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不会包粽的,教你做家庭版红枣糯米糕
端午节快到了,又到了我们吃粽子的季节了,每家每户都开始买粽叶、糯米,当然我家也不例外,但是我不会包粽子,即使把粽子最详细的做法告诉我,我包出来粽子也容易露馅,如果你也遇到这种情况的话,那我教你一个新吃法,我们不用粽叶,只要是家里有糯米、红糖和各种干果,将它搭配在一起,一层一层铺在碗中,然后上锅一蒸,这样糯米吃起来香甜可口,而且还有干果的香味,越吃越过瘾,比包的粽子还好吃!端午节快到了,糯米别再包粽子了,试试此做法,香甜软糯,特好吃!
红糖糯米糕,一层糯米,一层干果,上锅蒸一蒸,香甜软糯不粘牙!其实这道红糖糯米糕的做法很简单,里面都是家里常见的食材,将它们一层一层的铺在碗中,然后加上红糖水,上锅蒸一蒸,这样红糖糯米糕的口感实在是太棒了,又香又甜又软糯,而且里面放上家人爱吃的干果,越吃越过瘾!把红糖糯米糕当成小零食的话,大人孩子都爱吃!尤其是爱吃甜食的朋友们,可以试着做一下,比包粽子要简单,新手一次也能成功,好了不多说了,下面我就把糯米糕最详细的做法说一下,抓紧看看步骤学习一下吧!
准备适量的糯米,加上清水浸泡3个小时以上,糯米泡好后,用手一捏就碎,再把红枣洗干净切成片,取出里面的枣核,把红枣和蜜枣铺在大碗的底部,第二层铺葡萄干,第三层铺糯米,第四层铺葡萄干,第五层铺蜜枣,第六层铺糯米,用勺子压一下,把食材压的紧实一点,再加上适量的红糖水,红糖水只要是没过糯米即可。
下面在锅里加上凉水,把糯米放进去蒸一下,开大火烧开后,再蒸60分钟,时间到出锅,倒扣在一个盘中,这个用勺子挖着吃,或者是用筷子夹着吃。
【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先把糯米放在水中浸泡3个小时以上,这样糯米一捏就碎,上锅蒸的时候,可以加快蒸的时间。
第二:为了做出来的糯米糕更美观,先在碗的底部铺上一层红枣和蜜枣,再铺上一层糯米,葡萄干等,全部铺好后,上锅蒸一蒸,最后倒扣在碗中,这样不仅好吃,而且端上桌也很上档次。
以上就是家庭版红枣糯米糕的做法,你们都学会了吗,我个人觉得糯米这样做,香甜软糯,而且一点都不粘牙,比包粽子简单,新手一次就成功!自从学会红糖糯米糕后,我家三天两头做一次,每次做上一大碗,大人孩子都抢着吃,将它当成小零食,很符合家人的胃口,喜欢这道红糖糯米糕的话,记得先收藏起来,有时间在家做一下吧!
天气越来越热,到底能不能开空调?近日,张文宏的新建议上热搜!
张文宏医生在一场直播中表示,中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人们都戴口罩的情况下传染新冠病毒的概率很小。他表示,天热的时候,可以开空调戴口罩。
张文宏表示,窗子还要照常开,定期开窗再关闭。在控制好的地区,可以尽快恢复工作和旅游。
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还有些网友看到这个建议“秒懂”!
在低风险地区是不是还有必要全天佩戴口罩?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回应:关于是否佩戴口罩,我们可以遵照一个原则,就是在通风条件良好并且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安全的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可以不佩戴口罩,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一是在户外,比如公园、人比较少的街道,包括操场,是不需要佩戴口罩的。尤其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更不能佩戴口罩。
二是近期没有新发病例报告的低风险地区,其实我们在办公室、会议室、工地、学校,能够保持通风条件和相对的安全的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戴口罩。
但是,有三种情况我们是建议佩戴口罩的:
一是在一些比较封闭的公共场所,比如公共交通工具里、电梯、人多的公共场所里面,建议佩戴口罩,因为可能会接触一些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员。
二是当人生病的时候,尤其出现发热、咳嗽这种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佩戴口罩,主要是为了避免把这些病源传给其他人,这不仅在疫情期间,将来在任何时候都要遵照这个原则,生病的人要戴口罩。
三是在特定的环境内,比如去医院,不管是去医院就诊,还是陪同亲友去医疗机构,在医院这种场所内要佩戴口罩,所以这三种情况建议还是要规范佩戴口罩,来降低感染的风险。
高明的舞龙醒狮,讲求形神俱备。在追求醒狮“神态”之前,“形态”显得尤为重要。而“形态”依赖的,便是狮头的造型制作,是扎狮手艺人赋予醒狮的“形态”。
明城七社村的谭志明可谓是高明扎狮的代表人物。他是有百年历史的大胜利狮行的第三代传承人,被区委、区政府授予首届高明工匠称号、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用双手,传承着属于高明人的文化符号,也从中传递着一份一丝不苟、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
三代传承百年扎狮
明城镇作为香港“狮王”世家夏国璋的故乡,龙狮文化尤为浓厚。在此带动下,明城的扎狮行业同样兴盛。
位于明城镇七社村的大胜利狮行,历经谭积宝、谭乙生、谭志明三代传承人经营,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兴盛时期,狮行在当时作为县城的明城大街上占了5个铺面,员工近50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志明。/高明区博物馆供图
“大胜利狮行最初的原名叫谭复兴纸扎铺,由我爷爷谭积宝创立。”谭志明介绍,家族从清朝开始,一直从事扎狮、花灯、花炮等纸扎手艺,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停止纸扎铺经营。
1945年抗战胜利后,谭复兴纸扎铺重新经营。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这间老铺改名为“大胜利狮行”。因此,这间纸扎狮行还流露着一份属于纸扎手艺人的爱国之情。
谭志明今年65岁,是大胜利狮行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从7岁便开始接触扎狮手艺。谭志明坦言,最初从事扎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谋生,但不知不觉扎了近60年的狮头。
开竹。
凭着多年秉承传统的老工艺,谭志明出品的高明扎狮保留着最传统的配色和形态,而且做工一丝不苟,不仅在高明深入人心,连新兴、高要甚至台湾都有人专门找他扎作狮头。、四大工序用时30日
扎狮,实际上全称为纸扎狮头。高明的扎狮分为两种,烟(翘)嘴狮(亦称佛桩狮)和猴形狮(亦称禽形狮、鹤桩狮)。整个狮头的结构均由竹子搭建,外加质地类似纱布的软纱纸扎成,这样的结构保证狮头重量轻,让舞狮者的动作更加轻松自如,节省体力。
要扎一只好狮头,首先是要选好材料。谭志明扎狮选用的竹,取自其家族世代种植在半山上的竹林,韧性上好。将竹砍下清理竹叶后,谭志明会用削竹刀,将竹子按狮头不同型号和规格,开削成精细均匀、平滑的竹篾。竹篾开好后要在水中浸泡七天七夜然后再晾干,以增强韧性和达到防虫防蛀的作用。
扎狮用的纱纸,质地类似医用纱布。
准备好竹篾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软纱纸扎竹架,这是扎狮手艺中最关键的步骤。扎一个狮头,需要经历扎狮框、顶嘴竹、中竹(定型)、扎额、加密竹、扎嘴、扎鼻、扎腮共八大工序,约1800个接点。如何保证扎出来的狮头左右对称、结构稳固、形态生动、比例合适,这完全依赖于扎狮手艺人的技术。竹架扎起后,要耐心等待其自然风干。
狮头有了骨架,接下来便需要表皮。糊纸便赋予狮头表皮的一个重要工序,同时能够让狮头更加牢固。糊纸全部采用手制纱纸,利用手制纱纸的收缩特性,一张接着一张地紧扣黏合,让纸与竹融为一体。糊纸过程中,手艺人会将每张大约三指宽、长度约一分米的纱纸铺在竹架上,环环相扣,将整个狮头铺满,等自然风干后,再糊第二层,总共要糊八层,以达到坚固耐用的效果。
糊纸。
纱纸干透后便可以进行彩绘,按脸谱和要求不同,用手工绘上装饰图案,最后还要上一层光油,使狮头表面显出光亮透明,更富于色彩感。狮头着色所使用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一般底色以白色为主则代表着刘备,以黑色为主则代表张飞,以红色为主则代表关羽等。另外,高明地形分山区和水区,按照不同区域,醒狮头形态会有区别。更楼、杨梅、合水属于山区,山区多订虎形狮,要求画虎纹,绘色以黄色为主。三洲、西安、富湾属水区,多订青蛙形狮,绘色以青色为主。但现在这样的习惯已渐渐消失。
最后的步骤是装配,将铜镜片、各色绒球、长短马鬃毛或兔毛等分别装配到狮子的上额、角、眼盖、鼻、双腮等部位,使狮头生动活泼。
一只手扎狮头从开始到大功告成,前后历时1个月。
传承不变的工匠精神
扎狮头是一件急不来的手艺。泡竹篾要七天七夜;扎好狮头要等其风干;糊纸要糊一层干一层,才能继续糊下一层;彩绘更要用心细描......像谭志明这样的熟手师傅,也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做好一个狮头,一年最多也就产出12个。一个狮头的制成,需要扎狮人不急不躁的耐心和时间沉淀。
也正是如此,扎狮手艺的传承面临种种困难。谭志明表示,仅仅是初步学会独立扎成一个狮头,便大约需要2年时间,而这还只是刚刚入门的阶段。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需要长时间经验沉淀的扎狮手艺。
彩绘。
此外,经济原因也是影响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谭志明说,一个狮头的售价大约为1800元,扣除制作成本400元,不算人力成本,利润仅1400元,单凭扎狮这门手艺难以维持生计。
面对扎狮手艺的传承问题,谭志明表示,他的儿子的扎狮手艺大概是他的七成水平左右,虽然儿子并没有以此为主业,但毕竟有人懂得。
近年来,他婉拒了不少订单,一方面是因为年龄渐长,体力跟不上,接单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对自己制作出来的狮头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求出自他手的狮头必须是质量上乘,牢固耐用的,不愿意偷工减料缩减工期多接单。
制作好的狮头骨架。
随着年龄的增长,扎狮如今变成了谭志明的一项兴趣爱好。65岁的他每天就在自己的农村小屋中,在靠门口光源的位置,坐在小板凳上,一丝不苟地扎着竹篾,糊着纱纸,神情专注,恍如少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