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
详细内容

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

时间:2020-02-16     人气:1842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圣人只要修到了至诚,就自然富有盛德,充足而有余的。掩盖都掩盖不住的,自然就有了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这样就可以不怒而威,不发令而行了。......

第二十七章 明哲保身

1.圣人之道

【原文】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解释】伟大啊,圣人之道!浩瀚无边,可以化育万物,与天一样崇高而光明。


圣人只要修到了至诚,就自然富有盛德,充足而有余的。掩盖都掩盖不住的,自然就有了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这样就可以不怒而威,不发令而行了。


圣人之道如此,等待有缘人才可以施行的。子思把这部孔门心法经典流传后世,就是待后人来兴圣人之道的。刘伯温在辅佐朱元璋之前,归养青田老家,写了本《郁离子》,以待后世王者之兴。


2.苟不至德

【原文】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解释】所以说,如果不是修炼到了至德,发明了本有的明德,至道是不会在身上凝聚而汇聚的。只有修习到了至诚的程度,上天就会赋予圣人之道。


什么是道呢?道是万物共通之太极,这里所说的万物也包含了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德是万物各自之太极。人也是万物之灵,也有太极,做到了极点就是德了的。如果做到了至德,也就是可以尽心尽性了的,至道就会汇聚而来的,也就会通万事万物之理的。如果做到了至德,就好像是一个大熔炉一样,不管是正的邪的,放进去都可以炼成真金。


3.道问学

【原文】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解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所以说君子以德性为尊,待到发明了自己本有的明德,发明了自己的自性之后,就要以道来问学。朱熹教人做学问刚好相反,先是博学广闻,去把一物一物给格通了,然后就可以得道了。注意了,子思所教的才是真正的孔门心法,要以德性为尊,首先去发明自己本有的明德,得道了以后再去以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君子修道做学问,以道来问学,就可以融通古今中外的学问了。如此一来既可以做到广大无边,无所不包;又可以无比精微,对于很精细之处都能够明了。如果我们要去弘法,发扬孔门的心法,面对不同的众生,首先我们要了解他们,如果不了解他们就无法和他们更好地交流。如果我们要去渡科技工作者,我们只有比他们更懂科学才可以更好地去和他们交流,否则很难信服。此道可以圆融的解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重要的科学理论。甚至也可以解决物理学的世纪之谜量子纠缠。


极高明,而道中庸。虽然极其高大光明,无所不照,可是却符合中庸之道的。全篇文章子思给我们讲的就是中庸之道,这里点题了的。世人也许很容易误解中庸之道的,似乎是不敢提反对意见,也不敢提同意意见。即使是面对恶人恶事,也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敢第一个站出来。其实不然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中和之道,这个是万事万物所共有之道,这是揭示真理来的。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可以称之为中。如果对应于事物,还没有生发之前可以称之为中,对应于乾卦。中会发生分散开来,然后又会合于中。如此变化的规律,可以用阴阳八卦图来表示出来的。


温故而知新。君子修道为学,能够做到温故而知新。我们平时所理解的这句话就是要去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了。其实不然的,这里讲的是孔门心法,有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的。什么是故的,什么是旧的,什么是新的呢?我们经常用生锈的铜镜来比喻我们的心。在远古时代,我们的故心是没有什么遮蔽的,铜镜也是全新的,没有什么锈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尘劳不断地积淀在我们的心上,也是由一小粒一小粒的积累起来的,积累到多了就可以完全遮蔽我们的本心了的。如此看来旧的铜镜还是新的,而现在这个所谓的新的铜镜却是锈迹斑斑的,是旧的了。我们要追溯本源,就可以知晓了。


敦厚以崇礼。君子修道为学,发明自己的明德,得道了以后,虽然有极高的智慧。虽然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了,可是还是依旧保持这谦卑之心,能够保持敦厚,能够去推崇礼教。


4.明哲保身

【原文】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解释】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前面说到,虽然君子富有盛德,已经得道了,心量无比广大,可是却还是能够推崇礼教的,自觉去持守中庸之道。不会傲慢无礼的。因为对于君子来说,傲慢本身就是一毒来的,毒素未除,如何能够得道呢?所以说在上位的时候,不会骄慢,在下位的时候,不会有自卑感,不会背离中庸之道,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邦国有道的时候,大道可以推行,君子的教导可以兴起,被世人所采纳。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邦国无道的时候,大道无法推行,就保持缄默等待天时。虽然是保持缄默,还是在默默的包容一切,默默的去行动感化周遭的世界。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我们平时经常用的成语明哲保身就是从这里来的。也许许多人从这里断章取义,以为中庸之道就是明哲保身的,其实与孔门心法相违背的。孔子什么时候明哲保身了呢?《诗经》中说:“既能够发明本有的明德,也就是能够明心见性,又具备很高的智慧了,正是由于有大智慧,所以远离物欲,所以就能够保其身。”物欲太盛就会伤伐德性的,也可能会遭遇外来的灾祸的。明哲保身并不是逃避的。《诗经》中的这句话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