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岗雕乐》
《岗雕乐》,又名《岗雕上岭》,是高明更合镇村民自发创作的一首乐曲,现流传民间已有40多年,是高明境内较优秀的民间传统音乐之一。
根据一些初步的考证,《岗雕乐》是由早期的八音艺人所创作,确切的作者及创作无法考证。最初的岗雕乐队成员有6人,现在健在的乐队传人是高明更合镇布练村的三位老人,分别是廖蓉光(82岁,负责敲手锣)、廖少强(78岁,乐队主角,唢呐手)、廖严强(78岁,负责敲小鼓)。现在仍保存下来的演奏道具有:两把旧唢呐、两成手锣和一面小鼓,这些道具是由《岗雕乐》的创作者传下来,如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岗雕乐》是模仿一种叫“岗雕”的小鸟在平原、林间、山间上飞下翔的各种姿势,和各种音色而创作,以唢呐吹奏为主,配以锣鼓音乐。这首古乐曲以热情欢快而又活泼的旋律,忽高忽低,忽缓忽急地描写岗雕在广阔的天空里,以矫健的姿态愉快地飞舞、敏捷的飞翔,刻画出岗雕的豪迈奔放,古乐曲以其优美健康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每逢佳节或者喜庆事,都要尽情地演奏一番,增添欢乐的气氛。
《岗雕乐》原来篇幅很长,演奏完要两个小时,1955年,当时高明县合水布练村的民间艺人廖帝长在县文化馆的帮助下,将其整理改编成了书面曲谱,曲子是古老的“工尺”谱形式。1992,高明县文化馆组织了当地的艺人演奏并录制了一盘磁带,这盘磁带成为了研究《岗雕乐》的珍贵资料。
《岗雕乐》作为流传乡村之间的民间古曲,曾分别于1959年和1989年两度在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演奏,曾多次获奖并一度引起轰动。出名后又在高明影剧院演奏,深受群众喜爱。
目前,高明区更合镇组织了4个业余的演出小组来学习演奏《岗雕乐》,每个小组6个人,按照《岗雕乐曲谱》进行自学,但由于调子变化多、变化快、演奏难度大,现在还没人能够完整地演奏出来。
高明的《岗雕乐》能留传到现在,证明了这首古乐曲在民间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对研究当地的民间文化习俗有着重要的价值。
为了全面了解和研究《岗雕乐》,高明区文化部门将全面展开对《岗雕乐》的普查和研究工作,以便掌握尽可能全面的资料,积极申请经费进行相关的保护及申报省市非物质遗产的工作,并成立民间乐队,努力培养传人。
2007年,高明《岗雕乐》入选佛山首批非遗。佛山南海丹灶连发三大片区最新规划,透露未来发展利好。5月20日,记者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官网了解到,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大涡片区、银河村片区,以及劳边、荷村片区最新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挂网公示,公示期将从即日起至6月19日。
三大片区最新规划有哪些亮点?带你划重点:
一、丹灶大涡片区
依托“仙湖氢谷”,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按照计划,丹灶大涡片区依托“仙湖氢谷”,优化片区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打造产城融合、城乡共荣、创新集聚的城镇综合发展区、示范区,推动丹灶实现高质量发展。
功能定位方面,将主要打造丹灶镇综合服务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区、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区、生态水乡创客社区。
根据规划区的发展定位和用地条件,将规划区的总体功能结构划分为“两轴四区多廊道”,其中——
“两轴”:桂丹路城镇发展轴线——承接禅城区、佛山中心城区的辐射,发展公共设施服务及居住等功能,优化城镇服务功能。
丹横路—丹灶大道产城融合发展轴线——串联北部产业区和丹灶中心城区,优化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四区”:分别为规划区北部的现代水产养殖区、中部的生态水乡创客社区、东北部的远期产业发展区和南部的综合服务区。
“多廊道”:即从仙湖度假区林地、生态农田中延伸出的多条由滨水、绿带组成的绿色廊道,形成生态景观优美、适宜慢行的城镇组团之间隔离绿带。
丹灶大涡片区规划功能结构图。图来源: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官网
二、丹灶银河村片区
打造南海西部片区特色文化体验基地
丹灶银河村片区规划范围为东至银河涌,南至官山涌,西至镇界,北到西城片区,总用地面积约515.95公顷。
功能定位将以康园、丹灶铁路货运站为激发点,充分利用乡村闲置住房与特色资源,打造集资源共享、特色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共享农村示范区及南海西部片区特色文化体验基地。
按照计划,该片区目标打造丹灶镇南部的共享农村示范区;同时优化村庄内部的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践行“乡村振兴”。道路交通结构方面,本次规划将形成“两横四纵”的主次干路网结构。其中,高速公路为G1501;交通性主干路主要是季华路西延线、樵丹路;普通主干路则包括利众路、官抱路、世海大道等。
在规划功能结构方面,结合现状城市空间发展需要,围绕片区发展定位和目标,确定空间结构为“一带两轴三片区”。
其中,一带:依托银河涌与官山涌水系,打造联结生活、生产、生态的休闲观光带。
两轴:区域发展轴与城市发展轴
①区域发展轴:规划区主要以提升、完善功能环境为主,加强与G1501区域发展轴的衔接。
②城市发展轴:借助季华路西延线的贯通,规划通过完善周边土地功能及相关空间组织,打造东西向的重要城市发展轴。
三片区:苏村-湾头生活区、大杏村生活区、民俗农事体验区
①苏村-湾头生活区:改善村庄风貌环境,与康园形成有机对接,塑造水乡文化习俗风貌区。
②大杏村生活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盘活空置农房,契合商务物流中心环境,打造共享农村宜居休闲区。
③民俗农事体验区:结合农业特色,融合周边环境,打造农产、休闲、文化融合的民俗农事体验区。
丹灶银河村片区规划功能结构图。图来源: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官网
三、丹灶劳边、荷村片区
规划范围为西接丹灶镇区、东接金沙城区,北连接丹灶北部工业区,南接良登-东升-塱心农业区,规划总面积为750.79公顷。
根据规划区的发展条件,规划将有四个定位,一是服务于广佛都市圈的生态水乡休闲区;二是与丹灶镇整体产业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集聚区;三是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四是串联丹灶城区和金沙城区的双城缝合区。
根据规划区的发展定位和用地条件,将规划区的总体功能结构划分为“一廊两轴四片区”,其中——
一廊:以农田为核心要素,串联杨家、帅边、李边、徐边、沙水村的水乡生态景观廊道。
两轴:指桂丹路和荷桂路两条城市发展轴。其中桂丹路城市发展轴的核心功能是串联金沙城区和丹灶城区,优化丹灶镇的城市空间结构;荷桂路城市发展轴的核心功能是对接产业。
四片区:分别指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中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东部的休闲农业区以及南部的城镇拓展区。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区将构建“四横四纵”的主次路网结构,其中,“四横”是指诚友路、西基路、桂丹路、云峰路;“四纵”是指东涌路、东升路、荷桂路以及272乡道。
丹灶劳边、荷村片区规划结构分析图结构图。图来源: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官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