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大道中山路隧道、跃华路隧道主线正式开放通车
6月12日,期盼已久的高明大道中山路隧道、跃华路隧道主线正式开放通车。这两处下沉隧道是佛山一环西拓南环段和高明大道快速化改造的重要部分。
此次开通的跃华路隧道节点改造工程,起点接沧江路跨线桥,终点接三洲沧江大桥,途经跃华路、祥福路、西荣路,总长630米,主线道路双向六车道,隧道两侧设双向六车道辅道。中山路隧道节点改造工程,则南北贯穿富湾、西江产业新城和荷城旧城区,是高明城区往广州方向的重要出入通道,总长615米,主线道路双向六车道,隧道两侧设双向六车道辅道。
高明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陆秋连表示,两隧道通车对缓解高明大道堵车问题、加快对接佛山一环乃至加快城市组团快速联系均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高明大道另一关键节点——三洲大桥重建工程已完成约80%工程量,力争今年8月底通车;同时还将结合“美丽廊道”行动,加快推进高明大道景观改造提升工程,高明将在今年底迎来交通面貌的大提升、大飞跃。
对于市民关心的高明大道辅道破损的问题,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施工项目部书记田兆权说,高明大道按照“主线先施工,辅道后封闭”的思路推进建设,两隧道主线开通后,施工单位将综合考虑近期台风影响等因素,择机对辅道进行封闭施工。此外,为从根源上解决辅道水浸问题,在上级部门的指引下,施工单位计划在高明大道(荷城土鸡店至龙亨酒店路段)重修污水管网。
50个网上展区全天候服务、10×24小时参展商专属直播间开启、全国105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和6家跨境电商平台链接同步上线……今天,第127届广交会在“云端”开幕,一个打破时空界限的网上贸易盛会正式开启。
这是一场信心之会。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冲击持续显现,整体上“云”的广交会开幕,为全球客商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数万中外参展商在此觅商机、求发展,信心更足。
这是一场创新之会。“云”上广交会以新技术为网上洽谈、网上办展、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提供发展契机。众多全球首发产品集中亮相,中国制造、中国创新从这里走向世界。
这是一场开放之会。“云端”之上,全球客商足不出户就可与全球的贸易机会相连。广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这一全球贸易盛会。
浩荡珠江,奔流入海。从线下到云上,从中国到世界,非常时期的非常广交会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信心之会
迎来全球客 云上新商机
在佛山顺德,已有多届参展经验的美的,多个专业直播间已准备就绪。市场部人员反复进行直播演练,力求在不断的尝试和交流中探索最佳直播实操经验。而在主播团队背后,产品、营销、销售及财务等各职能部门也多方位做好支撑。
在中兴能源有限公司四川自贡基地和位于巴基斯坦的办事处,员工连日加班加点。“这是我们首次参加广交会,希望客户对产品感兴趣时,我们能立刻在‘云端’回复真实全面的信息,提高信任度。”中兴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郭军说,公司提前对国内外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让国际市场团队能精准及时对接采购商。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场特殊时期的外贸盛会,拉开一场全球贸易的信心之战——来自全国各地的2.5万家参展企业全力冲刺,向“云端”释放新的生产力:有的企业组织外语主播“竞争上岗”,力求培训出最佳主播,精准应对全球客户;有的企业把直播间开到生产线,让采购商足不出户即可直观了解产品制造过程……
作为中国外贸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广交会自60多年前创立以来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多年来,全国各地的外贸企业借助广交会平台,取得外贸出口的长足发展,也积累了品牌口碑,赢得全球新老客户的支持和青睐。
在疫情挑战中奋力前行,整体上“云”的广交会为中外客商打造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网络贸易平台。“云端”上的广交会将助力企业抢订单、保市场,更将打通产销对接堵点,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展现出应对疫情和积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大国担当。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这既是中国所需、世界所盼,也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
盛会上“云”,机会无限。每个参展商都摩拳擦掌,做好充足准备,期望碰撞出更多新商机。“这是广交会的一次勇敢探索,期待能给全球采购商带来便利,给所有外贸企业带来商机及订单,也给整个会展行业带来技术变革。”美的集团副总裁兼美的国际总裁王建国充满期待地说。
创新之会
新技术支撑 新产品涌现
广交会整体上“云”,数万客商线上对接,这背后是广东创新的强力支撑。“上千人协同合作,为广交会线上举办奋斗。”腾讯云会展解决方案负责人严敏说,借助腾讯云在全球的应用、覆盖全球五大洲26个地理区域的基础设施,可支持全球各地近千万人同时参加在线会议。
“冲上云霄”的第127届广交会,不是将传统模式的实体展简单迁移到网上,而是进行了全新的结构设计和流程再造。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本届广交会将为线上展览提供更多可能。
一套创新“组合拳”在广交会上推出:顺应“直播带货”发展潮流,设立10×24小时参展商专属直播间,供采双方可即时沟通、互动交流;首次在网上平台开设金融服务专区,为参展企业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新设跨境电商专区,与全国105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和6家跨境电商平台建立链接,同步开展营销活动,扩大企业受惠面……
回顾广交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2003年首次推出线上广交会并首次建立跨国采购平台,到2007年首设进口展区增加进口功能,再到2008年专门设立品牌展区,并加快从出口贸易单一功能平台向进出口平衡、产品推介、投资洽谈、行业交流、信息发布等综合功能平台转变……随着时代变迁,广交会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数万家参展商而言,广交会更是展示创新技术、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众多创新产品将在广交会集中亮相。
“疫情发生以来,格力在两个月内制造出了能够有效捕捉杀灭空气中的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杀毒与净化,有效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自主创新是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关键。
最近一段时间,广州亿科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全员忙着交付订单。“我们研发的非接触式智能感应垃圾桶,帮助人们有效避免接触病菌,减少感染几率。”该公司董事长陈亿志说,产品的高质量和创新是买卖全球的关键。
云上新展会,智造新产品,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启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放之会
开放展新姿 奋力开新局
“广交会网上举办是全球贸易界的一大创举,巴黎大区工商会将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积极进行宣传推广。”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副会长阿兰·安戈铎期待,法国中小企业能在本届展会上取得更多收获。
“广交会是个很有价值的贸易促进平台,相信也会是众多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首要选择。”美国“老广交”丹尼尔·斯庞根十分期待本届广交会,“通过参加广交会,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许多优质的中国商品,结识可靠的供应商,实现自身业务良性发展。”
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本届广交会开幕前已向曾经到会的40余万境外采购商发出邀请,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邀请往届由于时间或旅行成本等因素无法到会的客商,努力吸引更多国际采购商参会,为企业拿订单、保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重重挑战,广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客商,以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从2月开始,GE揭阳海上风电总装基地、默克中国创新中心、新加坡金鹰集团太平洋油气阳江项目等陆续复工复产,新能源、新医药产业力量不断迸发。
4月,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云开工”。这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
5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签约”,新增150万吨/年乙烯规模。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首批装置也在湛江打桩开建。
从外资大项目的有序复苏到外贸盛会的盛大开启,这既是全球经济看好广东、中国发展的力证,也是广东进一步扩大开放取得的重要成果。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走向创新驱动,需要非常的发奋努力才能渡过难关,需要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国际合作,凡是愿意合作的都要敞开胸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危与机同生并存,再难的挑战,把握好了就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广交世界,开放中国。“云”上广交会释放出这样的强烈信号:云“联通”、开“大门”、畅“渠道”,以全新姿态走向全球市场,为各行业领域找到新的发展舞台,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书写新篇章!
日前,季华实验室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总结两年来工作成效,审议通过季华实验室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等,全力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
成立两年以来,季华实验室在科研工作、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各类重大项目7项,总经费4.52亿元; 自主设立科研项目50项;新园区建设顺利开展,一期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引进了19个国内外高端团队,全职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实现佛山全职引进中国两院院士零的突破;人员规模为700余人,形成了全职院士1名、兼职院士11名、领军人才32名等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申请发明专利180余件;已注册成立企业6家。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季华实验室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浓厚科研底蕴,与广东省的市场机制体制、创新文化优势密切结合,扎实开展各项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下阶段要围绕广东省产业需求,大力引进人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早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助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季华实验室第一副理事长、市长朱伟充分肯定季华实验室的阶段性成效。他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季华实验室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地围绕打造一支扎根佛山的科研队伍、搭建一个国际高端的科研平台、沉淀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带动一方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等“四个一”的建设期目标,在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顶天立地”的重大科研成果。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季华实验室建设,共同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省创建国家实验室贡献佛山力量。
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介绍,季华实验室在肩负广东省和佛山市人民的重托,在不断探索中成长,也一定会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壮大。今年要进一步加速人才团队引入,总体规模达25个以上,进一步开展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工作,总体人员规模达1000人; 全年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力争达200件;新园区一期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等,进一步扎根佛山、服务佛山、造福佛山,为支撑科技创新强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季华力量。
会议期间,季华实验室科技成果展同步举办,集中展示15项重大科技成果以及82个科研产品,涵盖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半导体技术与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新型显示装备、先进遥感装备、增材制造、新材料新器件等研究领域。不少科研成果展示季华实验室在原始创新领域持续发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如分子束外延(MBE)装备、冷气动力喷涂、有机电致发光(OLED)材料、面向机器人的互联操作系统、智能机器人基础性专项等。又如结合当前公共卫生所需,季华实验室在高端医疗装备上也有不少突破,包括可用于环境中冠状病毒检测的小型化检测装置、人体组织功能化3D打印制造技术、全光纤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治疗仪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