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阁瓷博物馆成为顺德区第3家非国有博物馆
记者近日获悉,顺德非国有博物馆再添“新丁”,顺德区阁瓷博物馆已于今年4月成功通过了省文物部门的注册备案,成为顺德区第3家非国有博物馆。
据了解,顺德区阁瓷博物馆原为国香艺博馆,成立于2016年。馆内主要收藏和展示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为主的景德镇瓷器,设有“巧手制器”、“五彩缤纷”、“百花齐放”三个陈展区域,分别展示了陶瓷器型、陶瓷工艺以及国家级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家作品。截至2020年4月,阁瓷博物馆馆藏共325件(套),国家级艺术家作品129件(套),省级艺术家作品196件(套)。 顺德阁瓷博物馆内还设有各类服务和功能区,以“打造现当代顶级多元化艺术平台”为目标,常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并不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艺术展。该馆已于今年4 月向市民免费开放。
昨日上午,随着鸣笛声响,顺德区档案馆搬迁工作正式开始。顺德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勇,顺德区档案馆馆长叶卉时现场主持搬迁工作。据了解,顺德区档案馆搬迁时段为6月1日至7月31日,此期间闭馆,暂停全部对外接收、出证及档案查阅利用服务。新馆计划于8月3日对外服务。
搬迁过程安全最重要
昨日清晨,顺德区档案馆库房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作人员有序地将架子上的档案装进箱子。顺德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勇,顺德区档案馆馆长叶卉时对现场工作进行指导,并叮嘱工作人员确保安全。待两大车档案准备就绪,随着顺德区档案馆搬迁启动仪式鸣笛声响起,警车带路,工作人员将第一批档案送往新馆。档案进入新馆库房,工作人员首先开箱,用扫描仪将每一箱档案扫描一次,录入档案信息,然后再有序上新架。
据叶卉时介绍,工作人员早前已经对档案馆现有“家底”进行全面清查,所有档案资料贴好RFID电子标签,根据新馆档案库房箱柜情况制定新馆档案资料存放位置示意图,在所有档案对应新馆存放密集架位置贴好相应标签,以便档案及时准确搬运到位并上架摆放。他强调,确保档案安全最重要。近期“龙舟水”天气是整个搬迁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档案怕水,要在确保档案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搬运进度,是对搬迁工作组综合协调能力和档案搬迁人员应变能力的极大考验。为应对强暴雨天气,顺德区档案馆已在档案上落点加装了坚固雨棚,明确雨量过大停止搬迁,若搬迁进度受影响,则利用晚间和周六日时间追回搬迁进度。
今后查档服务将更快捷
顺德区档案馆搬迁至置业广场1号楼,该楼共22层,区档案馆新馆占其中9层,其中有5层为恒温恒湿的密集架档案库房。新馆建筑面积约2.3万㎡,相当于旧馆的10倍。新馆按现代化档案馆的标准设计,预计可满足未来30年应进馆档案增量的存放需要,彻底解决旧馆库房分散、库容不足的问题。
档案馆的各种功能也得到大幅提升。档案上架前需消毒,新馆的档案消毒能力比过去提升了12倍;技术用房、设备比以前更为齐全,增设了用于口述历史采访的专业录音室、声像档案处理室和各类档案加工用房等;对外服务用房面积增加,将原来分散在3个不同地方的档案查阅出证窗口集中设置在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查阅环境和更快捷的查档服务。档案馆同时又是方志馆,展馆由1个增加到6个,展览内容更为丰富,是展示顺德地方历史文化的窗口。
新馆启用后,档案移交和接收有专用通道,与外界有严格的区分。综合档案和城建档案的服务窗口集中在大楼大堂,查阅环境宽敞明亮,另设有专家阅读室、自动派号装置等。
林家厅在石湾区石湾镇忠信巷14号,清代时既是住宅又作家庙,故又称林氏家庙。始建于明,清嘉庆年间重修。座落于镇岗南坡而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由南至北依次是头门、前殿和后楼,均硬山顶,面宽三间,前殿进深三间,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其建筑架构颇有特点,主体建筑的梁架均使用抬梁式结构,以驼墩及如意斗拱承托,红沙岩柱础为复盆式,部分有櫍,具明代特征;后楼为居室,楼下以砖墙分为厅堂和左右厢房,与天井左右厢房相通,二楼为木制楼面,布局小巧玲珑,进深仅二间;楼前有轩廊,抬梁式结构以驼墩和斗拱承托,而前金柱与后墙间则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架构,设计奇巧,别出心裁。建筑亦颇费心思,所使用的木雕装饰构件种类繁多,如屏风、花架、驼墩、隔扇、雀替及檐板等,均雕镂精细,布局得宜,使建筑更觉古朴优雅。林家厅在清嘉庆年间的主人林绍光,曾薄有功名,对其宅第的装修,可谓苦心孤诣。该建筑目前保存尚好,尽管规模不大,但其建筑架构及装饰工艺却独具特色,在当地颇为少见,具一定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
200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