,光伏发电、蘑菇种植、花生油厂项目,一年可为下高村带来近7万元的收益,持续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在册贫困户均已达脱贫标准


  昨日上午,廉江市天气晴朗,下高村村民刘发亮坐着电动轮椅出了家门,独自操作轮椅沿着村里的水泥路闲逛着。“多亏了张书记他们帮我找来这个电动轮椅,几十年来没怎么出家门,现在可以自己出来了,先在村里看看。”刘发亮开心地说。


  49岁的刘发亮一家现有8口人,家中除了妻子和两儿一女外,还有年迈的父亲和两个弟弟。此前,由于父亲年迈,他和二弟自小残疾,儿女又未成年,只有妻子和刚成年的弟弟两个劳动力,家中贫困,日子过得清苦。而刘发亮和二弟平时在家只能依靠小板凳活动,几乎很少出门。“脱贫、‘走’出家门看看”,成为刘发亮心中最大的愿望。


  自2016年起,在禅城法院对口帮扶下高村后,刘发亮的愿望逐渐变成了现实。驻村干部先后帮他们一家落实了贫困户养老、医疗报销、子女助学补助等补贴,还帮助刘发亮的妻子在村里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这两年,刘发亮的大儿子和小的弟弟也先后到东莞打工,每月有六七千元的收入,贫困的帽子终于可以摘掉了。不久前,张豫皖又联系爱心企业,捐赠了两个电动轮椅给下高村的贫困户,其中一个赠给刘发亮,让刘发亮实现了自行“走”出家门的愿望。


  其实,不仅刘发亮一家实现了脱贫。在禅城法院帮扶下,下高村这个昔日贫穷偏僻的小山村正经历着美丽的蜕变。在禅城法院历任驻村干部的帮扶下,昔日破旧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已经焕然一新,村委会前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也变成食用菌种植园、蛇舍、文化运动广场,村中的危房改造、路面硬化和太阳能路灯等项目也一一完成。在多项产业加持下,下高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将越走越稳。


  截至目前,下高村登记在册的65户贫困户合计176人,除了无劳动能力户有政策兜底以外,有劳动能力户都已经达到了退出的贫困户条件,正在申报退出。贫困户人均收入也从2016年的6621元上升到12580元,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均收入更是达到14719元,真正实现了脱贫。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