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95后脊椎畸形女孩潘嘉敏将出征东京残奥会
随着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紧接而来的残奥会也将在8月24日登场。来自顺德伦教的潘嘉敏将代表中国出征东京残奥会,参加轮椅乒乓球项目的角逐。
从一名普通的居家残疾人,到成为国家队体育运动健儿,潘嘉敏10多年来锲而不舍、苦练球技,至今已收获了30多枚奖牌,折射出惊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对于首次参加残奥会,潘嘉敏坦言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将全力以赴争取拿到一个好成绩,为国争光。目前,潘嘉敏正在北京集训,预计将于本月20日前往东京参赛。
潘嘉敏1997年出生于伦教乌洲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先天性脊椎畸形,双脚不能独立行走,只能依靠轮椅行动。
虽然行动不便,但她从小就热爱运动。2009年,机遇向潘嘉敏走来,她的人生开始出现重要转折。佛山市残疾人运动训练机构的教练发现了潘嘉敏的体育潜质。彼时,潘家敏只有12岁,在教练的鼓励下,她坐在轮椅上打乒乓球,尝试着颠球,向命运发起挑战。也正是这一次尝试,潘嘉敏第一次知道了以轮椅代步的孩子,同样可以实现成为运动员的梦想。
教练推荐潘嘉敏到市里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训,接受系统专业的乒乓球训练。从那时候开始,潘嘉敏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开始喜欢上乒乓球这项运动。那是潘嘉敏第一次离开家里,她坦言当时确实有点退缩,幸好妈妈的鼓励让她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因为行动不便,嘉敏基本半年才回一次家。她从来都不让我们过去接她,而是自己坐地铁到广州南站,再转轻轨到伦教,然后打的回家,全程要2个小时。”在妈妈梁丽华眼里,潘嘉敏是一个不服输、毅力坚定的孩子,家里从小就鼓励她要乐观、独立。
2010年,在伦教残联推荐下,她参加了顺德区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次选拔,成为了区残疾人乒乓球运动队的一员,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运动员。
潘嘉敏在比赛中
潘嘉敏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日常的训练中,她一边打球,一边操控轮椅,手上磨出了水泡和茧子,尤其在快速挪动轮椅的时候,臀部经常碰撞受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经过了一个多月脱产式训练,潘嘉敏代表顺德参加了2010年佛山市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在乒乓球项目中一举夺得4枚金牌。因表现突出,比赛结束后她就被选送到佛山市残疾人运动队,由市队基地进行培养、输送。
启蒙教练曾鼓励潘嘉敏,人家做不到,自己能做得到,这就说明不比别人差。至今,她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10多年来的运动员生涯,不仅转化为赛场上精彩的表现,更锻炼了她坚韧的心智。梁丽华说,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女儿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从一个完全不懂体育的人成长为代表国家参赛的运动员,潘嘉敏表示要感谢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每次登上领奖台,我的心情除了高兴就是感激,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成就不了今天的我。”潘嘉敏说。
以世界积分排名第三拿到残奥会入场券
记者昨日下午来到潘嘉敏家中时,梁丽华向记者展示了潘嘉敏这些年来获得的奖牌和证书,每一份荣耀都是她努力的见证。记者看到,这些奖牌从市级、省级、国家级再到世界级都有。
梁丽华展示女儿潘嘉敏近年参赛获得的奖牌
“你看,大大小小的奖牌一共有30多枚,而且都是以金牌为主。”看着这些熠熠发光的奖牌,梁丽华难掩心中的喜悦,她告诉记者,女儿每次获奖都会和她分享,这也是她最为开心的时刻。梁丽华也会把这些证书和奖牌好好收藏起来。“虽然我不懂乒乓球,也不知道这些奖牌的分量,但我为女儿勇于拼搏的精神感到骄傲。”梁丽华说。
奖牌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顽强拼搏。从这些奖牌之中,也可以看出潘嘉敏在运动方面的努力和天赋。2010年刚成为一名运动员时,她就参加了不少比赛,在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了第四名。
看着这些熠熠发光的奖牌,梁丽华难掩心中的喜悦
功夫不负有心人,潘嘉敏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入选国家队。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9年亚洲身心障碍桌球锦标赛,那是她第一次以国家队运动员的身份参赛。比赛中,她不仅收获了乒乓球项目的女子单打亚军,还和师姐一起夺得了乒乓球项目的团体冠军。
此次东京残奥会,潘嘉敏以世界积分排名第三的成绩拿到了轮椅乒乓球项目比赛的“入场券”,这让她既紧张又兴奋。“前段时间我们在河北石家庄国家乒乓球基地训练,每天大概训练5-6个小时,大家都会选择晚上加练。”潘嘉敏说,残奥会开幕在即,目前她已在北京参加集训,针对自己的弱点补强,并熟悉得分战术。
本月中下旬,潘嘉敏将前往东京参赛。对于这次比赛,她信心满满。“为了这次比赛,我们日复一日地训练,虽然很枯燥,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为国争光是非常荣幸的事。”潘嘉敏说,希望能在运动之路上一直走下去,不断超越自我。
很多家长存在刻板印象
觉得孩子读职校就“低人一等”
“职校就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上的”
......
然而到了现在这个社会
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
又是国家大力提倡的
选择职校还是普高
你会给孩子如何选择
对此,来看看梁新平的观点
↓↓↓
职校VS普高 向左走OR向右走
梁新平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校外培训行业如遭“雷击”。但是否就此“药到病除”,恐怕还要打上问号。
因为当前催生教育内卷的主要“病根”之一,在于家长对“中考分流制”的焦虑,即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要保持大致相当的比例,一半的孩子读不了普通高中要进入职业教育。在大多数家长的认知里,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惟有读书高。
要彻底扭转社会这一固有认知,短时间内不现实,但现在可从如下维度着手“纠偏”:
首先,对教育资源的配置“纠偏”,不能再用精英教育思维发展教育,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的成才率。国家要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大资源投入,形成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通道,让读职校的孩子能够成长为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其次,对用人导向“纠偏”,不能再“唯学历”、“唯名校”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可带头招录优秀职业教育毕业生,拓宽他们的就业空间。
第三,要保障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政策上促使技能水平与工资水平挂钩,让高技能人才也能“买得起房,生得起娃,看得起病”。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平起平坐”之时,家长或许将不再这么焦虑,我们也有望从学历社会真正转型为能力社会了。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1年第一批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其中,由顺德区市场监管局、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区村改办联合申报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指南》地方标准获省级立项。
此份地方标准将从总则、改造模式、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机制与组织保障等方面,阐述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经典范式,提炼总结有关工作经验,旨在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宣传推广可复制借鉴的村改“顺德模式”,促进全省村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此前,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已深入调研省内多地村改工作情况,并征询了有关专业协会、院校的意见,初稿已基本完成。项目组将加紧对省内其他地区调研,力争在今年内高质量完成标准制订和发布工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