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赛特技工学校
广东赛特技工学校是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通过ISO9001:2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一所全日制省属技工学校。学校坐落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下,校园占地面积60多亩,环境幽雅,鸟语花香。
学校拥有先进的机床设备——数控车床、铣床、CNC、加工中心,同时建有电工电子技能、钳工技能、模具、计算机中心、CAD、汽车维修、服装、电算会计等一系列先进的实验实训室与实习基地。公寓式的学生宿舍装有中央热水器和配备多功能卫生间。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一流的教师队伍、先进教学设施、各种活动场所和花园式的生活环境,完全能够满足全校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各项文体活动的需要。
广东赛特技工学校产权归属广东赛特国际集团,所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首先满足集团公司及其属下十多间子公司的用人需要,有着强大的就业优势。广东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领域广阔、主业突出的大型国际集团公司。经过19年的高速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广州、香港、北京等亚太地区重点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广东赛特技工学校依托广东赛特国际集团及属下十多间子公司的产业优势,建立了有保证的实习和就业渠道。
另外,赛特技工学校还与东风日产、三星电子、奇美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国光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格力空调、富士康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长期联系,建立了许多就业基地,开辟了许多就业渠道。学校毕业生在省内外各大、中企业单位大显身手,备受欢迎。
电话:0757-86868255 86868253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与广东开放大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校设有中山和南海两个校区。主校区坐落于伟人孙中山故里中山市风景如画的五桂山风景区,占地1000余亩。校园青山环抱,绿荫掩映,优雅静谧,是环境优美的绿色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物联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标准化学院)、机器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律与行政学院(健康产业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约1.2万人。
学校秉承“自强立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坚持“开放、全纳、终身、灵活、便捷”的办学理念、“一体两翼三化”的发展战略和“开放办校、技术立校、创新强校、人才兴校、质量荣校”的发展思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构建开放共享的制度体系,实现与行业企业协同发展、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立中高职融通、专本衔接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坚实迈进。
专业建设
学校主动适应珠三角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需求,以行业和职业需求为导向,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安与司法等9个大类,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工科专业为重点,投资与理财、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布局。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正高职称38人、副高职称127人、博士63人、硕士430人、“双师素质”教师388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5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优秀教师19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8人,14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名教师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吸引计划。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领军人物,指导和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培养“责任意识强、技术技能强、拓展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多年来,学校累计为地方输送毕业生超过3万人。学校生源质量高,第一志愿上线率100%;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平均达到99%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就业呈现“五高一强”的态势(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专业对口率高、职业期待吻合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学校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优秀等次院校。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5项。
教学科研
近年来,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连续四年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主持社会工作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国家级资源库,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承担省厅级及以上项目约17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2项(资助经费600万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项,广东省普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计划”重点领域专项2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创新团队1项、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平台项目1项、承担各类横向项目约60项,到账经费总计约350多万元。获得专利89项,发表论文1049篇。
创新创业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融合化、专业化并行发展的“三化并进”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建设基础启蒙类、兴趣引导类、知识技能类、实践实训类梯级课程体系。学校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教育物联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搭建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大街建成投入使用。
办学成绩
学校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项,省级品牌专业1个,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4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5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1门,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2门,省级教改项目28项,省级教学标准1项。学校建有各类实训基地34个,其中省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学校与14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个。
校址: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1号
邮编:510091
电话:020-83502785
传真:020-83594914
中山校区: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丹桂路3号
邮编:528458
电话:0760-89911528
传真:0760-89911720
南海校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新三路2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6760406
传真:0757-86393994
广东粤剧学校是一所隶属广东省文化厅、教育厅领导的多学科综合性的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1980年由中央文化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所重点艺术中专学校之一。
学校现设有粤剧表演、粤剧音乐伴奏、音乐、舞蹈、曲艺、电脑美术、舞台美术、影视表演、群众文化艺术、旅游艺术等专业,在校学生628人。在编教职员工90人,还有外聘专业教师30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学校设有正副校长、人秘科、教务科、粤剧科、音舞科、学生科、行政科 、大专部和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
发展简史
广东粤剧学校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广州市老艺人粤剧团附属少年粤剧训练班。办学地点最初在广州河南海幢公园大殿里,由一代粤剧宗师、有“小生王”美誉的白驹荣先生任校长。
立校之初、学校的教师皆为当时粤剧名宿名艺人如靓少英、李翠芳、新珠、曾三多、罗家树、宋郁文、梁家森、陈少侠、陈荣佳、新贵妃、金山炳、孙颂文、冯源初、阮水、区叠、冯廉等。1958年下半年,校址移至西湖路流水井3号(今广东曲艺团团部),更名为“广州粤剧学校”。办学不到一年,便有一批影响较大的剧目公演。如《二堂放子》、《秦香莲》、《宝莲灯》、《水淹七军》、《武松大闹狮子楼》等戏宝。当时的《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曾连篇报道,影响广泛。1960,由时任省文教委书的区梦觉同志批准,学校搬至犀牛路5号(原民族学院),始定名为“广东粤剧学校”。至文革前,粤剧学校共有学生300多人,设有粤剧表演、粤剧音乐伴奏及舞台美术等专业。当时,粤剧学校是广东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年都接待大批外宾,有来自瑞典、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欧洲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文化使者、学者及艺术家。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主席看过粤剧学校演出后,大加赞赏,即请区梦觉同志让粤剧学校帮越南组建一个青年粤剧团,由学校派出教师赴湛江为越南办起一期青少年粤剧培训班。一年后(1964年),该团便首演于广州,以一出《山乡风云》及当时中南五省出名的折子戏《补锅》、《游乡》、《打铜锣》一炮打响。该团四周后在越南还受到胡志明主席的嘉奖。
1969年学校停办,校址移作它用。1971年恢复办学,学校选址元岗(广州羊城手表厂旧址)。1983年重返犀牛路5号办学,但校园面积只剩五分之一。1993年学校搬出犀牛路5号(今东风东699号),整整十年学校都在租用场地进行办学,备尝流离失所之艰辛。2003年,得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关怀支持,学校终于落户南海大沥,拥有属于自己的永久校园!
1980年,粤剧学校曾被文化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所重点艺术中专学校之一。白驹荣、红线女两校长办学非常重视嗓音训练与研究,因此粤剧学校的嗓音训练与研究在全国戏曲同行中一直起示范作用。此外,南拳、南派武技及粤剧音乐锣鼓伴奏也是粤剧学校专业强项,为同行认可。2003年,粤剧学校粤剧专业被通过确定为全省艺术教育示范专业。2004年学校通过重新评估,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艺术中专学校。
办学业绩
五十余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粤剧艺术人才为目标,坚持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培养了四千多名学生,为全省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大量的艺术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现已成为各艺术院团的业务骨干或担任文化部门领导职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林锦屏、彭炽权、丁凡(现任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院长)、曹秀琴(现任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副院长)、郭凤女、关青、苏春梅、梁淑卿、李淑勤、琼霞、蒋文端、余汤丽、孙业鸿、丘小娜;著名粤剧导演梁建忠、何笃忠;著名编剧作曲李时成、何笃忠、崔德銮;粤剧新星彭庆华、曾小敏、文汝青;曲艺红星梁玉嵘、李敏华、潘芊芊、廖倚、王惠兰等,皆是粤剧学校优秀的毕业生,当今粤剧界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是粤剧业内公认的著名人物,在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