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最早教堂】佛山市基督教赉恩堂
佛山市基督教赉恩堂,三层哥特式红砖建筑。原名叫莲花礼拜堂,由本地信徒李承恩女士发动国内属会(即神召会)信徒捐款筹建,建于1923年,是佛山市最早的一件教堂,也是佛山市区现存最为完整、仍在使用的基督教堂。
教堂座落于莲花路,人们习惯称之为莲花礼拜堂。教堂为三层的砖木结构,占地166.88 平方米。赉恩堂原属基督教神召会,隶属于美国五旬节派教会的差会。于1982年改名为赉恩堂。
佛山基督教赉恩堂微信号介绍,1923年礼拜堂建成后,差会先后派黎约翰、黎爱华兄妹,叶宝碧 (女) 、彭继祖夫妇等外藉传教士驻堂管理教务行政事宜,到民国38年(1948年) 止。
该堂于1923年至1949年期间的历任堂主任共14人,第一位是梁镜池,笫14位是薛冠霖牧师。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驻堂传道人是薛冠霖(当时薛冠霖牧师未被按立为牧师)和黄燕卿(女)。堂董事会(相当于现在的堂委会)董事为李承恩、黎孝明、张利志、黄振华及梁慕珍。
1950-1958年间,佛山(即现在的禅城区)各基督教堂响应全国性“三自”爱国运动,成立了佛山市基督教联合会,办公地点设在福贤路布道堂。
1958-1965年间,佛山市基督教联合会办公地点设在赉恩堂,当时全市的基督徒集中在赉恩堂和现在的升平堂进行主日聚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8)的1966年,莲花堂被红卫兵抄查。在破“四旧”中,教堂内的经书和宗教用品被烧毁,一些器皿被抄走。根据“造反派”的命令,佛山基督教联合会被迫把教会所有产业的契证缴交给有关部门。
1966年8月,联合会被迫宣布解散,教堂及所属房产物业由房管部门接管,所有教牧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并接受审查,年迈者则遣送回乡。包括莲花堂在内的宗教活动停止。
1979年,打到“四人帮”后,宗教政策开始逐步落实。
1981年3月,根据国家的宗教政策,佛山基督徒在佛山市委统战部的帮助下,收回了莲花路礼拜堂。
1982年,宗教自由政策落实,当地政府对赉恩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当年8月正式复堂,恢复宗教活动。并将“莲花堂”改名为“赉恩堂”(意思为:从天上来的宝贝)。此后,定1983年8月14日为复堂日。
1995年至1996年,教堂方面对整座建筑再次进行修缮,并收回周围一些被占用土地,改善活动环境和周边环境。
叶家庄在市区市东上路宝善坊,是一组大型的庄宅建筑群落。为富商叶氏家族在清末时所建,自占一巷,故又称宝善坊。清中叶后,叶氏家族在佛山、香港等地以经营中西成药起家,清末时更成为省港佛知名的华侨巨富,其产业遍于广州、香港等地,而祖居的佛山以庄宅、房产为主,如莲花路大型宅第、福贤路西洋式的“戢院”以及叶家庄等多处。其中以叶家庄规模最大、装修最讲究和设施最完备。
庄内有铺石街道、祠堂、门楼、住宅区和花园等设置,式式具备,所费不菲,而且建筑物布局合理,整齐美观,独具匠心。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其范围之大,在佛山当时的同类庄宅建筑中,也是少有的。其布局以最南面的东西向直街为主干,所有建筑物均集中在街道以北,街道全长79.7米,首尾均建有门楼,现存的东侧门楼规整美观,外表是水磨青砖,石额镌题“南阳”二字,门后有更楼;原西侧门楼内的街首是规模颇大的“叶大夫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祀叶氏房祖叶星桥。
祠为硬山顶面宽三间,头门、大殿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具当地祠堂建筑的特点,祠前后原有花园。住宅区在祠堂东面,整齐地排列在街道的北侧,以垂直于街道的小巷相间,格式一致的住宅坐北向南以单座连接排列,除面街的头门和客厅外,其余均为“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的住宅建筑,屋宇高大宽敞,用材讲究,装修配置高档得体。今除花园的局部外,庄内原有的建筑物均保存完好,是较典型和完整的清后期古镇庄宅建筑群落。
1989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沥“一村一品”主题海报陆续有来,第二批精彩继续!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大沥镇以挂图作战为抓手,多措并举,重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农村“厕所革命”、“三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田头棚整治、佛山市“百里芳华”项目建设。
仁厚公园
东晖园
大沥乡村之美,各有特色,各有亮点。为推广宣传大沥各农村社区特色建设,挖掘乡村振兴亮点,大沥镇乡村振兴办、大沥镇宣传文体办联合推出大沥“一村一品”主题海报,将分三期进行发布,每次发布9个社区。
请所有大沥街坊关注,多多转发,齐齐做大沥美村代言人!
古建筑活化成乡情馆,人们徜徉其中,“读”懂社区文化;热闹的社区文化活动现场,人们在开怀大笑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党员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在大沥,这样的美好画面比比皆是。
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沥不少社区已大变样!今天,我们走进渔业社区、联安社区、平地社区、河西社区、沥中社区、沥东社区、沥西社区、沥北社区和联滘社区。一起来体验他们的魅“沥”!
坚毅务实,幸福渔业
渔业社区位于大沥镇东部,多年来,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党建文化长廊、渔业文化墙、渔船停泊点等特色景观。其中,渔船停泊点更新改造项目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设计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渔船停泊点,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灾害,振兴渔区经济。
如今,渔业社区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并具有岭南水乡文化、渔民文化特色的精品社区。
产业振兴,和谐联安
联安社区地处大沥镇东部,面积3.03平方公里,下辖共有17个经济社。受盐步内衣之都的扩展所及,内衣产业在联安亦得以大规模发展:“姐妹花”、“标美”等著名品牌汇聚于此,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内衣产业园落户隔海村。
联安社区通过乡村振兴环境“三清理”等工程,改善社区的人居环境。如今,联安已成为宜居宜商的理想地域。
奋发包容,淳善平地
平地社区位于大沥镇中部,多年来,社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共建共赢,着力提升专业布匹市场管理,重点做好黄氏宗祠“孝德”文化传承。每一个平地人,都以“奋发包容,淳厚平地”的精神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筑巢引凤,蝶变河西
河西社区地处大沥镇南部,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有18个经济社。社区沿江片区改造项目作为大沥镇实施千灯湖城市中轴北延过河的重要战略,是打造南海之眼的重要节点。河西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成立“三清”领导小组,从河西大道到河西经济社,进行了环境清理,沿江道路也由乡村道路“蜕变”成景观大道。
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河西逐步形成,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这是化蛹成蝶的蜕变,更是干群齐心共建共治共享,坚持不懈的成果。
凝心聚力,和谐沥中
沥中社区位于大沥镇西北部,总面积共1.64平方公里,下辖有10个经济社。社区以产业振兴为主导,优化产业体系,调整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沙基路规划建设,引进华新园项目,为社区经济发展焕发新生力量,推动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沥中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围绕民生深化社区服务,融合居民需求创新发展,充分展现了“凝心聚力、和谐沥中”的社区风采。
文明先行,幸福沥东
沥东社区位于大沥镇西部,325国道、广佛高速公路、桂和公路贯穿其中,区位优势明显。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己任,助力组织和人才振兴,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提升居民的福利事业。
社区借力乡村振兴人居治理,有效改善社区配套设施,提升东晖园公园、社区幸福院、卫生站的整体形象,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聚力沥西
沥西重视社区环境和社会服务保障建设,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保障体系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沥西社区注重长者服务和文化培养等特色品牌项目,设有多个艺术队伍。目前,社区正致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项目为契机,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群和乐,心聚沥北
沥北以“一个品牌、两项改造、五大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开展“党群乐 聚沥北”党建活动品牌凝聚发展力量,以社区产业发展等几大方面的重大工程为发力点,对村级工业园和农田进行升级改造,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党建引领,和谐联滘
近年来,联滘社区严格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政策带来的每一次改革发展的机遇,积极带领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联滘因地制宜,以发展商业为抓手,营建良好的生态和商业经营环境,有力促进社区的经济增长。
此外,社区通过申报市A级“广东省卫生村”,极大改善了社区的卫生环境。同时,联滘还引入石门教育品牌,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环境“三提升”。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在实处“下功夫”。
为了将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推向纵深,大沥各个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具体目标和方案。一方面,在党建引领下,坚持规划先行,破旧立新,焕发了村居的新面貌;另一方面,聚焦民生,着力解决环境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助力村居升级改造。通过城乡融合,大沥走出了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