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确保八成村居年底跻身美丽宜居村
“一定要下足功夫,建立健全队伍和机制,才能收到长效之功。”昨日,禅城区召开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推进会,区委副书记、区长孔海文强调,全区上下要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三年取得重大进展阶段性目标。
会前,禅城组织一镇三街、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等数十名干部,前往张槎街道大富村、村尾村等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今年,禅城将在53个行政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的基础上,推进一批城中村“微改造”项目,确保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目前,禅城区正将推进乡村振兴与村级工业园改造相结合,直面土地面积狭小、建成比例较高等传统痛点,通过盘活农村低效土地,不断释放土地潜能,拓展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深入探索中心城区城市产业“双转型”的经验。
勇于啃硬骨头 盘活低效土地
昨日下午,在禅城区张槎街道大富村内,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已基本完成。这个脱胎于村级工业园的产业园,其前身为大富北工业区,占地226亩,是大富村实行一级经济体制改革后首个推进的工业项目,也是禅城区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典型。
去年3月,该项目正式动工,分三期建设。如今,一年过去了,一期近40亩的工程迎来收尾阶段,预计将于今年7月进行主体验收并交付使用。大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启镰介绍,一期项目招商已完成,整体收益与改造前相比,将增加7~8倍。
作为全市中心城区,禅城区地少人多,基本上是建成区,占地面积达2.9万亩的137个村级工业园,既是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今年,禅城将扎实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全区村级工业园改造将分为东西部两个片区。其中,东部片区是祖庙和石湾,以工改商服为主; 西部片区是南庄和张槎,以工改工项目为主,重点将推进南庄镇贺丰、杏头、村尾村以及张槎街道大富、村尾村等“工改工”项目,鼓励连片改造、集聚成形。
同时,禅城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工改商”“综合整治”“复垦复绿”等扶持政策,各镇街也将加快制定相应扶持配套政策,落实相关奖补用到实处,并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明确办理事项及时间,减少改造时间成本。
“要盘活农村低效土地,不断释放土地潜能,拓展禅城发展新空间。”孔海文表示,全区将加紧完成3930亩改造提升任务,各镇街要深挖潜力,扎实推进,务必按时按质完成目标任务,同时争取打造示范园区亮点,激发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整治的动能。
补齐生态短板 提升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
今年,禅城将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区53个行政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的基础上,以“禅城乡村美丽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活动为抓手,定期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红黑榜”比拼等,确保今年底全区80%以上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短板,禅城将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三沿一口”环境整治四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建成一批垃圾处理消纳设施;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消灭农村黑臭水体;加快推动“三沿一口”环境明显改观。
同时,连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禅城项目,抓好南庄、张槎乡村振兴示范片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去年,紫南村、罗南村、南庄村、大富村4个村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紫南村还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
目前,全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禅城段已纳入10个项目建设,正筹划一批新的项目建设。今年,禅城将加快推进第一、二批共6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深入挖掘培育第三批备选示范村,实现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连片示范效应。
“要善于‘补短板’,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区柱明说,今年,禅城创新开展“禅城乡村美丽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活动,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比拼平台,增强常态化整治的集体共识,继续将这个品牌做好、做实。
强化党建引领 提高治理能力
近年来,禅城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去年,南庄镇、紫南村分别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两个“国字号”荣誉。
今年,禅城将继续强化乡村治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抓好“头雁工程”,做好农村三个职位“一肩挑”后续工作,谋划好明年农村换届选举。
同时,探索建设智慧乡村、数字乡村的有效路径,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健全农村纪检监察体系,强化廉洁村居建设;持续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牌建设,塑造乡风文明价值规范,深化农村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98%。
“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抓实抓细各项乡村振兴工作。”孔海文强调,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在资金安排、政策保障、用地分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将更多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农村。
与此同时,各镇街要借助这次机构改革,强化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配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大力发掘和培养一批优秀年轻农村党员;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
玉麟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下沙坊。清道光八年戊子(1828)建,跨水腾涌,连接下沙村与水藤旧大路。桥东北西南走向,为单孔梁式石板桥。花岗岩石桥墩,刻有 “此桥头借邓永锡堂地”。桥面由五条长条花岗岩石构筑。桥身两侧正中都阴刻“玉麟桥”三字,上款为“道光八年戊子”,下款为“阖堡鼎建,钟宝兴造”。桥头上各有两条石栏杆望柱。桥一边有石阶7级,一边有石阶6级。桥头有桥碑,刻有“石梁重大,耕牛止许渡水来往,不得踏桥,道光八年通堡公泐”,反面有“通堡公议,石梁重大,耕牛止许渡水来往,不得踏桥,永为禁戒”。该桥与相关的传说,具有一定艺术、民俗价值。
2009年7月,玉麟桥被列入第四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岭南地区因“地远”,有“烟瘴”,且瘴毒对民众危害甚大,故宋官方对岭南实行优惠政策,允许民间酿酒,从而导致岭南酿酒成风。另岭南地区盛产稻米,而米酒的制作工艺简易,酿造时间较短,并其清淡可口的味道深受当地人喜爱。在众多米酒当中,红米酒因其突显米香、偏于清淡可口的豉香在岭南酒文化中有着不可取替的地位,而顺德则是广府红米酒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宋程大昌《演繁露·赤米》描述“赤米,今有之,俗称红霞米,田之高卬者,乃以种之,以其早熟且耐旱也……”。早在清代,顺德就有种植赤米的记载,据(《顺德县志》第四章农业种植)记载:“清末,本县水稻品种主要有新兴白、红头赤、夏至白、金风雪、金边赤等”。由于赤米口感差,顺德当地人不愿食用,又因粮食短缺,故顺德酿酒作坊的师傅只好就地取材,搭配当地人自家种植的赤米用于酿酒。将大米搭配少量赤米和传统酒饼等原材料进行发酵,再以陈肉酝浸,酿造出有独特风味且适合顺德当地人口味的米酒。因赤米呈微红色,含有特殊的微量成份和较高的维生素、矿物质等,酿造出的米酒突显米香、清雅绵甜,且赤为红,故当地人将此法酿造且大受顺德当地人喜爱的米酒取名为顺德红米酒。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