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体系发布与宣贯动员会在佛山市图书馆举行
作为目前广东省唯一的公共图书馆领域标准化试点和佛山市公共文化领域的首个广东省标准化试点项目,“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于2023年6月被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2023年度广东省标准化试点。
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体系已经全面编制完成,并于2024年6月28日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实施。7月9日,佛山市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体系发布与宣贯动员会在佛山市图书馆举行,汇集多方力量推动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总结经验 亮点频出引领行业发展
当天,佛山市图书馆馆长黄百川向150余名到场嘉宾介绍了标准体系的编制过程、基本情况和宣贯工作。
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体系是按GB/T 24421.2-2023《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的要求,在引入现行图书馆领域的106项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和6项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特点、市民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量身定制了102项自主制定标准,整体共计255项标准,划分为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岗位标准体系四个子体系,涵盖了图书馆的建设标准、管理标准、资源标准、服务标准和信息技术标准五个方面。
体系具有七大亮点,包括系统性规划,全面覆盖;前瞻性布局,引领发展;一体化设计,联合服务;个性化并重,优质服务;用户为中心,提升体验;专业化指引,人才保障;全体系实施,动态优化。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应如军表示,标准体系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佛山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一次重要技术支撑,更是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将推动全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向更加开放、协同、智能的方向转变,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
制度保障 科学严谨完成标准编制
“20多年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在标准化方面积累了丰富成果。”佛山市图书馆副馆长张萌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化试点”是广东省唯一的公共图书馆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其编制与发布无疑是对“佛山模式”的极大认可。
早在2013年,在原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导下,佛山市图书馆作为市域中心馆,牵头编制了业务规范《佛山市联合图书馆规则汇编》。
2018年,原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发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标准体系”,22项自主编制标准填补了佛山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体系化的空白。
2021年,市政府颁布实施《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施行DB4406/T 9—2021《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管理规范》,结合邻里图书馆、民宿图书馆等联合图书馆体系中出现的各类新业态或新服务的标准规范,构建起联合图书馆的“1+3+X”制度体系。
2022年,佛山市地方标准DB4406/T 19-2022《邻里图书馆建设及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这些历史成果共同为“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自试点项目申报成功后,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筹备前期工作,于2023年9月1日印发《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5)》的通知,组建了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标准化试点办公室。
在这一年的编制历程中,市、区图书馆参与标准研制的人员达178人,自主制定标准成文达23.5万余字。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收到了包括镇街基层机构在内的19家单位的207条意见,使《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体系》真正做到了群策群力,不仅能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提供科学、精准、权威、有效的行动指南,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也具有参考意义。
多管齐下 确保标准宣贯落实
标准体系的编制与发布工作完成后,如何贯彻落实将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7月9日起,为期三天的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体系培训在佛山市图书馆举行。
首场培训由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分院副院长钟照华主讲,题为《标准实施的工作方法和案例》。第二场则由张萌开展,她以《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为题对标准的具体实施进行细致讲解。
随后标准分组培训全面铺开,共分“行政后勤”“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建设”“资源”“阅读推广、宣传推广”六组,对130余名馆员开展170余人次的培训。受训人员将在每场主题培训后参与考试,确保培训效果。
黄百川表示,标准化试点工作任重道远,未来还需发动联合图书馆体系各成员馆共同完成标准体系的宣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持续优化和完善相关标准,以积极和专业的姿态迎接省标准化试点的中期评估及终期验收。
在谈及学习成果时,三水区图书馆馆长胡穗欣说:“公共图书馆区域一体化服务标准体系让我们的工作有标可依,我们将通过标准自查、读者反馈等方式去优化服务,放大长处,补齐短板,持续提升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盛夏时节,高明区杨和镇石水村村民陈慧婵比以往更忙了,自从村里的游龙峡漂流开业后,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为村中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还解决了她的就业难题。她在家门口支起摊子卖泳衣,一个月收入几千元,比在外面“漂”着好。
石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严国全深有体会:“几十年来,石水村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车来车往。”
距离中心城区20多公里的石水村曾是高明的穷山村,乡村产业的空白与地理位置的闭塞,即使坐拥“佛山第一峰”皂幕山生态资源禀赋,石水村也一度面临发展困境,经济发展的滞后还让当地村民大量外流。
如今,石水村文旅项目遍地开花,露营基地、漂流、高端民宿等业态也接连涌现,还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有名的网红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23年,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679万元。
从“一穷二白”到远近闻名,石水村下了一盘怎样的棋?
环境整治
腾出产业发展空间
村强民安环境美,这是石水村如今的真实写照。时间如果倒退5年,石水却鲜有这般景象,“两座大山”一样的难题横亘在发展面前。
一是产业空虚: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耕种粮食和蔬菜,靠天吃饭,是石水大多村民的谋生方式;二是交通不便:这里没有像样的进村道路,土特产“走出去”成了难题,村外人进来也不易,绿水青山只能“孤芳自赏”。
穷则思变。如何让村民富起来,成了历任村干部的第一要务。
“石水村的最大优势是生态优势,要解决产业空白的难题,必须在生态优势上做文章。”结合村情民情和发展规划,村干部们决定从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美化村容环境。
“为了让村民真正认同、积极参与,全村开了20多次村民会议,每一户都宣传到位,每一次都用心去讲。村民在会上也提出意见建议,我们根据村民建议再完善细节,最后共同投票表决。”严国全回忆说。
2018年,石水村“两委”班子将整治人居环境作为村里的头等大事,由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开展乡村危房、猪圈、鸡舍清拆,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在此基础上,石水村利用专项资金完善村民小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提升皂幕山沿线景观、农房风貌等乡村颜值,改善两岸自然生态,着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小流域治理示范区。
越来越美的村容村貌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石水村的发展之路也日渐明朗。但是要搞好产业,光靠环境整治还远远不够,流转土地也迫在眉睫。
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东风,2019年,石水村通过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破解农村产业发展难题。很快,石水村近2000亩撂荒地种下了经济作物,发展“山泉水稻”特色产业。石水村也由此一跃成为高明区种粮大村。
“现在我们和高明职校有宣传合作,希望借助他们的电商力量为我们特产进行带货。未来‘山泉水稻’会注重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推动石水特产走出高明。”严国全说。
青年返乡
把希望“种”回家乡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村民杜彩凤就已经收拾好工具出门,去皂幕茶园做修剪工作。
因为家里离茶园不到3公里,杜彩凤经常约上茶园的另一位阿姨走路上班。一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收入,这样的报酬对于年近六十的她来说是相当不错的。除了收入跟外面打工差不多,她还能兼顾自己家庭。
走出去,曾是大部分石水村村民的必然选择。这两年,石水村的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曾经外出闯荡的村民重新回到家乡,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看好村中前景的新乡人,也来到石水,向深处探寻发展商机。
开业不到一年,由新乡人李清华投资的全省最长、总投资8000万元的游龙峡漂流,引爆全网流量。特别暑期旺季,该景区日均接待7000多名游客,还带动100多名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建于皂幕山大田入口处的ITREE爱树皂幕山苑,凭借良好的地理环境和诗情画意的景色也成功“出圈”。主理人蔡玉龙以皂幕山景观和村民老房屋为基础,耗时1年打造了这家融合文化艺术空间的高端民宿,成为石水的文旅新地标。每逢周末民宿入住率均超80%。
乡村要振兴,第三产业要做大做强,也离不开第一、第二产业的支撑。伴随着引进来的项目落地生根,石水村以乡村旅游为支点,撬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谋划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第一产业为例,石水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千亩金花、联丰生猪养殖、香水柠檬等基地建设,通过产业规模化带动业态多元化,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其中,为盘活茶产业,石水村与皂幕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打造“皂幕云茶”的茶品牌,预计未来5年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亩规模。
而作为填补石水村第二产业空白的远航酒业绿色生态酿酒基地,则与一、三产业紧密联结,形成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链,通过打造生态工业旅游新体验,助力皂幕山片区的旅游开发。
改善出行
修好村民“幸福路”
产业发展起来,交通瓶颈更加凸显。
碍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石水村即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很难转化成发展优势。村里出村路只有一条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路,闭塞的交通把村里村外分割成两个世界。
2021年,政府以“农村公路+全域旅游”为思路,修建通往皂幕山的通景廊道“井皂线”,至此结束了石水村交通阻塞、难进难出的历史。
全长5.89公里的“井皂线”,不仅是前往皂幕山的必经之路,还将石水村下辖多个村民小组串珠成链,使昔日的空心村驶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该线路还充分挖掘乡村景区的山水人文资源,打造井头驿、石坎彩虹桥、大田边坡彩绘等乡村休闲点,完善旅游风景道、绿道碧道、骑行专线等公共休闲设施,实实在在拓出了一条村民的幸福路。
在雄英酒楼老板娘英姐的眼里,这是一条改变村民命运的致富路。
“以前学到了手艺,做梦都想回村开个农家乐,把日子过红火。但没有像模像样的路,没有人上山爬坡来这里看景、吃饭。”英姐说。
如今,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沉睡的石水村“火”了,不仅吸引珠三角地区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一批特色产业也乘势而起,惠及周边村民超5000人,为农民持续增收打牢基础。今年,石水村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希望吸引更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石水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可能。
7月9日,禅城区委书记严冰带队前往佛山金溢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迅亚建材有限公司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强调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禅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严冰首先来到佛山金溢科技有限公司,走进企业展厅、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科技研发及市场布局等情况。她勉励企业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持续提高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努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抢占产业链竞争制高点。
在佛山市迅亚建材有限公司,严冰仔细察看产品展示,了解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市场拓展等情况,现场要求相关部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鼓励企业以产品创新引领和拓展市场需求,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形成品类齐全、风格多样的产品矩阵,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助力禅城陶瓷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调研中,严冰强调,当前,全区上下都在千方百计抓经济、谋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稳增长的紧迫感责任感,主动作为优服务,靠前帮扶解难题,进一步激发广大企业发展动力活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持之以恒抓招商引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企业招商机制,力争引进更多企业总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打造高品质创新创业平台创造良好条件。要深化拓展国内外市场,用足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撬动效应,加大对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的支持力度,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助力企业精准链接资源、抢订单、拓市场。要坚定不移地抓营商环境,增强服务企业意识,积极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指导及全流程跟踪服务等,努力把惠企政策宣讲好、把企业项目联系好、把服务工作开展好,助力企业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做大市场。
区领导李健荣参加调研。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