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道德经素解之求食于母
详细内容

道德经素解之求食于母

时间:2019-12-19     人气:1935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admin
概述: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第二十章求食于母

1【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2【白话解】

前面的章节圣人教导世人放弃智巧,令心有所属,系缚于大道。前面讲绝圣弃智,这一章开篇就讲绝学无忧,这样看来意思还是很连贯的。绝学无忧,这个词现在使用都很多了。前面说到以智巧文饰天下。这里圣人教导世人除去文饰和浮华,就不会有什么忧患了。唯是谦逊柔和的应声,这是结善缘的。阿是怠慢愤怒的应声,这是结恶缘的。世人习惯了用阿和唯来代表不同的意思,可是究其根本这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假如一开始人们换一下,代表不同的意思,人们也会习惯的。假设在某个区域阿代表谦逊的应声,唯代表怠慢的应声,也未尝不可。老子在这里提醒世人,绝学是要离语言文字,要离开书本的,于书本而离书本的。绝学无忧,让世人离语言和文字,不被语言文字表象所迷惑。世人习惯性觉得语言文字就是实际的物体,但其实不是的。语言文字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并不是真正的月亮。唯之与阿,都是应人的声音。中国古人对于治学流传给后世极其严谨,担心语言和文字耽误了世人。语言和文字一旦从圣人心中流出,不同的人看了就有不同的理解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这部经典,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经,不一定完全贴合老子的本意。老子这里也是提醒世人看此部经典需要跳出文字的框框。善恶本来不有,从大道中来。唯为善,阿为恶,看似小小的一件事情,很小的一个口业,可能会遭致杀身之祸。怀道的人很谨小慎微的,这也回应了前面章节说如何找到怀道的人的,可能如冬天涉水过河一样。这并不是说怀道的人胆小,而是他很清楚其中可能会带来的灾祸。怀道之人知晓其中的厉害关系,就有一种敬畏的心。如果世人没有上面所说的敬畏的心,为了功名利禄,荒乱进学,未为央止。世人的心没有能够静定守中,不能守住中央,而是像野草一样长满了内心。众人熙熙攘攘的,如同享受太牢盛宴的味道一样,以为天底下最美的美味了。众人争先恐后,如同在和煦阳光下,登上高台,欣赏美丽的春景,以为这是人世间的至乐了。可是世人不知道这些会给他们带来灾祸。唯独我心泊于性海中,处于物欲未萌发之前,回归于朴素的本真。每个人如同一条小船,在苦海中航行。圣人慈航,引导我们入于心性大海,脱离了苦海。前面的章节圣人令世人心有所属,小船拴在了自性上就无忧了。在妄念未产生之前,就把妄念给熄灭了。这里也呼应了前面的章节,专气致柔,如婴儿乎。如果能够回归于婴儿的状态,就不会区分善恶了,也不会区分唯和阿了。婴儿柔弱至极,生命力极强。前面老子说小舟泊于性海之中。老子说我了无系累,没有任何的束缚。虚心游世,如同不系之舟。似乎没有归属,世人不知自己就是归依。佛陀一生屡屡的告诫弟子:以己为洲,以法为洲。这么说自己就是归依,自性就是归属,正法就是归依了。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众人有多余的妄念,圣人就没有了处于静定之中。圣人我就很清楚这一点,尽量在天道损之前自己就放弃掉了。世人还是被动的等天道来处理,这样可能损失会更大的。而我却和大多数人不同,如遗弃这些名利,放弃智巧,熄灭纷飞的妄念似于不足。众人智巧有余,而真智慧不足。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真智慧有余,而智巧也有,只是不轻易使用罢了。前面一句圣人说我把多余的智巧遗弃了,归于静定的状态。这里很自然的自谦的说我是愚人之心。对于什么都不进行分别,善恶也不分别,是不是就是愚人了呢?我不像世俗的人那样,发挥所谓的聪明才智,追求功名利禄。安静守一不移,如愚人的心。然而这样的状态,世人真以为是圣人老子是愚人吗?正所谓大智若愚了。沌沌,没有分别的意思。不贵难得之货。不区分高下。不区分善恶。这里圣人说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境界。这种心游的境界,世人如果只是看文字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这是需要真修实证的。老子说我只是浑浑沌沌,没有分别心。不区分善恶,不争是非,如此而已。世俗的人智巧现于外,内在的光明照射出来了。圣人老子智巧却不显现,也不轻易使用,内在的光明没有外泄。世人看着圣人老子以为昏暗不明呢。世俗的人对于一丝一毫都要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我却似乎昏昏闷闷的样子,对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圣人老子难道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我独忽忽如江海的奔流,不知道穷极。圣人老子描述自己内心的辽阔如同大海。圣人老子不像世人追求物欲,如同脱缰的野马,没有办法制止住。似乎没有什么依靠,没有什么归依。实际上圣人老子知晓自己归依自性大海。世人在苦海中生死轮回。圣人努力将世人从此岸渡到彼岸。我独漂漂,若飞若扬,在心性大海中漂流,没有停止。我心如此,如同大海空阔不可涯量,如同虚空的宽广没有边际。如同长风御太虚而浑然无著。如同雁过长空而无痕。圣人并不是没有依止的地方。圣人可以自己归依自性。这里形容圣人老子心中的境界。前面说世人熙熙攘攘去追求名利,去享受游玩的乐趣。世人都追求物欲并有为造作,似乎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可是唯独我觉得这些都如梦幻一般,似乎有点玩世不恭的样子。唯独我像愚昧不化的人,没有什么作为。世人不断地追求物欲,同时也崇尚学无止境。唯独我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没有什么物欲了,没有什么名利之心。在世人看来我似乎是愚人,玩世不恭的样子,好像连庸俗平常的人都不如。然而世人不知道,我之所以和世人不同,只是贵在求食于母罢了。这里所说的母是指大道。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