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道德经素解之轻则失根
详细内容

道德经素解之轻则失根

时间:2019-12-20     人气:2175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admin
概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轻则失根

1【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白话解】

前一章圣人讲四大,道大,天大,地大和王大。示现给世人大道自然,这才是根本,和天地万物之君。此章劝诫后世学人,如何能合乎大道,当知轻重、动静,这是修身的关键,也是修道的关键。这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命脉所在。前面教导世人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这章教导世人什么是轻什么是重的。大地厚重,厚德生载万物。大海静寂,暗流涌动,百川奔流而归。得道明君厚德,民心所向,四夷所归。人心静寂,智慧交归。我们看看世间的很多大树,重的树干和树根都在下面,轻的枝叶都在上面。老子劝诫世人,动静之间、轻重之间为性命、宇宙的根本所在。


世人应当区分轻重,大道为重,物欲为轻。圣人遵行大道,终日所行,不离辎重。这里的辎重是指的大道,指的静定。很重的东西,如果要移动它们就没那么容易了,一般放着不动了。世人常形容稳如泰山。泰山可谓是很重很重的了。也有形容不动心如泰山。这里也呼应前面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圣人也是如此做的。这里圣人老子教导世人入道的方法了。业障重不重呢?历劫以来积累的业障非常的厚重。一句佛号轻不轻,几个字而已。然而可以四两拨千斤,通过一句佛号,就能够让业障消融了。


世人应当区分静躁,静能入道,浮躁就容易消亡了。古人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如果人处于静定,神就能够伏藏。如果人处于浮躁,神就消亡了。庄子曾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世人一般不会把流动的水当做镜子来梳妆,可能会选择安静的水来当镜子。水安静的时候就会明亮,如同明镜一样,照天照地,更何况人的精神呢?人的心如同平静的湖水一样,波澜不惊,微风掠过或石子投入时层层涟漪。微风、石子等就如同譬喻人的欲望、外在的事物的影响。人心亦如辽阔无边,蔚蓝的天空一般,雁过无痕。含沙子浑浊的水,只要静置数个时辰,沙子慢慢沉降,瓶子中的水就会清澈,心性也是这样。君为源头,如果源头浑浊,如何要求臣下清澈呢?禅定,也是在心极度安静当中。


怀道的人纵使贵为一国之君,身居高位,富有四海的荣观,但是恬淡燕处,超然物欲之外。燕处为皇帝退朝之后闲居的地方。往往也是后妃所居的地方,大臣就要超然远避而不处了。怀道的人知道荣耀是轻,性命为重,不能自伐自性。圣人老子感叹当时万乘之主,也就是诸侯王们的作为。王者为四大之一,本来与天地齐尊。可是君王却以身轻躁,追求物欲,把道德仁义放在了一边。以自己的物欲为重,以天下百姓为轻。作为君主如果以道德为轻,就会失去臣民的爱戴。臣民为社稷的根本。治身如果以道德为轻,就会失去本性,也就失去了根本了。物欲过重就会损生,不知道轻重就会失去根本。作为君主如果浮躁就可能失去君位。如果不务于道德,而是整日穷奢极欲,就会有危险了。治身如果浮躁则容易失去本性了。一身之中自性为君,五官为大臣。池子中的水如果躁动,就会浑浊了。如果静定下来,就会逐渐的澄清了。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