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十年代的新婚礼是怎样举行的?
30年代以后,佛山的一般人家,举行婚礼,不少是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的。所谓中西合璧,主要是把旧式婚礼主家摆酒招待亲友有三天(即婚前一日的“开厨”、正日,及后一日的“谢酒”)缩减为正日的晚宴一餐。新郎到女家迎亲时不用八音班的“的打佬”,而改用当时已兴起的洋乐队为前导。当时还没有“的士”而马路又少,故新郎仍坐轿子。新娘则仍坐大红花轿.至于服装,新郎穿燕尾西装,新娘则戴婚纱、穿白色丝质西式礼服,另有男女傧相各一名,穿著也同新人的一样(这些服装,当时佛山还没有,要到广州租用)。
当天下午,约2-3时许,迎亲目的地是某家酒楼。正面堂座布置作礼堂。一切有关人员先集中在堂座旁的小厅,等候行礼。
仪式开始,由司仪人(一般由新郎的哥哥或叔辈担任)按“秩序单”排列的次序,高声喊出。顺序如下:
证婚人就位 证婚人一般邀请当地名流担任。礼堂后部放一列长台,证婚人在长台正中站定。
主婚人就位 主婚人是两位新人的家长,男方主婚人站在证婚人的左边,女方主婚人站在右边。
介绍人就位 男女双方的介绍人,也分左右俟近主婚人站好。
新郎、新娘就位,凑乐 由两名小女孩作“花女”先行,然后由男女傧相傍着新人缓步进入礼堂。面向证婚人等。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那时候的结婚证书,面积相当大,上面印刷着一段“刻版”式的语句。填上新人的姓名、籍贯、年龄以及介绍人的姓名。
用印 依次由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及新郎新娘在结婚证书上写有自己名字的地方盖上私章。
新郎新娘交换饰物 新人各自把一枚戒指交给对方。奏乐。
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来宾一一致词
摄影
鸣炮、奏乐
退场 依照入座就位时的次序退出礼堂
礼成
解放前的佛山厕所属私有。建厕商把公厕出租给佛山新涌、石角、大桥头三地的烘商,秀值甚至比当时最繁盛地点的铺租还昂贵。
人粪尿是佛山农家肥的主要来源。粪商老板也就根据人口的密集,厕所臭味的浓淡,是否会有洪水淹来决定租值。因此,业主变亦出尽心裁,减少厕所臭汇款单使更多人愿意上公厕排便,粪尿多了,老板收便能啬,公厕的租值便又相应提高,于是,佛山的厕所业主十分注意在厕所的建造方面下功夫。
从结构形式上:地台全部加高,厕所筑在高台上,甚至高出邻近的屋宇。支撑上盖用砖柱,只在门口自筑砖墙,从街或马路内进时都有两、三级石,根据厕所面积的大小、入门内的空地,就有大小不同。一般都有一小屋仔,给清粪工人休息或住或放工具,再有五六级石上去排便的坑格,不论地面或坑的排便分格和脚踏板,都是杉木结构,地台的中间,也就是排便坑格两边的中间,是锄深一米多,成为工人从石级下去向左右排便坑格清粪的小路,两旁坑格底,铺很厚的海沙,使粪不粘地,地面与坑格之相连处,钉有很窄的倾斜木板条,使排尿落缸,不污地面。这样的构筑,既通风去臭,又有空地与街道相隔,臭味早在空地吹走,加以清粪工人频频用竹参、铁钩,勾清海沙面上的粪放在桶内,加纸铺面,又加木盖,“臭味”自然减少。
当时佛山台阶最高的厕所是行人里的公厕,因四面是大屋,为了上盖要高出,地台就有二楼这么高。还有福禄路太和里公而,拾级而登到厕所地面时,已望见对面屋的台,这两间公厕一直使用到九十年代。
到目前为止,佛山环卫处建厕,其通风的结构,还通风的结构,还采用旧厕所形式。
每天一大早,湛江市徐闻县三塘村村民飞姐就去喂鸡、看鸽子。这批即将出栏销售的家禽,又将带来一笔收入。飞姐虽在两年前就已脱贫,但她并不满足,一直自力更生扩大养殖规模,用自己勤劳双手给家人创造幸福生活。
三塘村地处湛江徐闻西面海域腹地。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自2016年起对口帮扶三塘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激发相对贫困户致富热情,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经过近四年努力,三塘村77户261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在2019年年底全部脱贫摘帽。
一户一策 精准帮扶助脱贫
三塘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39亩。全村相对贫困户2015年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0元。
“有的贫困户家庭成员病残老弱多,劳动力少,无法外出就业,没有稳定经济来源。”顺德驻三塘村第一书记陈新彬说,顺德扶贫干部与村干部认真调研后,根据不同贫困户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支持和引导相对贫困户发展一棚菜、一窝鸡、一园果等特色种养产业,力争人人学到一门脱贫技术,创造稳定增收渠道。
飞姐就是其中之一。飞姐一家有4口人,2个孩子在读高中,家公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生活的重担都压在飞姐身上。飞姐自已患有腰间盘突出,外出务工也难,因此一度非常消极。
针对飞姐的致贫原因,顺德驻村工作组利用帮扶资金为其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和一批复合肥,鼓励她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率。工作组还为她申请危房改造专项资金补助14000元。2017年年底,飞姐一家从破旧的茅草房搬进了二层新房。
“一家人过上了舒心的好生活。”家中变化让飞姐感激不已,也增添了致富增收的信心。近年,飞姐家中持续养殖了约100只鸡、50只鸽子,每次出栏都能销售一空,足以支持家用。
贤哥以前也是相对贫困户,女儿也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工作组的帮扶下,他种植了3亩青枣,每年可增收3万多元。家人生活改善,女儿也重返校园。
“顺德驻村工作组因户施策,盘活劳动力和农村资源,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贫困户真正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三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有说。
扶贫扶志 以奖代补激励勤劳致富
三塘村紫红长茄种植基地今年迎来丰收,村民们最近都在基地采摘,基地负责人陈凤则忙着装车,准备把紫红长茄销往外地。
“产业扶贫是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关键。”陈新彬说,自2018年以来,顺德驻村工作组在三塘村大力推进种植基地项目,紫红长茄种植基地就是其中一个。
紫红长茄种植基地由当地种植大户陈凤、三塘村金秋农业专业合作社、顺德驻村工作组三方合作建立,三塘村集体每年都能收到分红,惠及村中相对贫困户。
“紫红长茄基地最高产量可达每期每亩1000多斤,每亩营收约2万元。”陈凤说,“我们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每天酬劳160元。”
在该基地的带动下,3户相对贫困户自己种植了紫红长茄,增加收入。
佛山扶贫干部还积极为村里的农产品寻找销路。陈新彬就积极联系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动员医院员工以购代捐,向徐闻县购买了7280斤的海产品,价值48.44万元,消费扶贫效果显著。
“产业扶贫既能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顺德区驻徐闻县扶贫工作组组长廖耀强说,为了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热情,顺德区2018年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较好的相对贫困户每户最多可获得3000元的奖励。
扶贫扶志相结合的做法收到成效。2019年底,三塘村5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参与扶贫产业项目。
医疗救助 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年逾六十的戴叔,一家三口,妻子患有慢性病、需长期吃药,儿子也罹患大病。医疗费贵,而家中缺乏劳动力,戴叔生活一度困难。
陈新彬在走访中发现,因病致贫是三塘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患病贫困户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到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治疗。陈新彬向自己所在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反馈情况。医院决定定期组织专家到三塘村开展入村义诊活动。
戴叔一家不仅得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专家的诊疗,而且收到医院送去的10000元医疗救助资金。陈新彬还联系县医保局为其家人办理特定门诊慢性病。戴叔家的医疗费用负担极大减轻,个人实际负担约3%。
为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顺德驻村工作组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户购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及人身意外保险。
“帮助解决老弱病残特困群体的生活问题,就等于帮助一个家庭脱离苦海,因为可以让贫困家庭劳动力放心去工作,实现脱贫增收。”陈新彬说。
数读
全部脱贫:
2016年顺德对口帮扶三塘村以来,三塘村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856元,增至2019年的14981元。三塘村77户261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在2019年底全部脱贫摘帽。
医疗保障: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1人全部购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符合养老保险资助参保对象117人,已参保117人,完成率100%。77户2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利用顺德扶贫资金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产业扶贫:
2018年三塘村52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金秋农业专业合作社金银粟玉米种植基地项目。2019年三塘村开展种植紫红长茄产业合作项目,投资入股湛江海长丰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对虾养殖项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