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读佛山园林建筑,以梁园和清晖园代为代表
详细内容

读佛山园林建筑,以梁园和清晖园代为代表

时间:2020-07-05     人气:2672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admin
概述:读佛山园林建筑,有繁华阅尽的沧桑之感,也少不了铅华洗净的宁静致远。那些幽深的庭院、恢弘的阁楼、古朴的廊柱,写满了历史厚重感。而庭院中的奇石秀水,却多了几分纯净悠闲,给予建筑勃勃生机。......

  读佛山园林建筑,有繁华阅尽的沧桑之感,也少不了铅华洗净的宁静致远。那些幽深的庭院、恢弘的阁楼、古朴的廊柱,写满了历史厚重感。而庭院中的奇石秀水,却多了几分纯净悠闲,给予建筑勃勃生机。

  如今,以梁园和清晖园为代表的佛山园林建筑内,亭台楼阁、石山小径散落在苍翠的树木之中,依一分山水,化成一道风景,让人远离都市尘嚣。

  过去的几百年间,昔日庞大的名园,在经历了历史的冲刷和洗礼后,已所剩无几。于后人而言,只能通过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来品读园主的情感世界和家族往事。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些遗存的楼台、奇石和水景,正是园主内心最真实的言说。我们可以借此去窥探一个个家族发展历程,感受当时文人雅集曲水流觞、寄情林泉的乐趣。同时,也在与建筑的对话中,感受时代的变迁。

  步移景换 林泉之怡

  在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有一座与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并称岭南四大名园的园林建筑——梁园。

  梁园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佛山园林建筑的代表作。其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今升平路松桂里“十二石斋”、松风路西贤里“寒香馆”以及松风路先锋古道“群星草堂”和“汾江草庐”等毗连的建筑群。如今,十二石斋和寒香馆已为民居,现仅存群星草堂和汾江草庐两处景点,占地近2万平方米。

  园以水活,水随山转。水景和山石,是园林建筑永恒的主题。

  古人之于园林,多寄情寓意。而这份情,便化作奇石秀水、楼台轩窗,镌刻在建筑群中,向后人述说着他们的闲趣。

  梁园便是如此。其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而灵活多变的布局,又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展现了园主对远离喧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漫步在庭院内,可见回廊环绕,绿树婆娑。一池碧水,与船厅、桥亭相映成趣。太湖石、石英石或伏或卧,奇谲多姿,满园秀色尽收眼底。置身其中,步移景换,仿佛林泉就在咫尺间。

  然而,眼前的梁园并非其最初的模样。清嘉庆、道光年间,时任内阁中书的梁蔼如及其侄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四人精心营建了这座私家庭园,园中布局错落有致,规模为岭南四大名园之首。

  但清末民初以来,梁园园址日渐缩小,湖池淤浅,异石散失。又经历战乱,日军轰炸,所剩无几。一代名园,终走向没落。

  如今,梁园内所见为群星草堂建筑群,其规模仅为当初辉煌时期的四分之一。其中最为人称奇的,便是石庭和水景。

  园内石景皆一石成形,摒弃石块积压堆砌,多了几分不加雕饰的随兴和自然。其中,以苏武牧羊、追月、倚云等最为著名。

  而汾江草庐,则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这里有宽阔水面,水中植荷,堤上植柳,荷风蕙露,丹桂飘香。景石间以竹木,绕以池沼,立以亭台,古木参天,即便炎热夏日,依然凉气袭人。俯仰之间,相得益彰。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湫池一方,可想到江湖之远。山石一片,可看见山峦叠嶂。大约200年前,建筑的主人曾不羡仕途,归隐于此,这份豁达,便足以感染每一位探访者。

  文墨飘香 诵咏之风

  走入位于顺德区大良街道的清晖园,有豁然开朗之感。一踏进园中,园林之清新、和煦之蕙风,早已扑面而来。仿佛由一个喧闹的世界,一下子进入一方幽静天地。

  清晖园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经龙应时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其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惜阴书屋等,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

  所谓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清晖园的清雅,除了体现在名字上,更多的是见于那一色的青砖灰瓦、绿树白花。漫步其间,山水之中有亭可憩,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情趣融为一体。而其风雅,更透过一群名士才子的轻吟浅唱,拨弄着无数人的心弦。

  水中之为游鱼,月下之为诗客。曾经,这里充满了火热与赤诚,文人墨客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便在此饮酒赋诗、笔耕墨耘,曲水流觞之间,极尽文人风雅。

  惜阴书屋,有珍惜光阴、发奋读书之意。园主龙家是书香世家,不难想象,当年此处必定是书声琅琅,高朋满座。四方文人雅集会聚于此,茶一壶,酒一瓶,笔墨一挥,笙歌四起,觥筹交错间,便可尽情吟咏,极一时文酒之乐。

  如今,入清晖园,可见左边一排古建筑排列开来。此为清晖园史料陈列馆,里面展示了清晖园数百年的风雨历程。

  草堂,是隐者所居的简陋牙屋,自古便有归隐、闲居之意。其居所多清幽寂静、典雅精致,碧溪草堂亦是如此。其室内陈设,多用艺术品来渲染,以营造书香世家的氛围。而读云轩内堂壁间,则悬以名人墨宝,各类图书典籍陈列其间,宁静致远,颇有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之意。

  自然境界重在写意,意在表现园主的情思。山水和书画,向来是文人墨客的向往和追求。在隐居生活中,他们寄情于园林。这满园的和煦春风,最易消逝,但那曲径回廊间的诵咏之风,就像园中的山石和流水,经久不衰。

  故述往事 兴衰之证

  后人只是听闻了历史,而梁园和清晖园建筑,却经历了历史。如今,我们在此追述往事,透过这一砖一瓦,往事渐渐清晰明了。家族的兴衰史、时代的变迁,凡此种种,均让游者有所思、有所悟。

  大约200年前,园主与友人在此吟诗作对、享林泉之乐;后来,他们在慌乱的时代中流离失所、四处奔波……这些故事不断在此上演,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褪色。

  梁氏家族原世居顺德杏坛镇麦村,清乾隆年间,佛山经济繁荣兴旺,梁国雄举家迁居佛山松桂里,后成为闻名佛山的梁氏大家族。而规模庞大的梁园建筑群,便是由梁蔼如与其侄儿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四人合力营建。梁园鼎盛时期,面积纵横上千亩,是岭南地区远近闻名的大庄园。

  梁氏家族大多擅书画,喜爱山水。闲暇时,便会约上名士好友前来做客,在园内吟诗作画。尔后,由于战乱,昔日庞大的一代名园,如今规模已远不及当年。

  而清晖园,原为明朝万历丁未状元黄士俊的宅第,他回乡后,便在原太艮城(今大良街道)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天章阁和灵阿之阁。到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败落,黄氏庄园日渐荒废。后当地龙氏碧鉴海支系21世龙应时得中进士,将天章阁、灵阿之阁购进。其子龙廷槐、龙廷梓筑园奉母,将其改建为庄园居住。

  抗日战争期间,龙家后人大多旅居港澳和国外,清晖园年久失修,草木凋零,解放后一度作为民居使用。龙氏家族的族人因为战乱等原因而四处谋生,庭院日趋残破荒芜。

  清晖园的真正复兴,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顺徳政府拨款,进行了大规模的园林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蔘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全部并入园林中,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范围。

  以梁园和清晖园为代表的佛山园林建筑群,将山石和水景嵌在庭院里。园主们于庭院闲坐,明月时至,清风徐来,形无所牵,止无所泥。而后人在游园时,便在闲庭信步间,窥见家族往事,感受那些真切的瞬间。

  岭南园林代表作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与清晖园同为岭南四大园林之一,它们均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

  梁园内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园内树木成荫,奇石缀点,富有岭南水乡特色。布局匠心独远,错落有致;组景清雅脱俗,高雅别致。建筑多式多样,有亭有桥、有台有榭、有池有馆,各种轩堂馆舍、廊阁庙宇式式兼备。砖雕、木雕、灰塑等工艺精湛,具有岭南地方特色。

  清晖园曲径回廊,幽深清空,布局紧凑,步移景换;建筑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叠石假山、曲水流觞、银杏千秋、龙眼百龄、玉棠春瑞、垂柳轻扬,闲步曲桥、徐行花径、听一粤曲,令你心清耳悦。“清晖毓秀”由此而得名。

  梁园和清晖园建筑艺术造诣颇高,从景区布局、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岭南古代文化特点和文人生活情景,是研究岭南古代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