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详细内容

佛山十番

时间:2020-03-03     人气:3162     来源:广东省文化馆     作者:admin
概述:佛山十番是民间器乐曲种,属锣鼓音乐,主要分布于佛山市旧城区(佛山古镇)及其周边地区。据老艺人口传,佛山十番约于200年前由安徽、江浙一带传入。原有锣鼓合奏的“素十番”和丝竹锣鼓合奏的“混十番”两种形式,现仅存“素十番”,与苏南十番锣鼓关系密切。......

      佛山十番是民间器乐曲种,属锣鼓音乐,主要分布于佛山市旧城区(佛山古镇)及其周边地区。据老艺人口传,佛山十番约于200年前由安徽、江浙一带传入。原有锣鼓合奏的“素十番”和丝竹锣鼓合奏的“混十番”两种形式,现仅存“素十番”,与苏南十番锣鼓关系密切。苏南十番锣鼓保留有元代南北曲曲牌,故就历史渊源来说,佛山十番已有六七百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佛山十番吸收了流传线路上的飞钹演奏方式和本地八音锣鼓的常用乐器,并与民俗活动相融合,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器乐。

      佛山十番的乐器有常规和特殊两类。大钹、高边锣、翘心锣、沙鼓、群鼓、响螺等属常规乐器,十番鼓、飞钹、二锣等是特殊乐器,不同番会个别乐器略有不同。目前有完整录音和记谱的曲牌有两套:一是大基尾村的“明星影映”的【挂牌】、【长锣】、【碎锦】,一是茶基村何广义堂的【耍金钱】、【合鼓引】、【套鼓起】(又名【挂牌】)、【长锣】。行进演奏时队伍的排列与曲牌相适应。佛山十番的最大特色,是轻薄小钹不按常规碰击,而是一手执钹冠,一手甩动穿上绳子的另一钹擦击,一、二十人同时表演“阳钹”、“阴钹”、“单飞”、“双飞”、“反手飞”、“头上飞”等各种花式,令人叹为观止,故名“飞钹”。 目前在国内独一无二,属稀有项目,已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山十番作为喜庆锣鼓乐,多在端午、七夕、中秋等民间节日,以及神诞、“出秋色”(又叫秋景)时表演,民间更有“无十番不算秋色”之说。以茶基村为代表的十番会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状声念谱法”,作为心传口授的依据,是民间锣鼓曲传承方法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应用功效和学术研究价值。

      佛山十番最为兴盛时,有二、三十个番会。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佛山,各十番会均停止了活动。抗战胜利后,只有茶基村、庆云村和夏教村恢复。此后的几十年,虽然大基尾村的“明星影映”有传人,但无固定组织;庆云村已后继无人;夏教村“苏镲锣鼓”的老艺人相继辞世,现在的演奏者仅凭记忆一边演奏一边摸索,很不完整。唯一坚持至今,有一批老艺人健在并先后培养传承人的是茶基村“何广义堂”,但远未恢复原有水准,急需抢救和保护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