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伤口还有点痛,但这点痛不算什么。”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轰动全国的“信义姑娘”魏月董在佛山岭南医院成功完成右侧颅骨修复手术,整个头颅已恢复正常形状。如无意外,再有10来天,这位21岁的云南佤族姑娘就可以出院了。
两年多来,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魏月董省吃俭用攒钱还钱,信念缘自于佛山——如果没有佛山市相关部门专门下拨道路交通事故救助金,没有佛山岭南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坚持救治,在没有家属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因车祸造成重度颅脑损伤的她早就没了命。接受采访时,魏月董多次强调,“是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个钱一定要还上。”其丈夫鲍三办也说:“医生救她时,也没有讲钱。”
他们朴实的话语,勾勒出一个“救命-贴钱-感恩-还款”的正能量循环轨迹。魏月董凡人善举感动亿万网友的故事背后,佛山这座“乐善之城”与人的良性互动清晰可见。
近年来,佛山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以打造“乐善之城”“志愿之城”“大爱佛山”等品牌为抓手,努力把佛山建成为一座充满温情和大爱的文明之城,为“魏月董”们带去了大爱与希望,为佛山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标下了新的注脚。
传承弘扬
扶危济困启迪崇德向善
与两年前不同,这次康复出院,魏月董再也不用对医疗费忧心忡忡,而是憧憬着未来:“做梦都不敢想,我过去两三年想的事儿都在这一个月里实现了,谢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
原来,得知魏月董事迹后,禅城区紫南村两委班子就开会作出决定:紫南村“书记基金”和紫南村慈善会将为她后续医疗费用兜底,还帮扶夫妻解决住宿、工作问题。
“魏月董给紫南村6000多户籍人口及7000多‘新紫南人’树立了好榜样。我们希望将魏月董的诚信精神,融入到仁善紫南的创建路上。”中国好人、南粤楷模、禅城区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说。“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做好人行善事,走前列当表率”这是紫南村建设“仁善紫南”的重要理念。从2015年开始,该村大力培育仁善文化推进德治建设,建立“仁善三馆”,举办“十大孝子”等道德模范选树活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
“仁善紫南”是佛山近3800平方公里大地上践行乐善的一隅。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慈善文化根基深厚。从明朝捐资修建通济桥的户部尚书李待问,到抗战时期的济世名医李广海,佛山人历来具有行善积德、帮扶襄助的传统美德。自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后,佛山提出了“创文永远在路上”的口号,并发出部署建设“乐善之城”“志愿者之城”的冲锋令。
作为制造大市,佛山企业、企业家的乐善精神之火与他们的创富故事一样,走在前列、生生不息:2017年7月25日,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宣布捐出60多亿元善款,委托公益慈善专业机构运作。这一举动刷新了我国私人慈善捐款纪录。
助学、扶贫、救灾赈灾……无数公益慈善事业都有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的身影。他及碧桂园集团先后获得7项“中华慈善奖”,他本人还被授予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
平凡市民为扶危济困给予的绵薄之力,同样令人感怀。“我买不到口罩来捐给你们,我把钱捐给你们吧!”2月6日,禅城区一名年约8旬的老奶奶将4000元现金放下在辖区派出所大堂,转身快步“逃跑”,相关视频被“@人民日报”转载,网友点击量近800万。在一“罩”难求的时候,南海区大沥镇招华炳、招茂春、招茂诚父子三人,将家中库存的3万多个口罩免费派送给辖区派出所民警、周边素不相识的居民。
在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中,佛山的综合指数连续两次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中排名23位。
一组慈善的具体数据让佛山“爱的GDP”更加具象:在过去10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佛山累计筹集善款6.9亿元,数额排在全省地级市前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佛山社会各界为抗疫捐款超8.68亿元,企业直接向武汉捐赠超4亿元。
创新发展
引领现代公益慈善乘风破浪
帮助孤寡老人改造家居环境、向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艺术培训……今年上半年,由市民政局、市慈善会联合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出资启动的2020年创益合伙人计划资助项目运作。31个项目的社会群众直接受益人次累计达2625人次,间接受益人次达8865人次,包括长者、未成年涉案人员、残障人士、困境儿童、单亲妈妈等。
自2015年启动创益合伙人计划以来,服务人次已超过700万,受益人群覆盖了扶老助残、救灾环保、外来务工、医务社工、就业帮扶等多个领域。
一头连着社会资本,一头扶着亟待帮扶的弱势群体,创益合伙人计划实行的“政府主导、基金会支持、企业补充”的公益创投模式,成为佛山探索现代公益慈善的新路径。
近年来,佛山以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乐善之城”为目标,不断推进慈善事业社会化、全民化、常态化。一方面,大力推动全市慈善会系统进行职业化、社会化改革,提升专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实施慈善款物募用分离。组织开展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创益合伙人计划和社会服务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加大对公益机构、慈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探索以竞争性资金分配方式扶持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先后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佛山特色的“志愿社区”“志愿队伍”“志愿项目”。
从“乐善365计划”到《佛山市建设“志愿者之城”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再到《佛山市建设“乐善之城”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佛山志愿服务水平一步步接近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在佛山慈善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中,具有佛山特色的全民慈善、快乐慈善、阳光慈善、高效慈善、共享慈善的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逐步成型。
在政府引导下,民间参与公益热情愈发高涨,优秀公益慈善项目遍地开花。佛山市志愿者自驾车服务队“走得更远,帮得更多”——送医下乡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佛山电视台南海分台《点行善》栏目入围中国公益慈善大赛百强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广泛发动社会群众参与慈善事业,佛山还创新实施“慈善+”工程,积极探索“慈善+媒体”“慈善+民俗活动”“慈善+运动”“慈善+商业”等模式。观音节慈善斋宴、慈善濑粉宴、50公里徒步、明星篮球赛慈善夜、乐家爱心超市,无不融入慈善内核。
每年元宵节,市几套班子领导带头行过通济桥,参与公益市集的义卖,10余个道德模范、公益组织的巡游方阵阔步前行,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益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短短几年,历经百年风霜的佛山通济桥,因为将300多年的“行通济”民俗与“温爱佛山元宵慈善文化人人行”活动结合,俨然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民俗胜地。
聚沙成塔
人人乐善构筑城市精神脊梁
所谓成风化人,佛山乐善之城的建设推动无数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存善心、做善事、行善举,用他们的善良和大爱温暖着逆境中的人们,共同撑着一座城市的大爱天空。
“洪水无情,人间有情,谢谢你们!”7月以来,全国多地汛情迅速发展,江西省防汛抢险救灾形势持续严峻。远赴江西鄱阳县进行抢险救灾的佛山市蓝天救援队队长万雯辉,撑着橡皮艇,在半个小时里,成功解救需紧急送医的2岁小女孩,让孩子妈妈激动不已。在鄱阳的几天里,他们勇救1000多人,来回吃住自己掏钱,睡在帐篷里,吃自带干粮。
何止一位“万雯辉”,到今年8月初,佛山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超117万人,占常住人口14.34%。即每7名佛山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近几年来,无数佛山的好男儿、好姑娘不甘人后,在关键时刻、生死关头挺身而出,在大街小巷描绘佛山最美丽的文明、乐善图景。
呼吸心跳全失、命悬一线,距离预产期只有9天的高龄孕妇胡碧洪,用180次按压唤醒休克女孩,每一次用力都将自己置身于危险的边缘,她却说:“救人是医生的本能。”
发生在这座城市的善举不胜枚举,大到抢险救灾、疫情防控,小到酷暑为环卫工人送一杯凉茶、严冬为归乡的外来务工人员备上一碗姜汤……被广为传颂的还有,街头紧急施救挽回建筑工人生命的“最美护士”刘茂英、唐君尧;拾获钱包后花4小时寻失主,交给警察后默默离开的退休教师张伯;无偿捐献器官为6人带来“新生”的大学生郭伟健;照顾亲生残儿40余载又走向助残路的妈妈冼玉转……
可喜的是,善与爱不仅是单向的流动,就像魏月董的故事一样,向上向善的力量不断在佛山循环传递。
曾经因与人斗殴被拘留的叛逆男孩李林,在加入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从事义务民间救援后,从迷途到坚强,从急躁变成熟,先后参与了抗击台风天鸽、山竹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项救援,实现了脱胎换骨。
李林说:“是菠萝给了我改变人生的机会,是佛山这座城市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这座城市从血脉中迸发的乐善精神令我感动,我也将用自己一生去弘扬。”
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玫瑰社区,每个寒暑假,高中生阿莹都会到社区学堂为孩子们义务补习,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过去多年,她一直是石湾镇街道妇女普惠慈善会的定向资助学生,是禅城区妇联为单亲特困母亲和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的“圆梦平台”受益者。
公益的力量催人奋进,慈善的星火不断燎原。一个个凡人善举,不断提高佛山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线,挺起了佛山城市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