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计划2年改造村级工业园3300亩
昨日,高明区村改总攻坚会议召开,向全区村级工业园发起战略总攻,推动低端、低效、破旧的村级工业园区在2023年退出历史舞台。
推动高质量发展,村级工业园改造是激活存量土地、为强优项目释放空间的一把利器。高明当前正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拓宽发展空间、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显得尤为迫切。高明亟须彻底整改提升区内的村级工业园,为高明追赶超越提供空间载体。
荷城街道德胜岗村级工业园将被现代化厂房取代,并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表示,高质量发展在高明拥有良好的基础,高明可以依托土地、生态等优势轻装上阵。接下来,高明各镇街、各部门要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打赢村改攻坚战,全面释放发展新空间,同时将加强招商引资,引导村级工业园产业转型升级,走出具有高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年改造村级工业园3300亩
走进高明区杨和镇清泰村,开阔的村道两旁均是翠绿的植被,干净的巷道里不时有村民驻足闲聊。不远处,公园正在翻修扩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清泰村的变化,不仅在于村容村貌,更在其产业动能。乘着高明区全面启动村改的东风,清泰工业园开启园区综合整治,重新规划零散空间,打造美丽园区环境。村改之后,清泰工业园陆续引进富东机械设备、百盛激光、晚安家居等项目,实现由高耗能、低产出的村级工业园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园区转变。
这种村级工业园的美丽蝶变,正在高明的多个地方上演。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高明区相继开展复垦复绿、综合整治等项目,打造出清泰工业园等示范项目,为全市打好打赢村改硬仗贡献高明力量。
新春伊始,佛山市村改总攻坚现场会召开,号召全市发起战略总攻,推动低端、低效、破旧的村级工业园区在2023年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全市村改总攻坚方案,未来三年,高明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任务为3300亩,包括综合整治类2700亩、全面改造类600亩。高明计划在2年内完成市下达的3300亩村改任务,同时根据“应改尽改,应拆尽拆”的原则,自我加压,力争在3年内完成更多村改面积。
站在新起点上,高明要如何啃下村改这块硬骨头?
在政策机制保障上,高明区已先后制订《高明区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高明区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项目实施计划表(2018-2020年)》《高明区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再出发”工作方案》等文件。在此基础上,高明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制订新的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扩大政策覆盖面,不断深化细则内容。
高明将优化调整区村改总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土地利用、联合执法、招商融资、园区管理、环境整治5个专责小组;在改造模式方面,高明将推广政府直接征收、挂账收储、统租统管、企业长租自改、一二级联动开发、国有和集体混合开发等改造模式。
此外,高明将坚持以综合整治为主,拆除重建为辅。高明镇村经济起步较晚,村级工业园主要是征地返还留用地产生,面积小、分布散、无相关合法报建审批,大部分是“散、乱、污、破”企业。因此,高明的村改将以综合整治为主,全面推进园区改造升级。
依托生态优势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
为优质产业发展腾出新空间,是全市村改的根本目标,高明也不例外。“要强化产业导入,抓好招商引资,推动村级工业园转型升级。”在高明区村改总攻坚会议上,区长梁耀斌指出,在村改过程中,拆除重建只是村改的第一步,导入产业是第二步。
接下来,高明将着眼于优质产业导入,把村改总攻坚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产业集聚园区,引领镇街产业转型升级。
村改是重塑产业新格局的重要契机。村级工业园散落在全区各村,产业布局杂乱无序,因此必须以推进集中连片改造为导向,从“面”上做文章,实现以大空间承接大项目,从根本上重塑产业空间格局。初步排查,高明区可纳入“三旧改造”的村级工业园至少有600亩,当中大有文章可做。
因此,接下来高明将结合区产业基础和特色,规划建设产业聚集区,明确产业功能分区,形成产业协同与错位并举的发展格局。同时,将加强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招商,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产业集聚园区。在进行村改的同时,高明将强化“筑巢引凤”“腾笼换鸟”,清退“两高一低”“散乱污”企业,破除无效供给,让更多优质企业留得下、引得进。
村改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涉及城乡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是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重塑和再造。下阶段,高明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进行空间重塑、功能升级,加快打造田园城市新样本。
依托高明的生态优势,高明将结合“美丽高明”六大行动,打出“村改+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积极推进园区生态文明建设,并将村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阵地,强化“散乱污破”企业整治,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量质齐飞的路子。
城市名片
坐标: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
面积:10752平方公里
人口:常住人口1020.35万
GDP: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0.39亿元
荣誉: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高新区俯瞰。排名全国前列的西安高新区是拉动西安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当人们站在古城墙上感慨历史的兴衰之际时,西安,这座享誉世界的千年古都已昂首挺进“GDP万亿俱乐部”,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进阶城市。
在全国2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中,西安经济增速最快,2020年达到5.2%。拉动西安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就是西安高新区。长期以来,西安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2020年,西安高新区完成生产总值2410.08亿元,同比增长12.3%。
如果说佛山自古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西安则是一座长期被城墙包围着的城市。城墙对西安而言,既是灵魂的安所,又是某种深层隐喻——这座拥有超百万人才,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的城市,有形的、无形的墙横亘其中,墙内是一方实验室,墙外是广袤的市场。
如今,无数的围墙已被推倒,一个没有边界的创新产业城正扬帆远航:西安高新区立足本地人才、科技优势,鼓励高校院所的知识分子转化科技成果创办企业,最大限度释放出人才红利。目前园区内市场主体17.3万家,拥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四大集群支柱产业,专利授权量等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前列。
不沿边不靠海的西安高新区为什么能够在全国名列前茅?西安高新区的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能给千里之外正在努力争先进位的佛山高新区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一)
不沿边不靠海,西安高新区创业之初所能依靠的唯有人才。知识分子创业是西安高新区的一大亮点。
西安高新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不像是一个高新区,至少不像一个传统的产业园区。
这里几乎看不到我们在珠三角地区的高新区常见的工业厂区,高楼林立的西安高新区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令人耳目一新。1991年获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西安高新区一直扮演着西安乃至整个陕西创新引擎的重要角色。
在这座沉淀着中华民族最辉煌记忆的古城里,西安高新区曾被当地市民评选为“城市骄傲”的第一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安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一直排在30名之外,但西安高新区则长期位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早在2005年就被确定为5个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科技工业园区。
2015年GDP只有5810.03亿元的西安,在过去五年间能够连续跨越5个千亿大关,并在2020年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西安高新区居功至伟。
为什么是西安高新区?西安高新区靠的是什么?
佛山传媒集团扬帆“十四五”调研组在西安高新区调研采访期间,感触最深的是人才的活跃度,以及人才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这一重要论断在西安高新区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近几年,城市人才争夺战风起云涌,西安是最先的发起者之一。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安高新区就已经早早瞄准了人才这一关键核心资源。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西安高新区创业之初所能依靠的唯有人才。知识分子创业是西安高新区的一大亮点。
与珠三角地区早期创业者多为洗脚上田的农民不同,西安高新区早期的创业者大部分是下海的知识分子,他们主要来自当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如巨子生物、铂力特等,都堪称知识分子创业的典范。
2000年,西北大学有机化工专业教师严建亚与同校从事生物工程研究工作的妻子,共同成立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是全球唯一的类人胶原蛋白生产厂家。
2011年,西北工业大学及成员股东共同出资组建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今为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卫东出任董事长,这家“校办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内国际知名的“金属3D打印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
拆除高校院所的“围墙”,填平产学研间的隐形鸿沟,让科技成果与市场接轨,这正是西安高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最重要内生动力。
根深蒂固的创新基因让西安高新区从一开始就走上和其他很多高新区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当珠三角很多制造企业为招工难苦恼的时候,西安却带着这座城市里的1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一起进入人才红利时代,释放更加强劲的竞争潜力。
2012年4月,韩国三星将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引进的最大一笔外商投资。三星最看重的正是西安的人才储备。
人才成为西安的最大优势。美光、英特尔、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一大批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在西安高新区布下重兵。中兴通讯西安研发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佛山传媒集团扬帆“十四五”调研组,西安已是中兴在全球最大的无线产品研发中心、全国最大的终端研发基地。
(二)
按照“西部最佳、全国一流”的目标,西安高新区重点聚焦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出台一系列硬核措施,以良好营商环境作为留住人才、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抓手。
在“孔雀东南飞”的年代,中国西部地区一度面临人才严重流失的困局。
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西安已经一举扭转局势。在户籍准入门槛降低的背景下,近几年西安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人才新政吸纳的大量优质人才资源创造了人口数量新的增长极。
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报告》 显示,西安在人才、研发及产业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其中,人才要素指标排名仅在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二。
这是在中国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一座西部城市的历史性跃升,折射出这座千年古都内在的精气神之变。
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西安出台了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但是,对于那些希望在某一领域大展身手的高层次人才来说,让他们留在这里,更多并非因为政策的奖励,而是一个能够让他所创办的企业、科研成果实现价值的环境与平台。这也是西安高新区能够长期留住一大批人才的秘诀。
早在1993年,为了帮助当地知识分子创新创业,西安高新区成立了陕西省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成功转化出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磁光电流互感器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项目,培育出一批如海天天线、立邦制药等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西安高新区率先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梯度成长培育体系,构建起“基地管理员+项目经理+创业导师+专家咨询”四级孵化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各种帮助。
针对科研创业人员在企业经营方面的短板,西安高新区又率先推出“技术经理人”模式,在帮助企业选择自身适用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家的同时,也帮助高校和研究院成果找到应用场景。这一模式已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
按照“西部最佳、全国一流”的目标,西安高新区近年来重点聚焦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出台一系列硬核措施,以良好营商环境作为留住人才、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抓手。
从“一站式服务”到“最多跑一次”,从“进知解”平台到“助企一把”平台,从“全网通办”到“秒批秒办”,西安高新区一次次攻坚、一次次突破,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向更高质量迈进。
派驻亲商助企专员,是西安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创新。2019年9月,西安高新区从各部门抽调了300多名精兵强将作为亲商助企专员进驻企业,专门落实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2020年5月,西安高新区“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诞生,进一步深化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无缝对接,也让企业家感受到西安高新区的诚意与暖意。
企业和企业家在西安高新区永远是贵宾,永远唱主角,永远是主力军。在亲商助企工作中,这样的理念一次又一次被付诸实践。
(三)
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本质上就是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民之所盼,即政之所向。在西安高新区2018年启动的“三次创业”浪潮中,这条清晰的脉络浮出水面。
良禽择木而栖。
安居乐业是引才留才的标配。但安居并不简单等同于户籍与住房问题,而是一个更大的民生问题,是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大命题。
同为国家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探索上,已经走在佛山高新区前面。三十年沧桑巨变,这里早已不是昔日西安城西南角荒凉偏僻的工业园区,而是一个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的高品质现代化宜居城区。夜幕降临,当城市被灯影霓虹点亮,唐延路的街头,行色匆匆的身影背后,或许正奔腾着一个伟大的创业梦想。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产业。一个孤悬于城市之外的开发区,单调而乏味的厂房,很难让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找到身心的归属。当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褪去,传统的开发区模式与新兴产业的内在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转型与城市升级必须同频共振。”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曾昭宁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城市的发展模式也必须改变,“产”与“城”必须两条腿同时走路。
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本质上就是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民之所盼,即政之所向。在西安高新区2018年启动的“三次创业”浪潮中,这条清晰的脉络浮出水面。
2018年,正式托管雁塔、长安、鄠邑、周至十二个镇街之后,西安高新区辖区面积增至1079平方公里,三次创业的大幕由此拉开。除了大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西安高新区还花了很大力气去做一件事情——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西安高新区的魄力:
2019年7月,西安高新区启动50所新建和87所提升改造学校项目,其中新建总投资约135亿元。随后一年间,西安高新区就选最好的位置、配最好的硬件、聘最好的校长、用最好的老师,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项目,有效提供7万多个优质学位。
西安高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并始终将教育作为西安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理念是:只有大力发展普惠、均衡、社会各界满意的优质教育,才能撑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梦想。
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西安高新区2020年启动全球招才引智计划,要在3年引进上千名高层次人才。“高新教育”就是西安高新区引才留才的金字招牌。基础教育在陕西甚至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的西安高新区,从优保障人才子女就学,足以让无数英才“竞折腰”。
争当教育强市先行示范区,已成为西安高新区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一环。除教育之外,西安高新区在金融、科创培育、交通、住房等多个方面也推进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结合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以此助力产城融合。
“干就干最好、干就干第一。”这是西安高新区奋进路上的豪迈姿态。昂首挺进“十四五”,西安高新区的创业故事仍在继续。对于正在努力争先进位的佛山高新区来说,西安高新区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观照的视角。
佛山观察
像拥抱春天一样拥抱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古都西安,我们深深感觉到,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才工作,依靠人才增添发展后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的西安高新区在过去三十年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国家高新区,靠的就是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做支撑。西安高新区的故事,讲的就是人才的故事。
当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佛山作为一座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更应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像重视发展一样重视人才,像拥抱春天一样拥抱人才,在城市的人才大战之中,积极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形成人才发展增长极,打造人才集聚的新高地,激发新一轮的“孔雀东南飞”风潮。
早在2017年,佛山就以“三个舍得”的力度抓人才工作,出台了人才新政23条。各区也积极出台相关人才政策,南海区的“鲲鹏计划”、顺德区的“顺峰人才计划”等,持续激发佛山对人才的吸引力。
但与北上广深,与杭州、西安这样的大城市相比,佛山对人才的吸引力仍显不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能够让更多的人才乐在其中的生活环境。
安居才能乐业。但是佛山的产业发展载体、产业空间主要在镇街、村居,这样的环境很难适应新时代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
产业与城市的发展,必须两条腿同时走路。可喜的是,佛山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全面发起村改总攻坚,加速产城融合的步伐。期待在“十四五”新征程中,佛山能够以实干擦亮“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这张新名片,把佛山建设成为集才的磁场、创业的宝地、优秀人才向往的乐土。
佛山行动
完善科创平台战略支撑体系。进一步发挥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佛山国家高新区、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的引领作用,积极谋划争取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研发平台落户,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战略支撑。
——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报告 持续优化佛山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全国首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打造“一区五园”六大核心产业地标。
制定实施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优粤佛山卡”服务,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创业、有发展。
——2021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昨日,记者从佛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官网获悉,广佛新干线及西延复合通道工程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以下简称“环评公示”)。广佛新干线及西延复合通道工程总投资2631281万元,包括高速通道段及地方快速通道段,全线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广佛的地方公路加高速公路新通道,广州车流可以一线通达南海大沥、狮山、丹灶三镇,推动这些区域的全域同城化并为广佛都市圈西部城乡融合提速。
根据环评公示,广佛新干线及西延复合通道工程由高速通道和地方快速通道两部分组成。其中,高速通道路线总长33.861公里,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共设互通立交6处(横江枢纽立交、金沙互通立交、佛山一环西线立交、大沥互通立交、广佛高速互通立交和佛山一环东线互通立交),服务区1处(小塘服务区),特长隧道1处(大浩湖隧道);隧道全长5.670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地方快速通道路线总长30.735公里,按一级公路(集散型)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建设,采取主道+辅道设计,主道双向6~8车道,设计行车速度60~80公里/小时,辅道双向4~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40~50公里/小时;共设互通立交2处(三环西路互通、虹岭互通),平交33处,桥梁总长度约42.366公里(分离式桥梁折算成整幅路基计)。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本工程还将建设跨东平水道特大桥全长1824米,主桥长584米,工程全线合计设有特大桥、大桥40座,人行天桥16座,通道4道,涵洞24道。目前,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启动。今年佛山两会上,佛山透露将力争广佛新干线高快速路复合通道、广佛同心桥等项目开工,这意味着广佛新干线及西延复合通道工程最快有望在今年实施建设。
多年来,广佛新干线是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一条城市主干公路,而且也是广佛路网中重要的东西动脉。目前,该道路路线呈东西走向,西起广佛公路大浩湖路口,向东跨越广佛高速公路、桂江公路与现有联桂路相接,下穿佛山“一环”东路,再跨盐步大道,同广州西环高速公路黄岐出入口相衔接。广佛新干线及西延复合通道工程实施后,将完善广佛新干线现状的交通瓶颈,并使其从大沥镇途经狮山镇,一路延伸至丹灶镇,成为一条与桂丹路-海八路平行的广佛交通新通道,助力南海西部融入广佛都市圈,实现全域化同城和城乡融合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