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农村地区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
市民在黎冲村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办理车驾业务。
“我家去车管所开车至少要15分钟,还要找车位,过来这里,步行只要3分钟,肯定方便很多。”12月18日,禅城区黎冲村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启用首日,尝到了头啖汤的伦阿姨对佛山交警推出的便民服务竖起大拇指。
禅城区黎冲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位于广佛地铁澜石地铁站附近,从地铁站B出口出来就能看到。记者在站内看到,佛山交警联合平安车险、佛山邮政等相关单位协同办公。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现场为群众提供申领补领免检标识、补换领机动车号牌、补换领机动车行驶证、补换领驾驶证、申请抵押(解除抵押)登记等24项车驾管业务一站式办理。申请人在服务站提交资料,便民服务站审核材料,成功办理的相关证件由邮政寄递上门。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需要到车管所办的业务,在车管便民服务站可以不用预约直接办理。佛山交警部门介绍,今后,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还将逐步增加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等交管业务,兑现“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便捷办”便民承诺。
服务站内,平安车险服务窗口还可以为群众提供快速车险投保、快速理赔等服务。此外,站内也配置了驾驶人自助体检机、好易终端机,方便市民自助办理相关业务。
作为全省首个农村地区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佛山首家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交警部门为什么要选址黎冲村?佛山交警部门介绍,禅城区黎冲村面积约0.8平方公里,本地和外来人口共计1.6万人。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落户黎冲,其服务范围可辐射到周边3.56平方公里的里水村、石梁村、石头村、塘头村、番村等村居,惠及1.6万名驾驶人和3万多名车主。
佛山交警部门表示,这是交警车管部门积极打造“城区—乡镇—村居”全覆盖的车管服务网格。在全市359个车管服务网点的基础上,佛山交警支队车管所选择离市区较为偏远、居民密集、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较多的村居,开设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正式运行,意味着附近群众就近办理车驾管业务的愿望变成现实。接下来,佛山交警车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警保邮车管便民服务站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贫困户接受养蛇技术培训。
在张豫皖的帮助下,刘发亮可以坐企业捐赠的电动轮椅自由外出了。
“明年春天孵出第一批蛇蛋时,村民就能获得收益了。”昨日,廉江市石岭镇下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豫皖,到村里的蛇舍查看蛇的冬眠情况后高兴地告诉记者,水律蛇养殖产业扶贫项目进展喜人,下高村又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今年34岁的张豫皖,是禅城法院的一名司法警察,今年5月接到扶贫任务后,来到廉江市下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踏入扶贫第一线,他迅速进入角色,与上一任驻村干部梁峰一起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危房改造、完善村基础设施……
自2016年对口帮扶下高村脱贫攻坚以来,禅城法院坚持党建引领,让扶贫工作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帮助驻村干部通过发展光伏发电、花生油厂、水律蛇养殖等产业帮扶项目,推动贫困户劳动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截至目前,下高村登记在册的34户无劳动贫困户已全部纳入政策兜底补助,31户有劳动力贫困户收入均已达到省定脱贫标准。11月份,65户贫困户全部主动递交了退出(脱贫)申请,现正等待上级部门的验收考核。
建帮扶微信群为贫困户服务
下高村位于湛江廉江市石岭镇,是禅城法院对口帮扶的贫困村。该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居多,留守的儿童和老年人能力有限,只能将土地以极低的价格承包给外村人,年迈的老人在村子附近零星种植一些水稻、大蒜和蔬菜日常食用,没有什么经济作物。目前,登记在册的贫困户有65户176人。
2019年5月,张豫皖接到扶贫任务后,来到下高村担任支部的第一书记。“接到扶贫任务时,我是比较犹豫的。不是害怕当地艰苦的环境,主要是因为我来禅城以前跟妻子一直是异地分居状态,希望自己能多些时间陪伴家人。”张豫皖坦言。
张豫皖是安徽人,2017年10月选调到禅城法院担任司法警察,2018年跟妻子举办了一个简易的结婚仪式,并计划在2019年能有自己的宝宝。不过,在今年5月接到扶贫任务后,这一计划也就延后了。“妻子经过反复考虑后,对此给与了支持。廉江回禅城也不方便,乘火车要7个小时,只要我回来,她就一定在火车站接我。本来觉得婚前的车票就够多了,那天我对比了一下,似乎婚后的火车票比婚前要厚出很多。”张豫皖说。
扶贫工作对于张豫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来到下高村里的第一个月,张豫皖首先了解前一任扶贫干部的工作内容。同时,入户走访贫困户,以更全面地掌握贫困户的情况,了解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由于不会说白话,困难也随即而来。张豫皖平时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话跟当地村民交流,遇到不会说的,就靠村委会干部翻译,许多村民起初并不信任他,“很多村民不肯配合,你要看户口本,他们说拿出去了不在家。你问家人生活工作情况,他们说没工作,偶尔打散工,没有收入。”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村民,张豫皖通过看当地新闻,试着掌握当地语言,以便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张豫皖真心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落实医疗报销、助学补助等帮扶措施。同时,他建了一个帮扶微信群,经常发布一些扶贫动态和当地的招聘信息,也鼓励贫困户将自己周边的招聘信息进行共享,一些需要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的村民,就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找一些能带回家做的工作。
一次次地入户、沟通、解决问题,时间久了,村民感觉到驻村干部是实实在在来帮他们的,很多人逐渐放下戒心,跟张豫皖熟络起来。“有一个杨阿姨,每次见面都会拉着我说,张书记人好。我就觉得很满足,觉得自己没白干。”张豫皖开心地说。
推进产业扶贫助贫困户增收
昨日,在冬阳的照射下,下高村村委会旁边的蛇舍一片暖洋洋的,300多条种蛇正舒服地处于冬眠之中。利用这个晴天,张豫皖和下高村村干部特地到蛇舍查看,检查蛇舍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并进行换水、清理蛇蜕的皮,“有时还得看看蛇有没有患病,以便及时找技术员处理。”
这是张豫皖到下高村后,和梁峰一起开发的扶贫项目。张豫皖介绍,水律蛇养殖项目以合作社为单位采购种蛇,目前的蛇舍由村委会空余的蘑菇种植大棚改造而成,第一期项目请当地有经验的农户来养,现在养殖了300多条种蛇,目前这些种蛇正处于冬眠之中,到明年春天产下第一批蛇蛋后,村民就可获得收益。
而第二期的水律蛇养殖项目,将由有兴趣的贫困户来合作社认养种蛇。合作社提供种蛇、饲料、场地和孵化,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传授技术,待贫困户养蛇技术成熟后,可自行改造家庭周边的环境将种蛇领回去养,合作社再统一收购蛇蛋或者成品蛇,再去市场销售,收益也归贫困户所有。
“市场上前几批的蛇蛋价格会高一些,等到七八月份市场上蛇蛋多了,价格跌下来,我们就自己做孵化,小蛇经过一年的饲养也可作为成蛇出售,此外小蛇成年后贫困户只需按领养数量归还合作社种蛇,剩下就都是贫困户的资产了。”对于市场的起起伏伏,张豫皖说,他们也有足够的应对措施。
今年8月启动的水律蛇养殖,仅仅是禅城法院驻村干部实施产业扶贫的其中一个项目。通过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群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这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如何深挖“穷根”,帮助下高村建立长效脱贫帮扶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成为禅城法院历任驻下高村扶贫干部思考最多的问题。
事实上,自禅城法院对口帮扶下高村以来,驻村干部就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把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不断通过产业帮扶增加当地村民收入,提高贫困户就业技能,先后完成了光伏太阳能发电、花生油厂、食用菌蘑菇种植等产业项目。目前,光伏发电、蘑菇种植、花生油厂项目,一年可为下高村带来近7万元的收益,持续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在册贫困户均已达脱贫标准
昨日上午,廉江市天气晴朗,下高村村民刘发亮坐着电动轮椅出了家门,独自操作轮椅沿着村里的水泥路闲逛着。“多亏了张书记他们帮我找来这个电动轮椅,几十年来没怎么出家门,现在可以自己出来了,先在村里看看。”刘发亮开心地说。
49岁的刘发亮一家现有8口人,家中除了妻子和两儿一女外,还有年迈的父亲和两个弟弟。此前,由于父亲年迈,他和二弟自小残疾,儿女又未成年,只有妻子和刚成年的弟弟两个劳动力,家中贫困,日子过得清苦。而刘发亮和二弟平时在家只能依靠小板凳活动,几乎很少出门。“脱贫、‘走’出家门看看”,成为刘发亮心中最大的愿望。
自2016年起,在禅城法院对口帮扶下高村后,刘发亮的愿望逐渐变成了现实。驻村干部先后帮他们一家落实了贫困户养老、医疗报销、子女助学补助等补贴,还帮助刘发亮的妻子在村里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这两年,刘发亮的大儿子和小的弟弟也先后到东莞打工,每月有六七千元的收入,贫困的帽子终于可以摘掉了。不久前,张豫皖又联系爱心企业,捐赠了两个电动轮椅给下高村的贫困户,其中一个赠给刘发亮,让刘发亮实现了自行“走”出家门的愿望。
其实,不仅刘发亮一家实现了脱贫。在禅城法院帮扶下,下高村这个昔日贫穷偏僻的小山村正经历着美丽的蜕变。在禅城法院历任驻村干部的帮扶下,昔日破旧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已经焕然一新,村委会前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也变成食用菌种植园、蛇舍、文化运动广场,村中的危房改造、路面硬化和太阳能路灯等项目也一一完成。在多项产业加持下,下高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将越走越稳。
截至目前,下高村登记在册的65户贫困户合计176人,除了无劳动能力户有政策兜底以外,有劳动能力户都已经达到了退出的贫困户条件,正在申报退出。贫困户人均收入也从2016年的6621元上升到12580元,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均收入更是达到14719元,真正实现了脱贫。
农业农村部网站近日公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进行批复,确定115个县(市、区)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试点周期为三年。其中,广东共有4个地区入选,佛山市南海区是其中之一。
根据批复要求,各试点单位要按照批复的试点方案,扎实推进各项试点任务,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
南海之所以能上榜,与其近年来在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40年来,南海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为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南海区对农村改革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农村普遍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2011年起,南海区在各乡村推行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单列管理和单独选举、建立健全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三官一师”调解室、驻点直接联系群众等系列改革举措,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此外,南海还先后承接国务院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国家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将从南海实际出发,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重点突破,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围绕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重构新机制、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探索建立健全乡村思想引领新阵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新手段等四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今年,南海“织密三级党建网格”的做法入选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南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理顺基层组织权责关系,运行高效的基层组织管理机制,推行村(居)重要事权清单管理,深化三级党建网格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党员“户联系”制度,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雨污分流设施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凝聚推动乡村治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接下来,南海还将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布局治理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和管控作用,制定农村产业准入清单制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空间布局,探索实施农村居住与中小企业混合分离改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