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印发2024年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为深入打好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高质量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部署安排,推动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实施《广州市2024年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广州市年度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工作计划》提出三项年度工作目标,一是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无机氮浓度达到省年度考核要求和市年度控制目标;二是陆源主要污染物入海量持续降低,主要河流断面和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总氮浓度达到市年度控制目标,稳步推进蕉门水道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三是港口、船舶、水产养殖活动以及海洋垃圾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逐步提升,大力推动美丽海湾建设。围绕以上三项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从强化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规范监管、加大主要河流及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总氮管控力度、夯实工业源污染治理和总氮管控、推动生活源污染治理和总氮削减、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强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加强岸滩环境整治维护、积极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加强海洋环境风险源头防控、加强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强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海洋环境协同监管执法十三方面提出了25项重点工作措施,并提出6项重要任务清单落实落细重点工作任务,包括近岸海域点位清单,主要河流断面清单,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总氮削减攻关名录清单,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清单,重点涉氮工业企业名录清单,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清单。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涉氮工业固定污染源总氮排放控制,《工作计划》首次提出全面摸清全市直排外环境的涉氮企业,将未达到出水总氮浓度目标的企业纳入重点涉氮工业企业名录实时动态监管,鼓励重点涉氮工业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有效削减出水总氮排放浓度。
市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5月17日出台《广州医保支持创新医药发展若干措施》,从加快创新医药进院使用、促进创新医药临床应用、拓展创新医药支付渠道、加强创新医药服务支持四方面精准发力,实施二十一条创新医药支持措施,为加速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助力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一是加快创新医药进院使用。发挥好广州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平台(GPO平台)作用,建立创新药械绿色挂网采购专区,优化挂网流程,为创新药械快速挂网采购提供有利条件。支持医疗机构新增、转归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争取省有关部门对成功转归的创新技术项目优先启动定价论证程序,对已立项的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医疗机构可随时备案并开展应用,加速创新技术推广。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召开药事会并及时将国谈药品、创新药械纳入采购范围,相关情况纳入医保考核评价。
二是促进创新医药临床应用。对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国谈药品等创新药费用,实行单列结算或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予以分值加成。优化DIP病种目录库,对临床应用的创新医疗技术增加病种及分值,支持运用创新药械、创新医疗技术的病例申请特殊病例支付,将国谈药品等创新药械费用在医保考核评价指标中剔除,消除定点医疗机构顾虑。加强国谈药品监测,定期通报定点医疗机构配备使用情况,支持“双通道”药品同步纳入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及外配处方药品目录,加强药品供应保障。
三是拓展创新医药支付渠道。执行省基本医保目录,及时将创新药械、创新医疗技术纳入本市医保支付范围,扩大“双通道”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对国谈药品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强化基本医保保障功能。深化“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对自费药品不限病种范围、不限药品品种按规定纳入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国谈药品、创新药品在待遇上予以倾斜,发挥商业健康保险作用。鼓励用人单位自建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支持购买覆盖创新药械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
四是加强创新医药服务支持。支持企业参加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支持中药饮片、医院制剂以及创新医疗技术、医用耗材纳入省基本医保目录。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医保大数据应用,为创新医药服务提供数据支持。组织“医保-企业”沟通会和国谈药品落地使用“医保-医院-企业”交流会,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国谈药品进院使用。下一步将在“广州医保”微信公众号建立广州市生物医药企业服务专栏,开展政策宣传、收集企业意见,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
城市焕新,不能没有桥的身影。伴水而兴的禅城,桥见证如歌岁月,也支撑城市蝶变。在禅城,桥未旧、城已新!
桥是历史,但未尘封。一座通济桥,跨越几百年,不再是简单交通要道,更承载美好生活的向往。桥是跨越,引领蝶变。去年九月通车的同济大桥,作为东西往来“大动脉”,强劲脉动,成为禅西中心化新地标。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这句诗已不足以描绘桥、城双向奔赴的故事。在禅城,一座座桥梁,从来不只有通达功能,更是交流和引擎 ,满载“发展风向”。
上世纪60年代,澜石大桥通车,牵手顺德北。此后,东平河上掀起一股修桥热,季华大桥、东平大桥相继建设,加密城区连接,联袂水岸经济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一条横跨东平河的石南大桥,成为石湾和南庄互联互通的咽喉,不仅让以往只能坐船去石湾工作的南庄村民走上“康庄大道”,更让陶瓷人才、产业汇聚,使南庄陶瓷走上“康庄大道”。大桥跨越禅城向前,一座座桥,跨越时空、汇聚要素,成就禅城的蓬勃未来。
而今,禅城交通从路桥向轨道全面跃升,更值得期待。从跨城到同城、从城区到湾区,城市区位价值与发展版图一路焕新。2010年,全国首条跨城地铁广佛线开通,禅城正式接入广佛地铁网络,形成与禅桂中心区以及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地铁2号线、3号线的落地,禅城轨道网逐渐成型,加速融入“湾区1小时经济圈”、“广佛半小时经济圈”。当下,广湛高铁、地铁4号线正如火如荼建设。广佛南环即将开通运营,城际铁路公交化,必将进一步提升禅城产业、资本、人才的磁吸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又增“新能级”。
相信充分叠加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的禅城,必将崛起为大湾区的新明珠和价值新高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