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丹灶2项“新晋”非遗项目获授牌
非遗项目通过歌舞表演、武术表演登上舞台,创新非遗文化宣传展示方式;“南海有礼”文创产品获颁版权登记证书,同步在上线下展示和售卖……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2年南海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九江侨乡博物馆(吴家大院)举办,助力南海非遗传承保护发展。
该活动由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活动中,汉字书法(康体)、苏村拜斗等南海区第七批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接受了授牌。南海区新入选的3个省级非遗项目九江鱼花生产习俗、洪拳(南海洪拳)、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分别通过九江鱼花生产习俗农具舞台走秀、《九江鱼花》歌舞表演、《南海红木之歌》情景表演、《无影脚》功夫武术表演展示魅力。
南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南海区互联网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张科科介绍,截至目前,南海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7项,其中2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项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南海区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努力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共享利用,旨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社会关注历史、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活动还进行了“南海有礼”文创作品版权登记证书颁发仪式,功夫折扇、蝶梦丝巾等多款文创新品正式发布。目前,南海区博物馆“南海有礼”文创空间已有100多款文创产品实现了量产销售和展示,区博物馆已完成约90款文创产品的版权登记工作。
当天,文化遗产保护普法宣传及多项文化活动同步开展。活动现场还举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南海区博物馆将与丹灶镇醒华小学、狮山实验学校携手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在九江南方小学,“非遗”展览室开进校园,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6月11日,龙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伍成亮率队到区内部分镇街考察学习物业村(居)、 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整治、 以水兴城、 产业园区管理等方面先进经验,镇领导黄勇基、刘振峰、梁满腾,相关办所负责人、各村(居)党委书记参加考察活动。
如何加强产业园区管理,是打造现代园区的重点。11日上午,考察团先后来到容桂中建国际·创新智慧城、勒流东域产业园,认真听取园区的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安全管理等情况介绍,深入了解当地政府、村(居)和管理方在园区管理方面的“妙招”。伍成亮指出,要学习容桂、勒流在园区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构建政府指导、村(居)参与、园区落实的管理格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环节管理,打造高标准的现化产业园区。
勒流南水村、乐从大墩村,都是岭南水乡特色村庄,小桥流水、古树葱郁,其在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考察团走进南水村、大墩村,详细了解“四小园”建设、管线整治、机耕路建设、物业村(居)等做法。伍成亮表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村(居)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以物业管理的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美化人居环境。
在北滘黄龙村,考察团参观了三丰河(黄龙段),实地了解黄龙村在“以水兴城、以水美城”方面的做法。据了解,三丰河南岸此前存在部分违建房屋,对河岸景观造成一定影响。为此,黄龙村通过党建引领,抓住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以清岸为切入口,围绕“清岸拉框架、一年出规划、三年大提升”的目标,通过整体施策、多措并举,逐步构建起水清岸美的生态系统。
伍成亮表示,通过本次考察,能够看到龙江在物业村(居)、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整治、以水兴城、产业园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到了差距,同时也学到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要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对标先进、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以“务实+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昔日的“后进村”
如今的“网红村”
南海这个社区通过制定村规民
规划先行、精细化管理等多措并举
实现华丽蝶变
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
一道亮丽风景线
↓↓↓
6月初夏,阳光和煦,万物在和风暖阳中蓬勃绽放。在南海区大沥镇大镇社区,绿意环伺,诗意栖息。沿着宽阔整洁的村道漫步,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新的公园、规范有序的停车场、古色古香的宗祠世家、让人追忆过往畅想未来的村史馆,为居民精神“充电”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大镇社区,位于大沥镇西南部,曾经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双双落后的“后进村”。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科学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总要求,通过集思广益,制定符合社区实际需要的相应条例,推动村民自治,又实施精细化管理,下好生态先手棋,提升环境软实力。随着环境的优化,大镇引来带动社区腾飞的产业大项目,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集思广益柔性执行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
2017年,大镇社区借助大沥镇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对民建经济社进行了市政管网改造提升。大镇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汉波介绍,为了保障工程推进,经济社与村民“约法三章”,要求村民需负责清理干净房屋周边杂物,签订责任书,保证持续保持环境整洁。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给予配合的村民相应的奖励。
总结市政管网工程经验后,民建经济社推动了宗地确认。经济社中的闲置地全部得以规划处理,闲置地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滋生蚊虫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见缝插绿的景象日渐普及。
以民建经济社的成功改造提升为契机,2018年,大镇社区通过组建智囊团,共同制定了《大镇村规民约》,经村民表决高票通过。《村规民约》对公德民俗、村容村貌、卫生养殖、安全建设、秩序管理、出租屋管理等进行规范,并与村民的福利待遇挂钩。
在大镇社区村规民约基础上,各经济社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条款。其中,民建经济社约定了“2米以上的街巷只允许在房屋正门摆放2盆或以下的植物”,“房屋周边不得私自新装石桌、石凳、花坛等设施”,更加符合经济社实际和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
一直以来,大镇社区致力打造服务型社区。村规民约实施后,社区以“双月检查”形式逐步深化落实,给予村民充分的过渡时间适应,如有需要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间。同时,大镇社区成立了绿化消杀、城管等办公室,主动上门为村民群众搬抬杂物、迁改树木、捣白蚁窝,用心用情为群众处理环境黑点和痛点问题,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辅助村规民约执行,并努力营造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执行、自我约束的村民自治氛围,形成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实行至今,村规民约成为了各经济社遏制“两违”建设、消防安全、出租屋管理等焦点、难点、痛点问题的有力抓手,构建起共治共管格局。大镇社区同时通过对旧物业进行改造,建成大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打造成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规划先行精细化管理
以生态提升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大镇社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广佛路、文华北路、广佛高速、贵广高铁等核心路网都从大镇社区穿过。大镇社区党委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将让整个大镇村民享受城市般的配套、环境、服务和管理作为社区的规划理念和目标定位。
借助村规民约,大镇社区环境变得整洁,而如何变美,则成了大镇社区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切显然没有难倒大镇。平时喜欢研究规划设计的梁汉波和他的班子团队,则根据自己在当地生活观察的经验和智慧,于2017年勾画出社区的总体规划图,并乘着大沥镇“美城美家”计划实施的东风,陆续推进同庆大道、仁爱路、商业大道等路网的贯通优化,11个经济社也陆续实现直线连通。
路通了,居民生活变得便利,生活品质也需要同步跟上。为此,大镇社区还着力于改造社区的生态环境。中心体育公园、大镇涌一河两岸、浅沙涌公园、新联广场等7个项目陆续建成,各个经济社还形成“比学赶超”的态势。同时,大镇还巧用“花满沥城”政策,在民建经济社打造了15亩的朝阳花海,整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切实尝到了生态振兴的甜头。每逢花季,大镇朝阳花海不仅吸引众多村民散步休憩,也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拍照,感受醉人的乡村景色。
如今,各经济社实现村村有公园、球场,中心体育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镇读书驿站、大镇村史馆、大镇涌一河两岸等景点更是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接下来,社区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镇村史馆、朝议世家邝公祠为示范点,以同庆大道为中轴线,建设贯穿中心体育公园、朝阳花海等景点的观光路线,全面优化人居环境,示范带动社区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充分利用市、区、镇等上级政策,小投入撬动大资源。社区投入仅占工程款的20-30%,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基层治理的最优状态,是搭建起科学合理的机制,引导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大镇社区就是这样践行的。
路通则财通,巢美则凤来。在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村民人人为村的铺垫下,如今,大镇社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道路畅通、路面开阔,整洁有序、美景常现,这一切使得社区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配套优势得到凸显,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辖区内厂房租金节节攀升,村民成为受益者,大沥全铝智能家居产业园、民旺·瀚星科学园等多个优质企业项目也在此顺利落户……大镇,未来可期!
坚持以村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大镇社区正不断攻坚克难,强队伍、优环境、强产业、促治理,也正以“都市桃源”风光为特色,全力建设大沥镇首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