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龙湾南海片区生态环境蝶变,“千顷生态”蓝图逐步实现
7月16日上午,“‘拾光剪影 美丽三山’2021三龙湾南海片区影像展”在三山文翰湖畔文化展馆拉开帷幕,全景展现片区过去一年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见证“近者悦,远者来”的生态环境蝶变,以及作为广佛门户、湾区客厅的典范与担当。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而《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三龙湾将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珠江西岸开放合作标杆、广佛融合发展引领区和高品质岭南水乡之城。为此,三龙湾南海片区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美丽三山”建设,明确以区域生态格局为城市建设的“底盘”,形成城绿交融、城水交辉的生态格局。“‘千顷生态’蓝图逐步实现的背后,是我们的施工单位、业主单位三山公司、片区建设局的全体同仁努力的成果。”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副局长薛佩华坦言。
影像展评委、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授和匀生现场点评获奖摄影作品。
建设成效显著 交出漂亮答卷
去年7月2日,“美丽三山”三年行动计划出炉,计划建设项目总数34个。过去一年,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大力推进“塑山、治水、理脉、增绿”的建设,超额完成12个,完成量170%,释放绿量空间总量约167.5万平方米。
其中,建成三山森林公园(一期),释放绿量空间约16.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滨水碧道项目4个,包括黄猄涌(三龙湾大道北侧)、关涌至红灯涌、陈村水道(林岳段)景观廊道,以及橹尾撬水道花海景观公园,共计释放绿量空间约9.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高铁公园、三龙湾大道、三山大道景观段、长江路景观段、季华实验室配套道路景观空间等慢行系统项目,共计释放绿量空间约84.7万平方米;超额增建完成文翰湖公园(二期)、对江沙岛公园2个增绿项目,释放绿量空间约56.5万平方米。
近悦远来,三山游客量暴增。2021年上半年,游客量达69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7.7倍,更超过去年全年客流总量23.3万人次。
预期至2023年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达成之时,三山将构建出由超50公里滨水碧道、超100个公园绿地空间组成的城市生态版图,实现50%蓝绿空间占比、5分钟公园生活圈。
镜头聚焦三山 记录生态之美
恰逢“美丽三山”三年行动计划一周年之际,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联合佛山日报社举办主题影像展。活动共计收到2000余件投稿作品,经省摄影家协会、省青年摄影协会、佛山市新闻摄影学会等机构的专家专业评审,最终108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随着“‘拾光剪影 美丽三山’2021三龙湾南海片区影像展”拉开帷幕,108件获奖作品将分别在三山文瀚湖畔文化展馆、三山森林公园阳光草坪连廊集结展陈约2个月,向市民游客全方位展现三山的生态活力与人文城市风情。“创作内涵十分丰富,作品构图由近至远,整体色调由冷至暖,寓意三龙湾的建设发展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影像展评委之一、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授和匀生在点评一等奖作品《青山舞银龙》时表示。
摄影是一种纪实,有美丽的生态风貌,才有美轮美奂的作品。正如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廖宁眼中“大城市,小花园”的三山之美,蓝天白云、滨河廊道、文瀚湖畔、山顶栈道、高铁公园等标识符号,正随着建设蓝图的推进不断涌现。
7月18日上午,市民陈小姐带着孩子走进冯氏佛山木版年画百年老铺体验年画制作,“新装修后的老铺,既传统又美观,非遗体验更舒适”。同时,佛山剪纸陈永才大师工作室、佛山秋色何信大师工作室也完成升级提升工程。
据介绍,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展示提升项目于2020年9月立项,由佛山市文广旅体局指导,在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以及非遗传承人共同努力下建设,首批选取了存在发展困难的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别是: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剪纸、佛山秋色,进行改造升级。
项目负责人程宜、郭燕冰对非遗大师工作室有限的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梳理了冯炳棠、陈永才、何信三位国家级非遗大师的生平履历、传承脉络、艺术风格,分别策划了“冯氏佛山木版年画百年老铺历史与传承”“刀笔刻春秋——佛山剪纸陈永才大师精品展”“万物竞秋色——佛山秋色何信大师精品展”三个展览进驻工作室,手工作坊在文博专人的指导下,增强了展示、培训、工作、收纳等功能。
升级改造后的匠心精工——冯氏佛山木版年画艺术展示馆,已投入使用。/图由受访者提供
冯氏佛山木版年画老铺有着百年历史,提升工程在保留原有传统风格,门面采用了青砖进行装饰,装修风格古香古色;同时还设计了展示和售卖文创产业的专柜以及活动场所,可开展三四十人的教学培训、宣传推广。佛山木版年画工作室展示提升项目负责人程宜告诉记者,工作间的设计装修,充分尊重了传承人的工作和使用习惯,墙面做了防水处理,空间里增加具有收纳功能的柜子,有效地解决了年画存放、防潮等问题。
经过数月的升级改造,三家佛山非遗大师工作室兼顾了展示和培训的专业需求,在装饰风格上配合不同的项目体现了该项目应有的文化气质。
佛山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永才说,改造后的工作室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通过不定期开设非遗体验课程,激发广大市民对非遗的热爱,通过非遗教育让非遗融入现实生活,更有效地传承佛山非遗文化。
升级改造后的匠心精工——陈永才佛山剪纸艺术展示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佛山市文广旅体局、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参观匠心精工——何信佛山秋色艺术展示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佛山注重联合开展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攻关,率先在高明建设国内首个商用“无人水稻农场”应用示范项目。
时值早稻丰收,今日广东省首台无人驾驶水稻收获机正式下田。
测量宽度、机器调试、发动机轰鸣,省内首台无人水稻收获机正式下田收割。
记者林俊鹏:我现在就在高明更合吉田村的水稻田里,夏日炎炎,水稻飘香,我身后的收割机是没有人收割的,收割、前进、吐禾全流程,都可以通过电脑设定的流程去指挥机器进行,机械所到之处寸稻不剩,除过的禾杆也只剩下几厘米长,机器人收割又高效又好。
费时八分钟,这一亩水稻已经快收割完,收获稻谷1040斤。研发人员介绍,这台无人机器采用北斗导航技术,通过提前对稻田进行打点定位,规划最优作业路径,从而实现自动化无人收割。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胡炼:后续还有一台运粮车与它配合。收获机是自带粮仓的,当收获机粮仓要满的时候,就会通知运粮车过来,卸到运粮车里,运粮车再送到指定的位置去。这样可以做到从收获、到粮食运回粮仓,再到烘干中心,都是全无人的过程。
和传统的收割机相比,无人收割机最大的优势是解放人力,把农机手从恶劣的噪声、粉尘、暴晒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高明区供销社主任区志文:未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会是“白领”阶层,用技术去支撑农业的发展,将会改变我们以往几千年来耕作的模式,做一个职业农民将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从耕、种、管、收,到粮仓烘干、碾米、加工、包装,这30亩试验田实现全程无人化,亩产从原来500斤增加到一千斤,同时注入富硒成分,让水稻田增量增值,农业园区方面明年还计划将无人智能农场扩张到1000亩。
佛山市中科农业机器人与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副理事长院长邹湘军:通过一套机器人的作业,我们成功实现了南方丘陵地带农场的全程无人化、农业机器人化,这也是国内首家商用无人水稻农场全程机械化的典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