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返程有哪些疫情防控要求?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线
“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查询服务
该服务由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防联控机制提供相关数据。
了解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最新防疫政策措施,只要1分钟!
此外,还附带常用的疫情防控服务:防疫行程卡、风险等级查询、防疫咨询电话、核酸结果查询,为你出行提供“一条龙”服务!
如遇当地执行的政策措施与查询的不一致,可在政策措施全文页面底部留言反馈↓
你还可以使用百度App、支付宝
扫描对应的二维码查询出行政策
百度
支付宝
糖属于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 糖提供能量,构成人体抗体、酶、细胞和组织成分,保证脂肪充分氧化,构成体内糖原,作为肌肉和肝脏储存糖。此外,糖还是中国传统膳食的重要调味料和多种加工食品的主要配料,对于满足舌尖上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对糖的喜爱与生俱来,但时下不少人谈“糖”色变,甚至认为需要断糖、戒糖。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消费者对于糖的认识通常存在一些误区,糖与健康的关系,关键在于量,过量摄入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糖摄入的推荐量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和儿童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相当于每天食用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5%以下,也就是不超过2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倡导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50克,并倡导大众以科学的膳食知识为指导,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中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9.1克糖,总体来说并不是很多,糖的供能比远低于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然而,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糖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任何形式的能量过量摄入均会导致肥胖
很多公众担心糖吃多了会引起体重增加,造成肥胖。陈君石院士表示,任何形式的能量过量摄入均会导致肥胖,单纯把肥胖成因归结到糖身上是不正确的。预防肥胖的关键是保持能量平衡,通过身体活动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能够降低肥胖风险。
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吗?
还有许多人认为糖尿病是吃糖导致的。陈君石院士指出,这是一个常见误区,实际上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吃出来的,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但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
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型糖尿病的患病基因来源于父母双方,以及气候、病毒感染、婴儿期喂养方式这三种环境因素;二型糖尿病高风险因素主要有:家族遗传、年龄增长、体重超标、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和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5]由此,单纯地将糖尿病归因于糖是片面的,应当从多方面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
糖摄入后没有及时漱口有可能造成龋齿。陈君石院士介绍,吃完糖后如果没有及时漱口,糖就会滞留在口腔中,进而被微生物所利用,导致口腔内微生物繁殖生长,从而造成龋齿。可以这样说,若没有适当保持口腔卫生,任何含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糖及某些淀粉质)的食物或饮料均有可能导致蛀牙。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帮助降低出现蛀牙和牙釉质腐蚀的风险。
两类人群更应注意减糖
陈君石院士指出,以下两类人群更应注意减少糖的摄入:第一类是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虽然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罹患糖尿病的人群无法控制血糖,不可随意吃糖;第二类是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过多摄入糖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不利于控制体重,因此这类人群更需要注意减少糖的摄入。
科学减糖,重在厨房
对于如何减糖,陈君石院士也给出了建议,他表示:一刀切的减糖方式不可取,减糖也要讲科学。《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中国居民每日摄入糖的首要来源是烹调用的食糖(28.2%)、第二位是含糖乳制品(24.2%)、第三位是焙烤食品(19.9%),第四位是饮料(17.7%)。[6]人们提到“减糖“,往往忽视了大家烹制一日三餐的厨房。加之居民在外就餐频次不断上升,控制家庭、食堂、餐厅厨房中糖的使用量至关重要。科学减糖,重在厨房,可以在烹饪过程中逐渐减少食糖用量,适应和培养清淡口味,从而减少糖的摄入。
喜欢甜食又想减糖,可以选择甜味剂代替糖
对于想要减糖又喜欢甜食的人来说,可以选择用甜味剂代替糖的食品和饮料。大多数甜味剂不直接参与人体代谢,也不会增加能量摄入,有助于有减糖需求的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减少糖的摄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也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低糖无糖的产品选择。
按照规定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很多消费者担心甜味剂的安全性,有的人甚至认为一些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有致癌的隐患。对此,陈君石院士表示,关于甜味剂的谣言已经被反复辟谣很多次了。以阿斯巴甜为例,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阿斯巴甜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经过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卫生部门等多个权威管理部门的反复评估和实验,都证明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相比于一般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被评估次数是最多的,其安全性已得到国际食品安全机构的肯定。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和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完全有保障。
糖不是健康的敌人,但不能过量摄入;减糖不应“一刀切”,而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建议每个人从自家厨房开始,逐渐减少添加糖的使用量,培养清淡口味。有减糖需求的公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饮料,保持健康体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食品相关行业也要加强研发能力,逐步减少产品中糖的用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低糖或无糖的产品。
9月19日晚,顺德人才日,全城以城市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
在顺德演艺中心大剧院,“919”顺德人才日活动暨2021年顺德区高层次人才音乐会精彩开启,顺德人才工作城市品牌形象标识及口号发布、顺德人才日命名仪式、高水平音乐会等轮番上演;而在场外,顺德新城区部分建筑外墙亮灯亮屏,上演顺德人才专场城市灯光秀,广州地标“小蛮腰”也为顺德人才日亮灯,全面彰显顺德尊重人才、珍视人才、礼遇人才、成就人才的态度和决心,也向全国人才广发“英雄帖”!
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局长甘文传,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严冰,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等出席活动。
开创“5个1”人才工作品牌新格局
今年1月4日,顺德把9月19日设立为顺德人才日,并启动“919人才工程”,通过打出“9”张人才服务王牌,营造“1”个一心一意服务人才的“最优生态圈”,力争取得“9”大人才工作成果。
“919人才工程”的启动,大大加快了全区人才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步伐,不但形成了“顺德人才日”“919人才工程”两大极具影响力的人才工作品牌。同时,通过梳理、整合全区人才活动,打造成为“春之勃发、夏之灿烂、秋之收获、冬之蓄势”四篇章,进一步擦亮了顺德人才活动品牌;通过城市人才工作口号、LOGO、文创作品的征集,形成顺德人才工作新VI系统;通过“十有顺德”宣传材料的编撰,提炼、升华了顺德区域形象内涵。
可以说,通过大半年的整合资源、提炼升华、精准发力,顺德在人才工作品牌构建上,已经开创了“确立一个人才日、启动一个新工程、设计一套新VI、升华一个活动品牌、提炼一系列城市新内涵”的“5个1”新格局,为全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才智新动力。
晚会上,成为了顺德“5个1”城市人才工作品牌集中展示的大舞台。当晚,现场举行了“919”顺德人才日命名仪式,并发布顺德人才工作城市品牌形象标识及口号,向与会嘉宾、人才发放顺德人才工作城市品牌形象徽章、文创产品,真正地让顺德的人才工作城市品牌形象化、具体化。
让人才成为最耀眼的主角
今天,人才无疑是顺德最耀眼的主角。
在活动现场,铺设“顺德人才星光大道”,结合“星期六工程师”“孔雀东南飞”“顺商精神”“第一代本土职业经理人”“建设人才强区”“金凤凰奖”“919金梧桐单位”“顺德人才日”等不同年代顺德人才工作亮点,进行形象化设计,让重点人才踏着星光大道走向会场,感受顺德长期以来的人才工作成果,传达对人才们推动顺德发展的感谢之意。
其次,晚会第一个环节,播放《顺德区“919人才工程”》视频,这是展现“919人才工程”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更是展示人才对顺德发展的推动作用,展示顺德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让人才成为舞台上最为耀眼的主角。
最后,为人才献上一场视听盛宴。音乐会第一篇章“百年凤华茂 凝聚红色正能量”以《追寻》、《阳光路上》等歌唱爱国情怀;第二篇章“发展正当时 重塑使命绘蓝图”以《彩云追月》、《祝福新时代》等展现发展热情;第三篇章“共筑中国梦 乘风破浪立潮头”以《赛龙夺锦》、《红星照我去战斗》 等催人奋进的作品,数次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并赢得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和热烈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进行了首届919金梧桐单位授牌仪式,对38家获命名单位进行集中授牌,旨在为广大企业树立优秀榜样,促进企业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形成,激发企业对人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
据悉,金梧桐单位命名活动是顺德“919人才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树立在人才引、育、留、用上成绩突出的优秀企业榜样,引导企业建设和谐人才微环境,促进顺德构建和谐的人才大环境。自4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顺德区143家企业积极参与。不少参评企业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其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的诸多新颖做法和模式。
“能获得命名授牌,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未来也将继续跟随顺德区政府的步伐,把引才、留才工作做得更好。”体必康生物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杜志宇表示,顺德的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为企业引才留才注入了强大动力,希望未来政府与企业继续发力,搭建更多的产学研平台,引入留住更多优秀人才,让他们扎根发展,并成就人生梦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