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八年“创熟”路汇聚七千调解员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走进位于桂城街道的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满墙的“创熟”信息展现了桂城8年的“创熟”之路,这也是一条从源头化解矛盾,推进社会治理的善治之路。
“创熟”之路得以越走越宽,离不开一位背后功臣——桂城街道创建“熟人社区”课题组组长、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主任苏志敏。在他和他的团队努力下,桂城不断凝聚“邻里之情”,破解“治理之难”,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他的带领下,桂城的“创熟”队伍有越来越多的同路人加入,至今扩充至7000人,他们主动参与小区自治,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截至今年10月,桂城通过街坊志愿互助会及自治小组等群体,成功协调处理邻里矛盾838宗,解决小区卫生问题604个,协助破解治安案件121起,完成公共设施维护1391处,解决安全问题200个,破解停车难问题376起,成功在24个旧小区的65条楼道加装电梯,“跟党走,一起创熟”成为基层治理的动员令。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苏志敏和他的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中全会精神,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力量。
创建熟人社区实现“家门口”自治
冬日暖阳,温暖入心。在十七街区,桂城街道桂花社区居委会旁的司法局宿舍,住在5楼的伦祖铠常常搭乘新建成的电梯来到修葺后的天台,边晒太阳边畅想着在天台上可开展的活动:聚会、叹茶、下棋、晒被子……
“办成这件事,每位居民都要自己感谢自己,邻里关系也更好了。”伦祖铠表示,加装的电梯和焕然一新的天台,是这栋楼的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今年72岁的伦祖铠退休前是区司法局副局长,4年前,他带领几位居民代表敲开该楼绝大部分住户的心门,求同存异,化解因加装电梯而产生的邻里矛盾纠纷,并联系职能部门、施工队,制定资金分摊标准和居民公约,这才让加装电梯的倡议成了真。今年6月,桂花社区党委指导该居民楼成立自治小组,由伦祖铠负责,进一步推动楼道内的居民自治。
这是桂城“创熟”工作的一个缩影。2011年,针对城市社区碎片化、居民原子化导致的社区治理“空转”状况,桂城街道提出创建“熟人社区”,并组建由苏志敏任组长的“创熟”课题组,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创熟”工作。
“我们的口号是:跟党走,一起‘创熟’,运用‘助人自助与适切服务’的社会工作方法,把服务对象转变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让居民成为自治的主角。”苏志敏表示。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高低直接影响到和谐社区的构建,为此,苏志敏及其团队通过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一批“‘创熟’标兵”,同时推行楼长制、巷长制、街长制培育“三长”队伍,成立街坊志愿互助会、自治小组等居民自治组织,聚拢人气,提升居民的社区主体感,进而参与“家门口”自治。
有了“创熟”基本队伍,就能实现助人和自助。以小区乱停车问题为例,表象是物管处管理不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居民素质,“我们除了联系物管处协调整改,也会通过楼长、街坊会等渠道引导居民提升自我素质,助其成长。”苏志敏说。
针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小区事务,还有线上、线下联席会议制度,由社区居委、业委会、社工机构、街坊会、小区党组织、楼长、物管等多方参与联席会议,促进社区内外各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
比助人自助更进一步的是适切服务。“我们把居民组织起来后,还会通过鼓励居民参加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小区治理,让他们有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苏志敏介绍,这些志愿服务包括楼道文化活动、关爱弱势群体行动、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管理等。
目前,桂城共有23个“创熟”社区,包括善治示范小区30个,有街坊志愿互助会29个,自治小组54个,楼长队伍64支,以及各类社团组织206个,整体人数近7000人,他们都是桂城街道社区居民自治的最强民力。
建立三级调解工作机制调解员近7000名
“物业设施、邻里纠纷、养宠问题等都是居民在微信群反映较多的问题。”11月29日上午,“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翠颐社区党委书记关绮珠来到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与苏志敏探讨如何更好地化解怡翠花园小区的矛盾纠纷,探索小区的善治之路。
今年10月,以苏志敏的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应运而生。“8年探索,从未放弃,如今走出一条善治路。”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军表示,在“创熟”工作基础上建立的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比其他个人调解工作室更具团队优势,整个架构也更完善,在化解社区矛盾上有巨大优势。
因为有优势,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的目标也更高:打破化解矛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以推进社会治理为路径,运用在“创熟”过程中形成的29个街坊志愿互助会等基层调解力量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在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走出一条具有桂城特色的路子。
以养犬问题为例,关绮珠介绍,犬吠扰民、宠物随地大小便等是怡翠花园居民多次投诉的问题,时常引发邻里矛盾纠纷。“很多投诉是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社区党委可以组织设立养犬协会,推行养犬信息登记,同时发动社区制定文明养犬公约,鼓励居民随手拍并在业主群曝光不文明养犬行为,倡议养犬人文明养犬。”苏志敏提议。
和南海其他个人调解工作室不同的是,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还有一支庞大的调解员队伍。该工作室组织架构包括三级,其中“创熟”课题组为调解指导员,社区“创熟”专干为调解专员,各小区街坊志愿互助会、自治小组成员以及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社团领袖、楼长等群体担任调解员。
“由近7000人组成的社区自治队伍中每个人都是调解员,我们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调解,让调解深入小区、进入楼道,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苏志敏说,尤其是楼长等群体熟悉社情民意,调解更加有效。
不久前,怡翠馨园的一个楼道微信群内,两户上下楼邻居因装修噪音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楼长见状第一时间私聊劝解,平息矛盾。在小区设“百家宴”时,楼长还特意将两户人家安排坐在一起,引导两家人消除隔阂。
碧湖花园也有两户上下楼邻居,曾因空调漏水问题吵了多年,互不相让,后来,楼长和街坊会就在组织活动时将他们请下楼,邀请两家人融入小区活动,当两家人稍有互动时,楼长趁热打铁,问两家人:“你们还会想吵架吗?”
热闹的人群中,两家人相顾无言,而后楼上的人家先说:“确实没有必要了,我回去换新空调。”楼下的住户也意识到错误,争着说道:“我们一人出一半钱。”从此以后,两户人家关系越来越好,其中一家外出买菜,煲靓汤等都会预留对方的份。
12月2日~3日,狮山城市管理局罗村城管中队联合相关单位,清理整治罗村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无照流动经营、违规设置广告及占道经营行为,共清理无照流动经营12宗,整治占道经营店铺157家,暂扣经营物品4车次。
联合执法队伍整治狮山镇罗村中心城区市容乱象。(通讯员供图)
30余人开展重点整治
据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罗村的定居人口和车辆快速增长,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少挑战。在罗村城管中队执法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为应对挑战,罗村的市容劝导任务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广东洁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担。
今年,罗村中心城区文明街群众反复投诉有小贩占道经营等问题,对此,罗村城管中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佛山市相关规章进行整治。“关键是整治后需要巩固,否则过段时间又‘回潮’。”罗村城管中队市容分队队长黎启标说。
“洁诚公司要担负起巩固整治成效的重任。”负责市容的罗村城管中队副中队长杨军指出。洁诚公司项目经理胡同勤承认其对公司的特勤及劝导员队伍没有管理到位,导致整治后仍出现不少市容乱象,他承诺尽快整改。
“你好,请配合我们的工作,门前人行道不要堆放货物!”12月2日~3日,罗村城管中队联合洁诚公司、罗湖社区、罗湖警务室共30余人,先后对狮山镇罗村中心城区文明街、乐园一路、乐园二路、甘桥路、兴隆街等路段的无照流动经营、违规设置广告及占道经营行为进行重点清理整治。
违规广告灯箱拆除了、门前占道货物不见了、玻璃门上广告彩字清除了……罗村城管中队执法人员介绍,2天行动共清理无照流动经营12宗,整治占道经营店铺157家,暂扣经营物品4车次。
为精细化网格管理打基础
“如果每家商铺都各自贴上花红柳绿的广告,那整个城市的形象将大打折扣,很影响市容美观。”家住罗湖市场周边的市民陈小齐表示,希望部门的整治行动能持续常态化开展,将整治成果长期保持。
据悉,目前罗村中心城区已被划分为5个网格,城管专职人员和特勤、劝导员已入格,为日后实施精细化网格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上述2天联合行动,便是对将来实施网格管理的有益探索。
“作为城管部门,我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扬‘绣花工’精神,‘绣花’要飞针点睛,走线也要功底过硬。”狮山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罗村城管中队负责人白涛强说,城管部门将用两个月时间,精准整治城区各种乱象行为,让市容市貌得以巩固提升,加速推进精细化网格管理的进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狮山镇乡村振兴再发力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
昨日,第十三届佛山市农业良种良法展示推广月活动在南山镇举行。佛山市农科所将为南山镇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引进新品良种,共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南山镇乡村振兴。区委常委罗卫平出席活动。
种植新品良种,促进增产增收
活动中,南山镇与佛山市农科所结对共建,打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佛山市农科所副所长梁普兴介绍,双方将在大埗塘农业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佛山市农科所主要为南山镇提供新品种引进技术以及新品良种培育的配套技术,从选种、育苗、采摘、化肥等方面,为南山镇提供技术和指导,解决南山镇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佛山市农科所将于2020年,规划、引进、种植不少于10个新品良种,并在每周派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南山镇政府则负责种植所需人工、生产资料、日常管理及示范推广等一切费用。
“农科所能够把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农民也有了技术支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梁普兴认为,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农民能够减少种植的盲目性,大胆地去种植新品良种作物,使农业产品增产增收,农民也能够增收致富。
提升产业产值,推动乡村振兴
南山镇党委委员钟永洪表示,目前,南山镇主要种植叶菜类、瓜菜类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不高。同时,南山镇不少农户是分散经营,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而农科所作为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广东省农业良种良法示范基地、佛山市菜篮子种子种苗基地,在技术上有着强大的优势。因此,南山镇此次与佛山市农科所合作,一方面提高农产品产值,另一方面则希望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集聚效应,引进更多农业龙头企业。
如今,南山镇正逐步将大埗塘农业园打造为新品良种培育区,将在1000亩连片国有农业土地上探索“企业+农户”管理新模式,实现土地集约,扶持主导农业产业发展。南山还将依托佛山市农科所的科研技术形成新品种孵化区,向南激活大埗塘农业园为新品良种培育区,向北拉动东洲万亩农业园作为新品良种推广基地,高标准规划打造新品良种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借力新品良种形成一批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中高端农产品品牌,实现“水果兴”“花卉兴”“水产兴”,打造湾区“菜篮子”。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